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血通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

时间:2022-06-07 05:10:57

疏血通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

[摘要] 目的 探讨疏血通(牡丹江友博药业有限公司生产,主要成分水蛭.地龙)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抗栓作用。方法 6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病人,随机分成疏血通组30例,予疏血通6mL、生理盐水250mL静脉点滴,共用10~14d,另给脱水、扩容等常规治疗(甘露醇、706代血浆、曲克芦丁、胞磷胆碱);对照组30例只给常规治疗,观察治疗前、治疗后d10和1mo2组病人临床评分,出、凝时间及副作用。结果 疏血通组在治疗1mo后,临床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P

[关键词] 疏血通;水蛭;缺血性脑血管病

[中图分类号] R7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占有脑血管疾病的70%~85%,且其致死及致残率均很高。迄今尚无一种方法能特效地治疗该病。抗栓疗法正被神经科医师所关注。普通肝素(heparin)因其T1/2短,需重复注射或静脉滴注维持,需多次抽血准确监测肝素剂量,并且治疗过程中有出血倾向。而水蛭素有很高的抗血栓形成活性及较小的出血可能。自2006年8月~2007年7月我们应用水蛭素制剂-疏血通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介绍如下:

资料与方法

病例选择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病人发病48h之内,共60例,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67a±s6a(48~80a)。按随机表将病人分成疏血通组30例,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68a±6a(48~80a)。其中脑血栓形成23例,短暂性脑缺血(TIA)2例,腔隙性脑梗死5例,合并高血压5例,合并糖尿病8例。对照组30例,男性18例,女性12例,其中脑血栓形成25例,TIA3例,腔隙性脑梗死2例,合并高血压6例,合并糖尿病6例。排除标准:(1)80a以上病人;(2)CT或MRI证实为出血性梗死病人;(3)严重高血压病人(收缩压>24kPa,舒张压>16kPa);(4)有出血倾向及任何对肝素治疗有副作用者;(5)严重脑血管疾病。

治疗方法疏血通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20%甘露醇(mannitol)125~250mL,静脉滴注,q8h~q12h,共5~7d,706代血浆500mL,曲克芦丁0.4g,胞磷胆碱0.5g静脉滴注,每日1次;疏血通6ml、NS250ml静脉点滴每日1次,10-14d为一个疗程;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治疗。2组均未应用其他抗凝药物。

实验室检查用药前及疗程结束时做颅脑CT或MRI,血常规,出、凝血时间检查。

疗效观察分别于治疗前、疗程结束后d10,1 mo后评估病人的功能情况,标准按第4届全国脑血管疾病会议制订的临床评分标准[1]。按时观察副作用,包括有无出、凝血时间的改变、局部反应、梗死后出血及其他脏器的出血情况。

统计学方法治疗前后2组资料均采用t检验。

结果

治疗后d10评估2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详见表1。

治疗1 mo评估疏血通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2组治疗前后评分经配对t检验:bP0.05。

2组治疗前后评分经配对t检验:cP

副作用疏血通组有1例出现静脉注射部位皮下瘀斑,但未停止治疗,疗程结束后恢复正常,1例出现头晕。2组均未发现出、凝血时间的改变,无1例死亡。

讨论

本研究结果提示疏血通能够减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治疗1 mo后可以看到疏血通的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有研究报道缺血性半暗带可持续48h[2],因此我们将治疗时间定在48h。推测其机制为疏血通的抗栓及抗凝作用可以通过减少缺血性半暗带的扩大而限制了梗死面积的扩大,提高此区域的血流量。

动物试验结果显示疏血通可延长小鼠凝血时间降低血小板聚集和黏附率,抑制大鼠体内外静脉血栓的形成,增加栓塞狗股动脉血流量等作用。我们这组病人只有1例出现少量局限性皮下瘀斑,未停止治疗,疗程结束后复查CT或MRI未见梗死后出血。因此疏血通抗栓安全性好。其T1/2较长,因此每日1次静滴,方法简便。不但住院病人可用,门诊病人同样可以应用,是一种较有前途的新型抗栓药物。

参考文献

[1] 陈清棠(CHENQing-Tang).中华神经科杂志(Chin J Neurol)1996;29:381-2.

[2] Heiss WD, Huber M,Fink GR,et al.J Cereb Blood Flow Metab 1992,121:193-203.

上一篇:老年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治体会 下一篇:米非司酮与止痛化症合用治疗子宫腺肌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