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肝抗病毒治疗中1例不良反应的处理体会

时间:2022-06-07 08:09:14

丙肝抗病毒治疗中1例不良反应的处理体会

干扰素是目前临床上治疗丙型肝炎的主要药物,疗效肯定。但干扰素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较为常见,发生率较高,临床使用中要注意观察病情和检测血常规, 及生化指标, 是临床医生和患者都非常关注的问题以便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不良反应, 调整治疗方案, 合理应用干扰素,并正确处理不良反应。不良反应是影响到患者是否愿意接受治疗、能否坚持治疗的重要问题。 临床上干扰素的一般不良反应多见, 特殊不良反应少见, 临床上发现丙肝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出现环形红斑一例。

1 病历资料

王某, 女 性, 40岁, 发现丙肝抗体阳性十年, 丙肝病毒RNA定量3.89E+07, 肝功能正常, 于2010年4月1日开始用派罗欣抗病毒治疗, 派罗欣每周一支, 腹部皮下注射, 口服利巴韦林3次/d, 3片/次, 治疗三个月时, 出现腹部皮下注射针眼处发红, 开始红点, 红斑, 逐渐向外扩大, 呈环形红斑, 中间逐渐消退, 边缘隆起呈红色丘疹, 直径最长6~7 cm, 轻度痒感, 两周后 腋窝、腘窝也出现同样环形红斑, 以腋窝、腘窝为中心向外扩散, 经查血常规白细胞数目2.45×109/L, 中性粒细胞数目1.30×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52.8, 肝功能检查正常, 彩超查肝脏轻度肝损伤, 心电图正常, 由于注射派罗欣后不良反应出现环形红斑很少见, 建议到皮肤科就诊, 经皮肤科医师诊断为 环形红斑, 给予维生素C, 西替利嗪1片/d, 外涂用地塞米松软膏, 治疗后两周后逐渐好转, 经查血常规白细胞数目3.42×109/L, 中性粒细胞数目2.24×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65.4, 但局部留有色素沉着。

2 讨论

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是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标准治疗方案, 目前已在临床上广为使用, 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少数患者因不能忍受或耐受不良反应而终止治疗或减少用药量, 从而导致治疗失败或疗效降低。了解并掌握如何处理这些副作用至关重要。干扰素和利巴韦林均有明显的不良反应, 而且发生率较高。但出现环形红斑却很少见。环状红斑是一种少见的红斑性皮肤病, 以四肢躯干、臀部出现环形或多环形皮损, 并缓慢离心性扩大为特征, 多见于青壮年, 夏季和秋季多发。病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在丙肝抗病毒治疗中出现环形红斑一例, 经治疗后好转, 但局部留有色素沉着。一年后恢复正常。

分析:可能是注射药物后引起变态反应;或者频繁在一个部位注射引起皮肤局部改变;注射药物时要经常更换注射部位, 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另外可能与患者白细胞降低, 抵抗力下降也有关。

上一篇:在心内科开展临床药学服务的2份病例分析 下一篇: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