发掘生活中的语文资源

时间:2022-06-07 10:03:27

发掘生活中的语文资源

内容摘要:在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和思考中,我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从老师到学生都存在着缺乏对语言现象的自觉关注和自觉训练。目前大语文观己经深入人心,开发利用生活中的语文资源己是广大语文工作者的共识。但是关于语文意识的培养策略尚未成系统,还没有把培养学生的语文意识作为一个有序、科学、有可操作性的研究课题来做。还是处于粗浅、散乱的状态。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语文资源 发掘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课程总目标之三是:“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不是短时间内能养成的,需要老师的引导和长时间的训练。因此,如果老师在教学中能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注重语文课的语文氛围;学生能在课堂上和课堂外都能敏感地捕捉语文信息,自觉关注语文现象,并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那么也就离高效语文学习的阶段不远了。

课程专家拉尔夫?泰勒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己经指出:学习不仅发生在学校里,而且发生在家庭里、社会里,因为年轻人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校外度过的。要把学生校内与校外学习经验整合起来,因为学校本身对青年人进行教育的能量是非常有限的。

“生活是语文的源泉”,这句话几乎己经成为所有语文老师的共识。换句话说,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认识生活中语文教学资源存在的形式,联系生活,充分开发语文教学资源,引入“活水”,是拓宽语文教学的路子,丰富教学内容的重要方法。

一.与语文学科相联系的其它课程

学校的各门课程都是以语言为媒介来表述各种门类的知识的,各门课程的教科书都是供学生阅读的书面材料,解答各门课程的作业都是学生的言语实践活动。如学生在学习说明文时,可以引导他们从阅读说明文的角度去阅读生物、地理等学科的教科书。生物书在介绍各种动植物时就运用了列数据、打比方、画图表、作比较等说明方法,说明文语言简洁、准确的特点也在其中得到充分体现,学生们会发现:原来说明文无处不在。

学习议论文时,可引导他们阅读政治、历史教科书的某些评价的文字,甚至可引进几何证明体的逻辑思维,训练学生写议论文的条理性,这样在教学中适当引进其他课程的语言材料,拓宽学习语文的渠道,充分体现语文的工具性育旨。

二.学校和班级组织的课外活动

一个学校和班级都有自己学习的文化的氛围,这种氛围是不可忽略的语文学习条件。如学校组织的升旗仪式、朗诵会、故事会、演讲会、辩论会等,都是学习语文的途径,使用语文的阵地,还可以利用黑板报、橱窗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组织富有教育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在这些活动中,语文无处不在。除了在这些活动过程本身——需要用到语文,反过来,这些活动又为写作提供了素材。如校运会,可为本班写解说词,又可选取某个场面写成记叙文,还可写成消息、评论,运动会后的感想,一个素材多种写作角度,饶有趣味。

我班学生办了一份自己班级的手抄报,用来刊登自己班级学生的习作,办报者和投稿者热情都十分高涨,投稿者精心写作,力求自己的习作能在报上刊出,并从中获得极大的满足感。有的还写起了小说连载;办报者要精心组织稿源,给自己的小报取名字,认真筛选来稿,安排版面,亲手誊写,点缀插图,搭配色彩……这样的活动,对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是很好的锻炼。

学校的小电视台,广播电台,学生自己采访、编辑、录制、播音,整个过程就是语文能力得到全面锻炼和体现的过程。能力欠佳者可得到锻炼,能力优秀者自我风采可得到全面展现,成就感十足。

语文教学资源在这些活动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老师引导组织得好,学生对语文自然充满了兴趣,充满了关注。

三.现代家庭生活

一个班级里,学生的个性因家庭经济条件、文化氛围以及家长受教育的程度是有差异的。但是,语文老师可以通过有效的协调,间接而充分地利用家庭有利的语文教育资源,在电视和网络以及十分普及的情况下,指导学生看电视。让他们学会选择电视节目,指导看什么电视是有益的,以及看电视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习惯,利用好电视这个教学资源,增进电视在语文教学中的价值。比如,指导学生看电视诗歌散文,领略文字与音乐、画面组合的魅力;欣赏读书栏目,了解当代文化的动向等。另外,指导学生认真聆听新闻节目的语言,体会其简洁、精当的特点;欣赏体育频道球赛解说员的语言,体会其反应敏捷、准确专业的特点:领略综艺节目主持人幽默生动、生活化的语言特点。

