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瓮安县农业发展的思考

时间:2022-06-07 11:32:35

对瓮安县农业发展的思考

摘要:近年来,贵州省瓮安县在农村经济改革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全县农业的发展却出现了一些问题,只有通过进一步改革,优化农业布局,多元化发展农业经济,提高产业化水平,积极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发展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完善全县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才能加快全县农业经济发展步伐,支持全县农村经济发展。

关键词:瓮安县;农业;产业化

中图分类号:F30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997(2012)10-0019-02

地处黔中大地的瓮安县,拥有农业人口40万人,耕地2.7万 hm2,2010年全县农业总产值9.97亿元,占全县经济总产值的24 %。近年来,全县人民认真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不断深化农村改革,端正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正确处理城乡关系,工农关系,坚持走大农业的路子,抓好农田基本建设和农村综合开发,坚持依靠科技进步,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据调查2010年全县经济总产值41.55亿元,比2005年增加25.34亿元,年均增长5.07亿元,年均递增20.72 %,财政收入已达5.81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1 07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 050元,粮食总产量21.31万t。但随着农业和农村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传统的农业模式已不能适应现在农业发展和广大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全县经济发展的进程。

1农业发达,产业结构失调

瓮安县农业较为发达,据调查,2010年全县人均粮食产量为401.50 kg,达到全国人均粮食产量水平,人均肉类产量为63.50 kg,比全国人均肉类产量高5.70 kg。但全县农业产业结构很不合理,种植业以粮食作物为主,产量高,播种面积较大,占总播种面积的67.19 %。饲料作物、蔬菜、花卉、苗木、药材等所占比重仍然很小,许多乡镇甚至仍在采取简单的“减粮扩经”办法,农产品结构性剩余的矛盾加深。同时“优、高、新”农产品品种不多,整个种植业效益不高。区域种植结构趋同性矛盾突出,如何结合区域优势发展特色农产品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2农产品总体质量不高

初级产品过剩,精品不足,市场竞争力不强,部分农产品产销脱节,销售不畅,加之缺乏对农业品牌产品的培育,因而瓮安县特色产品少,无法扩大品牌效应,导致农产品品质低,缺乏市场竞争力。

3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不明显

瓮安县农业企业虽然众多,但企业规模小,对农村经济的发展缺乏强有力的辐射带动作用,在全省100强农业企业中,瓮安县没有一家农业企业排得上名次。所以,瓮安县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不明显,影响着全县农民的增收和生产积极性。

4社会化服务水平和农民文化素质较低

全县农村许多地方找不到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工作中总是处于被动地位,底气不足,服务水平跟不上。加之全县农民文化素质较低,缺乏信息、技术等有档次的服务,对生产结构调整的意识不到位,绝大部分农民还存在“看当年,赌明年”的意识,一般都是“蟹子过河随大流”。

5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档次不高

目前瓮安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少,而且上规模有特色的不多。生产技术,管理体制,优惠政策,宣传力度,产品特色少都是制约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的因素。实践证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农业生产发展的亮点,在名、优、特品种引进,无公害技术推广等方面,大大地带动了高效优质的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设是发展瓮安县农业生产的关键之一。

6基础设施滞后,生产力水平不高

瓮安县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滞后,病险水库多,山塘破坏严重,渠道损坏200 km,没有完整配套的水利工程体系,排灌能力弱,土壤改良不够完善,人、畜饮水工程不健全。许多乡镇都没有建好农贸市场,乡镇市场各种配套设施也不完备。乡村道路工程上,没有通铁路,县县通高速公路没有建成。这种薄弱的基础设施,严重影响了全县农村经济的发展。

7优化农业布局,多元化发展农业经济

坚持以调整为主线,激活全县农业经济结构。首先在种植业内部积极发展粮食生产,在县域几大产粮区按规划建立商品粮基地,使用优质良种,采用先进技术,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创造部分像“梭椤贡米”这样的品牌产品,增加粮食品牌知名度。其次,在珠藏、天文等产烟区和玉山、中坪等油菜产区加强经济作物种植。在雍阳和草塘等蔬菜生产区加强蔬菜生产。适度扩大复种指数,加强技术投入,执行标准化种植,把好质量关,创造优质产品,走品牌农业、订单农业的路子,增加市场占有率,提高农民收入。再次,发展特色农业,积极发展茶叶、水果、山药、金银花、太子参等特色农业,发展桂花、速生杨、香樟树等苗木花卉生产基地。力争在2012年建成两个优质马铃薯生产基地,建成无公害优质蔬菜、辣椒、鲜干果生产基地,建成中药材,茶叶生产基地,竹林和苗木生产基地。促进种植业内部结构调整,发展全县农业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最后,利用全县山塘、水库、河流、部分稻田大搞渔业养殖,引进品牌渔种,创造品牌渔产品,尽量满足市场需要,为农民创收。在畜牧业上,坚持以养猪为主,牛羊为辅,禽兔为补的思路,大搞名、特、优畜产品生产。加强畜产品加工,提高市场占有率,发展畜牧业经济。

