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IT职业教育比较研究

时间:2022-06-07 06:31:13

中印IT职业教育比较研究

摘 要:中国与印度的国情相似,但印度软件出口的规模、质量和成本三项综合指数居世界首位,印度软件产业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印度发达而完善的IT职业教育。本文对中印IT职业教育进行比较研究,阐述印度IT职业教育的现状及成功因素;分析我国IT职业教育的现状,从而为完善我国软件人才结构、拓宽就业渠道提供借鉴。

关键词:中国;印度;IT职业教育;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 G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作为信息技术的核心和灵魂,软件产业将成为21世纪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印度软件业的成功,离不开发达而完善的IT教育及培训体系,归因于印度IT职业教育体系培养出高质量的软件基础人才。

IT职业教育是指信息技术行业的职业教育。本文研究中所提到中印IT职业教育比较研究不仅是指一般理解意义上的在中等或高等职业学校开设的计算机专业的教育,而主要是指由专门的计算机教育培训机构或企业实施的面向企业IT岗位进行的具有针对性、系统性和实用性的IT技能培训。本文从介绍印度IT职业教育的概况与成功因素入手,分析我国IT职业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而为我国目前软件人才结构严重失衡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

一、印度IT职业教育的现状和成功因素分析

1、印度IT职业教育的现状

分析一下我国和印度近几年软件产业发展的计划,可知印度软件产业的成功离不开发达而完善的IT职业教育。产业化是印度IT职业教育最重要的特征。由于高等教育体系的不完善,大部分青年学生完成了10~12年基础教育后上不了大学,但他们只需完成基础教育后,不用进行高等教育,直接进行职业教育就可以实现人才培养,大大降低了培养成本和使用成本,缩短培养周期。在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下,国内外民间资本积极投入IT职业教育,采取各种各样的经营方式,形成了成熟的产业规模。IT职业教育培训机构是培养其基础软件人才的阵地和摇篮。

2、印度IT职业教育成功因素分析

印度重视计算机教育普及,狠抓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为IT职业教育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印度IT职业教育培训能在软件人才培养中扮演重要角色,主要取决于四个重点因素[1]:一是教育培训由行业引导,学校保持与软件行业持续的沟通,获得并提供更适合行业需要的技术培训体系;二是在满足行业需求的同时,所有老师必须拥有丰富的实践经历;三是强调人才培养必须跟上技术发展,希望学生学到最新、最尖端的技术;四是以学生毕业获得一份良好的职业为教学导向,强调“在实践中学习”,让学员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掌握技术。

二、我国IT职业教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我国IT职业教育的现状

新的IT企业专业化、流水线式的软件生产模式,需要的人才将呈“金字塔”结构。根据国际经验,成熟的软件产业的人才结构以高、中、初之比为1:4:7最好,但目前我国软件人才呈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而在我国绝大部分大中专院校中,计算机技术课程设置大同小异,培养的学生都是“通才”,脱离了企业的需要。在需求层次上,企业的反映主要是缺乏软件基础人才,“金字塔”的最底层,即大量的程序员,从事简单的程序开发工作。

2、当前我国IT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和职业学校计算机教育中存在诸多问题。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数字化时代,各国都在加大力度开展本国的信息技术教育,我国自然也不能落后;而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是IT职业教育的基础。根据调查,我国许多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开展情况不令人满意。印度《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2]中明确指出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概念、社会和道德问题、信息技术工具、通讯工具、技术研究工具以及解决问题工具六个方面的标准。我国中小学信息课程中注重理论,缺乏实践操作和课程的螺旋式结构。

(2)部分教师专业性不强,教材陈旧、教学模式过于单调。我国专业的计算机教育从20世纪90年代起,由于各种原因,我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科、本科办学点相对于学科发展水平与办学质量而言发展过快,许多学校在办学基本条件不太成熟的情况下匆忙上马,且学科专业招生后因缺乏学术带头人而没有进行正常的学科建设,致使相当一批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办学质量不高。教材更新过慢、知识更新不够,教学知识灌输多,解惑及独立思考少;基础知识扎实、能力及方法培养不够;教学模式过于单调。

(3)软件人才培养渠道单一,软件人才结构失衡。业内专家分析认为,我国目前培养软件人才的IT教育主要学是局限于高校计算机专业的学历教育。学历教育在教学上偏重于理论,而且多数学校的计算机课程比较陈旧,各门课程之间的关联性也不够强,难以适应IT行业知识高速更新的局面,从而导致学生技能与用人单位的现实需求脱节。

三、我国IT职业教育的几点思考

软件产业是智力密集型,而非资本密集型产业,也有人称人口密集型产业,需要大批高技能人才。职业教育是在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体系中,建立在基础教育之上的,为引导学生掌握在某一特定职业或职业群从业所需的实际技能知识和认识的教育服务,是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加强中小学阶段的基础教育,注重“复合型”实用人才的培养

为了顺应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和对计算机人才的需要,有必要加大力度发展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合理设置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要重视中小学数学教育,从小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数学意识,发挥我们中国人的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强的优势。信息技术课程中要有代表性的教练法、任务驱动法、案例学习法、合作学习法四种常用教学方法。同时在信息技术教育中要注意学生主体原则、技术能力与人文精神共同发展的原则,授之以渔的原则。所谓“复合型”人才,是一种由多种知识结构和能力构成的人才。以能力为本位,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必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面向市场,多层次、多模式办学。

2、对我国信息技术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1)只有以市场为导向,突出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的特色,才能满足IT产业和社会对各种类型高质量、高素质专门人才的需求。

(2)IT职业教育社会化。培养高水平的IT职业技术人才,需要学校与企业紧密合作,教育要依托企业,企业要依靠教育,更多的企业直接参与办学,共同建设社会、企业和学校全方位IT人才培养系统。

(3)培养有创造性的、有实际技能的人才。信息产业作为实践性很强的高、新技术产业,从产业岗位群的需求看,人才必须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IT专业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是强调实践和实践属性;要以能力培养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加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加强适应能力的培养,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4)教学内容要不断更新。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这就要求IT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应不断地吸收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作为教学内容载体的教材应及时、不断修订。

在今后的职业教育过程中,要进行战略转型;加强教材建设理论研究。重质量、出精品电子社把质量作为教材的生命线,大力实施“精品战略”,建立了以精品为中心的选题结构和以精品为中心的选题策划机制。系列化与立体化出版,全方位服务。

参考文献:

[1]中国IT教育应向印度学习

[2]沈英. 印度《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述评[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5,(1)

上一篇: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在用电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谈建设项目中概算\预算\决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