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警察时伟平:人到中年的烦恼

时间:2022-06-07 04:21:40

好警察时伟平:人到中年的烦恼

2012年3月里的一天,江苏镇江市新区丁岗派出所民警时伟平站在镜子前面,突然发现有点不认识里面那个人了:自己什么时候变得这么沧桑了?最简单的平头,眼睛里多了血丝,少了神彩,昭告出身体和精神的长期疲倦和一副心事重重。

他似乎陷入了“中年危机”――妻子长期下岗在家,母亲去年因患白血病去世留下了一大笔债,女儿马上要上大学等钱用且成绩并非很理想。自己虽先后抚养、资助了40多名无家可归青少年,获得的只是一大堆奖状,能帮到别人,却帮不到家人。他心里在盘算:“继续把好事做下去,到底值不值得?”

寻找时伟平

对于时伟平这样一个“在丁岗镇家喻户晓的人物”(镇江新区公安分局一领导语),感觉要找他应该不难,其实不然。

丁岗本地只有两万多人,是新区人口最少的一个镇,但这个地处沿海地区的小镇却拥有300多家企业,人员构成复杂。所以当记者在镇上向一些年轻人打听时伟平时,他们大都用外来口音回答:“不知道”。而询问一些上了岁数的老大爷时,他们一脸木然地用不太好懂的方言表示:“时伟平,镇子里不晓得有这号人物啊。”

难道,时伟平并没有宣传中那样出名?在记者再三追问加比划下,一个老大爷终于明白了记者是要找他们这里的模范警察,他有点不好意思说:“一般,我们只记得他叫‘小时’,在这里,我们这些人是不会去记他的名字和官衔的。”

“他可不是什么官啊,就是个普通民警吧?”记者问道。

“不是官能解决那么多事?我们往往遇事就会找小时,他可是我们的‘主心骨’,没有他办不了的事。小时处理事情公道,肯帮人,大家都服气。”老大爷在太阳光下眯着眼睛,对自己的认知却很坚定。

在他们心中,时伟平可以解决很多烦杂事情,而能解决事情的人就是官。

第一次见面

当记者第一次见到时伟平的时候,他正在街上跑步,虽是春天,仍跑了个满头大汗。

记者后来才知道,他每天都是跑五六公里来上班的,说这样低碳又能锻炼。

在办公室时伟平有些腼腆,他对记者点了点头,意思就是打过了招呼:“之前你在微博上给我私信说要来采访,我看到了。但和领导商量了下,大家都不大相信啊,成都那么远。谁知,你真来了。”

“他是我们这里的活地图。”丁岗派出所教导员齐伟插了一句话,“不管是辖区内的治安情况,20多年来的户口变动历史信息,还是走丢的老人、小孩是哪家的,都装在他脑子里呢。连当初由他亲自送去服刑的罪犯,刑释回来有事都喜欢找他指点迷津。”

简单、朴实,这是记者一开始对他的印象。

记者问时伟平有些什么爱好,他答道:摄影、电影和旅游,这和他在微博上兴趣一栏填的一样。于是接着问他最近去了什么地方旅游,看了什么电影,他却结结巴巴得有点不好意思:“最近一年,都没有陪家人出去玩了,也没看啥电影,那些都是填着玩的。”其实在微博上,他和记者只有一个共同关注的人,那就是著名足球评论员詹俊,并且还有相关评论,这应该不假。

他做好事是怎么上瘾的

1998年,已经当上副教导员的时伟平错失了一次晋升机遇。那天,时伟平下村到一家企业办案。晚上6点多,时伟平搭了一名联防队员开的摩托车赶回所里值班,不小心撞上路边的沙子堆,重重地摔出去,抢救了7天才醒过来,却留下了后遗症――工作时间一长,就会犯头晕。组织上考虑到他身体上的原因,后来就没有让他担任重要职务了。

“现在头上还有一道疤。”齐伟说到这里,掀开时伟平的头发给记者看,“但他依然像过去一样拼命,我们内部都说,他就和鞍山的郭明义一样,都是活雷锋,老郭爱捐血给别人,老时是‘输血’给别人。”

直到现在,仍没有人明白时伟平能坚持20多年做好事的动机,不善言谈的他在记者再三追问下,终于想出一个“理由”:“我是镇江人,从小就得到了父老乡邻的很多帮助,我有一点微薄能力了,就想帮帮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也许这就是我自己的活法吧”。显然,时伟平并不喜欢别人对他做好事动机的挖掘和质疑,“往往决定就在一瞬间,哪有空慢慢做思想斗争呢?我认为好的结果比好的动机重要,千万别把我和郭明义比,我没他高尚。”