经过引导,利用假期,我让学生们在看电视之余,写出《我最喜爱的电视栏目》、《我最喜爱的节目主持人》、《我最喜欢的一则电视广告》等,让他们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表达。家庭中除了电视,网络也是一个很好的值得开发和利用的语文教学资源。网络让人眼界开阔,随时可以掌握时事动态。网络为人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开放与沟通。作为语文教学资源,网络可提供许多名家名作的北京资料,丰富和拓展语文课本所不能涵括的内容,还可培养学生查找资料、分析资料、加工整合资料的能力。

四.广阔的社会空间

社会本身就是一个学习语文的大课堂,社会里的任何一项活动都不可能脱离语言形式而裸地存在。走在大街上,抬头可以看见花花绿绿的广告和招牌,这就可以学习广告语言;当我们在公共汽车里,可以有意无意之间,听到文明美好或低劣粗俗的言语,那就是在批判地学习交际语言了;能否在社会课堂中学会对语言的辨识和取舍,完全取决于自己是否有随机学习语言的自觉意识。

在课堂学习中,学习材料的来源不再是单一的教材,而更多的是学生的生活材料。我们应该认识到,生活即语文,生活中处处有语文,生活的空间有多大,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有多大,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因此,语文教学应立足课堂,向课外、校外开放;立足教科书,向书外开放。这就是说,倡导走出灌输、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

所以,老师可以有目的地组织参观访问、社会调查、专题研究等,在社会实践中学习语文,如,“五一”期间,组织学生调查家乡过节的风俗和风味小吃,并写成《我们家乡的小吃》、《家乡娶亲的风俗》;春节期间,组织学生研究春联的来历、写法,搜集精品春联,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小论文《祖国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春联》。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会惊喜地发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五.其他艺术门类的熏陶

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门类均与语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音乐在渲染气氛、调节情绪、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方面更有着独特的功能。有些篇目能找到与之相符的音乐做背景,在语文课程中的恰到好处地运用,所取得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如,讲到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可用古典音乐《阳关三叠》作背景音乐,烘托送别友人时的依依之情。古典文化的优雅,文学与音乐的完美融合,能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对古典文化的兴趣。讲到《白毛女》选段,就放一段“人家的闺女有花戴”,戏剧舞台上的情景如在眼前;讲到《愚公移山》《水调歌头》都有与之相配的现代歌曲,可在对比中求异求美;讲到《枫桥夜泊》,可唱上一首毛宁的《涛声依旧》,让学生们知道古文化的精髓己深深渗入了现代文明。

美术在学习诗歌时也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尤其是学习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古诗时,让学生依据诗的意境,用画笔描绘出心中的图画,体会中国诗歌“诗中有画”的至高境界。学生的兴趣非常浓厚,对诗的理解既深刻又独特。现在的孩子多爱看动画片,优秀的动漫同样可引入语文学习。学习了《木兰诗》,可让学生观看美国迪斯尼公司拍摄的《花木兰》,学生在这样的动画片中能够欣赏到美国人对花木兰这位巾帼英雄的理解和诠释,全方位地感受音乐、美术、舞蹈、三维技术、音响效果。“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的千古绝唱令学生赞叹不已。

语文教学资源在生活中是丰富多彩,无所不在的,老师可以通过努力为学生打开超越他们直接经验之外的世界,使他们更贴近社会,语文课程在完成这一重大的使命中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让学生学得愉快、轻松、扎实,让语文学习更生动、人文,让学生真正通过语文学习实现自己的精神活动。

刘秋林,教师,现居广东深圳。

上一篇: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探索 下一篇:高校现代汉语教法新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