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火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观察

时间:2022-06-07 03:17:15

微火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 观察微火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诊断的108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西药对照组52例及微火针治疗组56例。西药组予布洛芬缓释胶囊口服、VitB1、VitB12肌注治疗,治疗组采用微火针治疗。比较二组病例的临床疗效。结果 微火针治疗组综合疗效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P

关键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微火针

带状疱疹为临床常见的皮肤病,以皮肤出现透明疱疹和剧烈疼痛为主要症状。一般认为是因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在受侵的神经节内大量生长繁殖,使之发生急性炎症、出血、坏死,急性发作后所遗留的神经组织内的炎症水肿和出血及瘢痕,加重了对神经细胞的损害,故而后遗神经疼痛持久存在,临床治疗较棘手,治疗方法虽多种多样,但疗效各异,目前尚缺少较有效的治疗药物和治疗方法。大多数患者常常出现明显的持续性烧灼痛,自发性闪电样或撕裂样疼痛,疼痛持续时间一般为数日或数月不等,少数可缠绵数年。疼痛使患者常常失眠、焦虑不安、情绪压抑,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我们于2008年4月~2013年4月,用微火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入选病例108例均为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微火针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治疗组56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24例;年龄30~73岁,平均年龄(56±4.5)岁;分布于躯干部44例,头面部6例,四肢6例。西药组52例,其中男性34例,女性18例;年龄31岁~74岁,平均年龄(57±5.1)岁;其中躯干部42例,头面部4例,四肢6例。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和排除标准诊断参照《皮肤性病学》[1]相关诊断标准。排除合并其它皮肤病、HIV感染及心肺等重要脏器严重疾病者;治疗不满1w或失访者;因药物不良反应而退出者(列入不良反应统计,但不计算疗效)。

1.3方法

1.3.1西药组布洛芬缓释胶囊0.3口服2次/d,VitB1100mg肌注、VitB12500ug肌注均为1次/d。

1.3.2治疗组微火针治疗:器械使用一次性华佗牌不锈钢毫针,按照《针灸三通法操作图解》[2]操作方法:取阿是穴:病变皮损处或者皮损疼痛处。在已选阿是穴上用活力碘消毒,一次持3枚长25mm不锈钢毫针用95%乙醇棉球点燃将针烧红至白亮后,迅速散刺入阿是穴约0.2cm立即拔出,术毕棉签按压约30s。1次/2d。

1.4疗效观察全部病例均以2w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疗效,疗程开始和结束所有病例进行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监测,对比综合疗效。疗效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评定。

2结果

2.1两组病例治疗效果比较共治疗2w后观察疗效,见表1。

采用Excel2003录入并进行统计,用卡方检验进行率的比较(有效率χ2=16.16,治愈率χ2=12.96,P

2.2毒副作用两组108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对照组中有胃肠道反应9例,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对比检查无变化。治疗组均未发现不良反应,治疗前后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查无异常发现。

3讨论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较高,后遗神经痛一旦发生,就会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确切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病毒感染急性发作后所遗留的神经组织炎症水肿及瘢痕有关[4]。祖国医学认为,带状疱疹多由肝经火毒湿热之邪蕴结外溢肌肤,阻遏经络是本病的病因病机要点。在人体营卫虚损,卫外功能失调的情况下,湿热火毒之邪乘虚侵犯人体,蕴积肌肤,热毒聚积,则发为红斑;丘疹,患者皮损局部产生灼热感,湿热壅滞皮肤,则皮损处起黄白水疱。溃后水湿侵淫,湿热火毒之邪可致经络阻塞,气血凝滞,不通则痛,故患者大多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神经痛。采用火针治疗可开门祛邪,通过灼烙人体腧穴腠理而开启经络之外门,给邪以出路[2]。火针借助火力,灼烙局部病灶及腧穴,则使瘀血、痰浊等有形之邪,以及风寒暑湿燥火等外邪,均可从针孔直接排出体外。同时火针借火助阳,扶正益本,可加快疾病的痊愈。火针疗法具有针和灸的双重作用[2],以热引热,当热毒内蕴、拒寒凉之药不受、清热泄火之法未发挥作用之时,火针疗法有引气和发散之功,可使火热毒邪外散,从而达到清热解毒的目的。火针治疗可起到温通经脉,行气活血,通则不痛,对缓解疼痛极为有效。本疗法具有止痛效果好、缩短病程快、无创口、无毒副作用的优点,简便易行,省时经济并发症少,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有效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吴志华.皮肤性病学[M].广东:广东科技出版社,1998:79.

[2]贺普仁,针灸三通法操作图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4.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12.

[4]冉立伟,谭升顺,邱实,等.复方倍他米松联合能量合剂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观察[J].临床皮肤科学杂志,2004,33(10):642.

上一篇:烧伤疤痕整形手术患者的护理 下一篇:瑞芬太尼用于术中麻醉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