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岭南舞蹈作品中透视广府文化

时间:2022-06-07 08:15:11

从岭南舞蹈作品中透视广府文化

【内容摘要】广府文化绚丽多姿、独具一格,是构成岭南文化的重要元素之一。广府舞蹈表现的内容和形式具有浓郁的地域风情、人文特色和生活气息,同时又融汇了当地的文化秉性,充分体现广东文化的内涵。

【关键词】广府文化 舞蹈作品 舞蹈动作

随着文化市场的欣欣向荣,广州市政府一手抓经济,一手抓文化,大力发展广东文化,近几年推陈出新,着力在舞蹈创作中强调本土文化,推进广东舞蹈的新气象。创办岭南舞蹈比赛,致力于本土舞蹈的创作和表演,以本土文化为支撑,创作出好的舞蹈作品。从单个舞蹈作品《广绣情》《彩云追月》到舞剧《岭南行走》《骑楼晚风》《广州往事》《风雨红棉》,音乐剧《西关小姐》,每个舞蹈作品都渗透着浓郁的广府文化,给观者多层次、多角度的丰富的感觉。广府文化所具有的移民文化、兼容文化、开放文化特点,使广府文化尽管历尽沧桑,仍独树一帜,继续保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突出地方独特的风格与特色,其文化特点对广东社会历史乃至海外华侨华人产生了重要影响。要营造一个氛围,让各地域文化有充分的发展空间。

一、广府文化定义

广府文化是岭南文化的一部分,有着千年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历史。广府文化是以广州为中心,以珠江三角洲为通行范围的粤语文化,从属于岭南文化,在岭南文化中个性最鲜明,影响最大。广府文化既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又带有其地域独特的风格和特色。如今的肇庆市封开县是“广府的首府”,是广州文化的发祥地。广府文化在美术、音乐、雕塑、建筑、服饰、语言等方面都有独特的特色和鲜明的个性。广府文化不能等同于岭南文化,仅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从舞剧《广州往事》看其开放性

舞蹈叙事诗《广州往事》音乐响起,码头上穿梭着形形的人,他们忙碌着。舞剧讲述的是从海外求学的三少爷带着他的同学亨利、露西回到广州十三行做生意的故事,折射出那个年代的广州影像。再现了清代政府将广州作为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舞蹈画面帮助我们探究历史,翻开广州十三行车水马龙下广州率先勇于接受新事物的篇章。将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交融,传达出广州人早已具备的拼搏、务实、包容、开放精神,该剧对此浓墨重彩,挖掘出广州的多元、兼容和开放。从汉代开始广州就已经开始和外来文化交流,不同的历史时期,我们都能看到广府对外来文化的摄取。将秦文化带入的赵佗、任嚣,使中原文化与本土文化融合。道家、佛家、基督教等宗教进入广府,使广府人从思想上开始接受中西文化的交融。另外,广府语言的演变形成与开放有着紧密的联系。由于交流的需要,逐渐吸收古汉语进入土著语言中,雏型粤语出现。南越国创立,航运得到一定的发展,引来不少客商,语言交流增加,促使粤语的雏型进一步变化,越被汉灭后设于广信,作为岭南的政治、文化中心,其对粤语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西汉时粤语的发展成熟便主要在广州一带。广府人开放的意识很早形成,而对于开放所带来的各方面的影响,悄悄孳息着广府人的方方面面。时代变迁,而广州却从未关上对外开外的世界贸易性口岸。广州对外交流文化越发凸显,从清朝十三行的风生水起,到现在一年一度的中国国际广交会在广州的成功举办,广州经济蓬勃发展,广州成为改革开放前沿。

三、饮食文化在舞剧《岭南行走》中的表现

舞剧《岭南行走》是由广州歌舞团精心打造的以岭南元素为主的又一力作。其编导陈军将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通过舞剧用巧妙的方式予以表达。《岭南行走》由数数、英歌、竹板、雨天、麻石街、讲古、醒狮、钱鼓、大吃一顿9个段落组成。民以食为天,而“食”在广州。《岭南行走》中的大吃一顿,正好是以广州饮食文化为背景,再现了老式茶馆一盅两件的味道,将饮食转为艺术符号出现在舞台中。将平时司空见惯的茶楼中吃的景象,用舞蹈动作进行全新的诠释、结构和演绎,大胆地尝试用现代人的审美理念和视觉感官进行创作。广州的饮食文化历史悠久,中国菜系中粤菜就是其中之一。由于受广州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的影响,广州饮食以清淡为主,清中求鲜,鲜中求美。山珍海味一应俱全,受到海内外的欢迎。各种点心,例如虾饺、干蒸等姿态各异,味美香甜。“吃”原本就是动作行为,一个我们看似再平常不过的动作,如何将其转化为舞蹈艺术化动作,如何体现广府文化这一特色,编导陈军不断揣摩推敲,用最平常的动作作为动机走进了人们的视野,让观者在欣赏的同时感受到浓浓的美味佳肴。