时伟平做好事始于1987年,钱亮是第一个得到他帮助的人。因为父亲入狱,母亲改嫁,13岁的钱亮只好投靠叔叔,但却被抛弃。随后,钱亮被转送到了丁岗派出所,正在值班的时伟平听到情况后,带着钱亮找到他叔叔,没想到钱亮的叔叔冷漠地甩了句:“有本事抓走他爸爸,就别把孩子丢给我们。”

刚20出头的时伟平对人情世故的想象还过于简单,听到这句话,有些不可理解。“年轻人特有的冲动”(时伟平语)让他收下了钱亮,从此,时伟平与非亲非故的钱亮吃住都在一起,“根本没有考虑更多的,只想给这个小孩子先找个安身的地方。”

那时,时伟平没有成家。他的女朋友、后来成为他妻子的赵龙凤还在昆明钢铁厂上班,他便和钱亮挤一张床睡,还帮助钱亮联系学校,管他吃穿用……一管就是四五年,时伟平说:“我之前是想先管一下再交出去,但社会上没有更好的救助,我不管的话,怕这孩子走上歧路啊!”

1992年,赵龙凤调回了镇江工作,这样一来,钱亮就似乎成了这个家庭中“多余的人”。但善解人意的赵龙凤没有让丈夫为难。不过,以前父母在很长时间里都对他很不理解,不止一次地以“不孝顺”和“狠心”来埋怨他。

“他是一个争议人物,这样整法是不顾自家顾他家,对他的老婆孩子都不公平。”时伟平的同事中依然有人嘀咕。

与其说是做好事的瘾在诱惑他,倒不如说是他一直在试图达到自己心中的一种活法。但时伟平有时也让家人很“崩溃”,常常是刚送走一个孩子,又接来两个孩子。由于实在太忙,他基本上不做家务活,甚至他难得正点回家时,女儿总爱开玩笑说:“警察叔叔回来了。”不过,时伟平也提到:“当时人的思想的确要单纯些,没想那么多,要是换到现在,可能想法就会不同了”。

扩散的“中年危机”

当然,也有个别人是让他越帮越“崩溃”的,单亲家庭长大的小严就是其中一例。2010年,小严无心读书,逃学在外,逐渐染上了小偷小摸的恶习。时伟平了解情况后,主动与小严结对帮教,并自己掏钱为他购买生活用品。

但今年元旦,因盗窃事发,小严被法院判缓刑并处罚金。时伟平知道后,先是怒了,接着是急了:他妻子下岗后每月仅有800元的生活补贴,女儿还在读高三,一年就需要一万多元,更加上去年10月母亲治疗费用还有10万余元需要结清。但考虑再三,他还是觉得,小严的问题更要紧,为了挽救小严,他又瞒着家人垫付了罚金7000多块。然而直到现今,小严依然“死性不改”,照旧和社会上那些不三不四的人厮混在一起。因为小严的事,第一次让时伟平感觉到中年危机的袭来,不光是家庭的,也有工作和社会上的。

时伟平在丁岗派出所一干就是27年,一等功、二等功、三等功都被他拿到手软。除此之外,还有新长征突击手、岗位能手,“中国好人”候选人等一大堆数不清的各类荣誉。

但记者看到,在丁岗派出所公示栏上,正编干警有9名,时伟平仅排在第6位,这样一个“功勋卓著”的人怎么一辈子就在一个基层派出所待着?并且,还只是一个普通民警,让人突然感觉到了一种人生的突兀感。那些和他同时期的同事,均是人到中年,职务和收入都高得多。记者忍不住问他:“这么多年,你都没当上所长?也没想要挪个地方?”

“要说一点不想这些,肯定是假的,但我更愿意为大家做实事。再说,去年不还是给我解决了副科级待遇嘛。在退休时,自己应该可以享受到正科级待遇。”时伟平摸了摸头发,说,“另外,在丁岗待了这么多年,早已熟悉了这里的人和事,其实,我的心早已离不开这里了。”

不过,他仍有不少无奈:“现在有的老百姓一有困难就爱来找我,不是我管的事都找我,但又不好不搭理人家。”时伟平一直在思考:如何把这种个人帮助发展成全社会的行动,因为光靠他一个人帮助的模式绝对不是自己想要的未来。

“方不方便透露一下你现在每个月拿多少钱?”记者试探着问时伟平。

“这两年所有补贴加上,有三四千元了,比两年前多了一半。但家里只有我一个人挣钱,还是很紧张。”时伟平说,“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女儿了,我是希望她今年考个远点的大学,我们老的多省省,学杂费应该够。”

“这么‘绝情’啊?是不是走远点方便你继续做好事啊?不担心女孩子走远了被欺负?”记者开起了他的玩笑。

“不会的,远点好,镇江太小了,多开拓些眼界、吃些苦对她将来好。”说到女儿的将来,他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微笑。

这是记者在采访中唯一一次看到他笑。

上一篇:王澍:文人建筑师的生活态度 下一篇:3年偿还亡兄巨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