8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把农业标准化作为主攻点

8.1努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一是要大力培植龙头产业,分类型、分产业从政策、信息、科技等方面加大对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产业的引导和扶持,做大做强一批规模大、辐射带动作用强的加工龙头产业。提高农副产品加工转化能力,拉动整个产业的发展。二是要搞好中介服务组织建设,以草塘蔬菜协会,小河山养鱼协会为样本,围绕特色优势农业,鼓励和吸引更多有能力、有条件的集体和个人领办农村中介服务组织。积极推广经纪人领头的中介服务模式,进一步发挥专业化中介组织在提供社会化服务,开展行业自律,防止无序竞争,协助解决国际贸易争端等方面的作用。三是要建设生产基地,以推行农业标准化为契机,鼓励农业企业组建以标准化生产和订单种植为主的生产基地。落实专家包基地制度,加强基地内农产品检测,确保基地建设的高起点、高质量,为农业企业生产当好后盾。四要完善运行机制,努力形成“龙头企业+基地带农户”,“协会+农户带基地”等紧密相连,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农业产业化运行机制。

8.2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

一是抓好试点示范工作,扩大基地规模。在全县农业生产中,全面推行农产品无公害生产,积极抓好绿色食品基地建设,开展有机食品生产示范工作,组织和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二是规范和严格生产标准。建立县镇(乡)两级农业标准化生产监督管理体系和技术推广体系,对全县的主要农作物要建立标准化生产质量体系和生产规范体系,严格实施各类农业标准化生产,突出重点,逐步推进。

8.3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带动作用

从瓮安县的资源条件,资源优势和区域经济特点出发,发展更多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首先,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示范作用,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应在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培育新品牌上下功夫。具体办法:通过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引进适销对路的优良品种,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市场信息优势;通过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产品品质,农产品品质优劣是农产品是否具有竞争力的关键所在;通过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培育品牌。名牌产品是最具特色的产品,是开拓市场的第一优势,是市场竞争力强的重要标志。在重点培育黄氏皮蛋、梭椤贡米、冬秀娘泡酸辣、柴姨妈黄粑等特色产品基础上,大力发展其它品牌产品,扩大品牌效应。其次,发挥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桥梁作用,引导农民进入市场。实践证明,一个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一个市场,一个载体,一个服务组织。积极发展区域农业,使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农户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经济关系,促进农产品的销售。

8.4积极实施科教兴农战略

一是大力实施种子工程,引进一批,巩固一批,示范一批,建立完善良种引繁体系。以粮食、瓜菜、果品、花卉为重点,年内引进新品种50个以上,搞好种子提纯工作,推广优势品种,淘汰劣势品种。认真抓好作物抗病高产示范推广工作。二是加大农业新技术新材料的推广应用。示范推广无公害防治用药技术、微生态制剂应用技术,测土配方施肥,农产品专用培肥,无公害蔬菜杀虫灯应用技术,果园覆草生草以及其它农作物标准化生产新技术。三是积极实施农业科技培训工程。以“绿色证书”工程为重点,以农广校,农村科技培训中心为依托,加强农民学历教育和实用技术培训。四是积极引进农业科技人才。通过外派人员学习培训,参加人才交流洽谈,与科研院所和科技机构合作等形式,请进来走出去,全方位涉猎农业科技人才,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在大力引进推广农业新品种的同时,抓好农业技术服务和农业技术指导。

8.5加强全县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

以提高防洪抗旱能力和解决城乡安全饮水为重点,计划投资10亿元资金分批治理耗子堰、中火、车地、大塘河、堰岩等病险水库,整修各地山塘、渠道。争取大溪沟猴场等水库建设项目获得立项。加强对杜仲河水库的修建管理,力争早日投入使用,解决县城饮水问题和工业用水问题。大力实施中低产田造,搞好沃土工程和烟水配套等工程,切实改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抓好全县绿化工程,搞好植树造林和退耕还林工作,还要加强全县公路主干线和乡村支干线公路的建设,建好各乡镇农贸市场,为瓮安县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应有的基础设施。

上一篇:玉米大斑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治对策 下一篇:辣椒品种对比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