四、舞蹈场景中的广府建筑

从《岭南行走》《骑楼晚风》《广州往事》到《西关小姐》,这一个个具有广府特色的舞剧中,我们都会发现一个共有的舞蹈场景――西关大屋。这个极具广府特色的建筑,多次出现在不同的岭南舞蹈当中,有着一语道破的感觉,即舞蹈将要呈现的是关于广州的故事。“西关大屋”俗称“古老大屋”,原坐落于宝源北街18号的“梁资政第”是最著名的西关大屋,但现已不存在。“西关大屋”主要指的是现在广州荔湾区一带(多宝路、上下九、龙津西),居住的都是名门贵族及富绅。“西关大屋”汲取了中原园林建筑和江南地区建筑模式精华,又具有浓郁的岭南韵味,是在清朝兴起的。其特点是根据广州的气候和生活方式所产生的。一是靠近街道的矮脚吊扇门,便于采光,保证隐私;二是趟栊,既可通风,又可防盗;三是大门扇,由樟木制作,防止白蚁。舞蹈中的“西关大屋”带着厚重的历史沉淀的岁月痕迹,向观者慢慢地诉说着那逝去的往事,像一首歌悠远而沉静,耐人寻味。

五、“西关小姐”称呼的由来

西关文化在广府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西关小姐》中我们看到“西关小姐”这个称呼,在音乐剧的命名中很直接地表达出来,而西关小姐如何产生?其身后的背景又是如何?清代末年,广州的游年花簇,居住在西关的姑娘就会打扮得格外漂亮,同时因为居住在西关的多为富豪贵族人家,所以衣着漂亮的又多为富贵人家的小姐,因而有了“西关小姐”这个美誉,后来把居住在西关的女孩统称为“西关小姐”。但西关小姐是美丽与智慧的并存,尤其是辛亥革命后,中西文化交流加速,西关小姐像音乐剧中的陈雪菲是知识与美丽并存。在广州开设私塾,收女生的就有近100家,大多设在西关,形成了西关小姐是知书识礼的女性典范。西关小姐以群体的形象集中体现和代表了时代前进和潮流的方向,代表着广州女性解放的先声,代表着近代广州最风雅和繁华的生活,活跃在各个阶层。《西关小姐》的编剧,抓住西关小姐的知识性,新女性的特点,在塑造女主角陈雪菲这个人物形象时,把时代女性的特征融进人物形象中,募捐、筹款、办医院让封建社会下的中国女性有了新的一面,突破传统女性的保守形象。当然编剧还没有忘记中国女性的善良、吃苦耐劳的美德,在陈雪菲一无所有的情况下依然承担照顾精神错乱的好友的重任,在丢弃千金小姐身份后,瘦弱的肩膀担起扁担到街头卖粥。

六、木屐的意义

在《岭南行走》《广州往事》中都能看到木屐的使用,将生活中不起眼的物品转变成舞蹈作品中亮丽的一道景象。木屐在曾经的广东人生活中经常见到,现在演变成更加亮丽的凉拖,广州曾经的越秀上下街,便是出名的“木屐街”,由于广州高温时间较长,并时常伴有雨水,地面潮湿,特别是2、3月份梅雨时节导致街巷的路面总是泥泞积水,所以广州人常年喜穿木屐。它见证着百年广府文化的发展,所以木屐在广州城有着不同的意义。舞蹈中的木屐是在原本不加任何油漆的原木“白胚屐”上涂上红色,还彩绘了漂亮的图案,这种木屐称为“油彩屐”。舞蹈中演员们的舞蹈动作,多是注重脚下,穿着木屐,发出笃笃、咔咔清脆的声音,配合木鱼的咚咚声,充满趣味性,让人们一起回忆起当年充满木屐声的广州城。

七、舞蹈作品中的广府音乐

广府题材的舞蹈作品,在音乐的风格上有着属于自己的特色。广府音乐源自粤剧的过场音乐,也是从民间音乐发展起来的地方音乐,更重要的是广东音乐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变,写景、抒情、状物,因而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有特殊的艺术魅力,其悠扬、婉转的乐声给人以愉快和美好的感觉。因为粤剧在广州艺术中的重要地位,在广州音乐中也保留了一些粤剧的特色,音调委婉,唱腔丰富,在舞剧《西关小姐》《岭南行走》中能听到。随着社会发展,广州音乐吸收外来文化,在表演和创作中融入西方歌剧,旋律优美、节奏欢快,使广州音乐具有时代气息。在我国说粤语的人数众多,也促进了广州音乐的发展,尤其是在流行音乐中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在创作舞蹈音乐的时候,作者抓住广州音乐的风格特色,保持其传统的同时,还不忘融入新的音乐元素。

广府文化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由移民潮所带来的文化思潮碰撞,在其舞蹈艺术的发展中具有深刻的涵义。舞蹈艺术的发展离不开厚实的文化,广府舞蹈在其长远的发展中,要挖掘文化,以诠释出更多更好的艺术佳品。

作者单位:广州大学

上一篇:论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发展农村经济的新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