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现状及对策

时间:2022-06-07 11:02:46

本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现状及对策

【摘 要】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现状并针对存在的不足探讨相应的对策。方法:通过收集我院去年在线呈报的15例药品不良反应,从上报数量、质量上分析药 品不良反应报告表,探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结果:发现的问题较多,需进一步改善,对药品不良反应不够重视,制度不够全面。结论: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的上报工作,提高医务人员的安全用药意识,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临床医疗及用药的安全。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中图分类号】R9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083-01

药品是特殊商品,药品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保障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关键就是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药品不良反应(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1〕。其特定的发生条件是按正常剂量与正常用法用药,在内容上排除了因药物滥用、超量误用、不按规定方法使用药品及质量问题等情况所引起的反应。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结果表明,全世界超过30%的死亡病例的死亡原因并非由于疾病本身造成的,而是用药不合理〔2〕。

1 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现状

笔者收集2012年1月-12月我院在线呈报的15例药品不良反应,经过分析,发现15例药品不良反应中,新的严重的不良反应共3例,占我院ADR上报总数的20%。不良反应中注射剂型5例,口服剂型8例,外用剂型2例。其中,注射剂不良反应,全部是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口服剂型中,抗生素的不良反应2例,中成药的不良反应4例,抗高血压药的不良反应1例,平喘药的不良反应1例。上报的新的不良反应全部是中成药的不良反应。其中,抗生素的不良反应上报数量占我院2012年ADR上报总数的46.7%,可见,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在我们日常的诊疗活动中尤应引起重视。加强抗微生物药物的合理用药,避免其滥用,减少耐药性的发生,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是当前每个医务工作人员的工作重点。〔3〕

1.2 存在的问题

笔者从事我院药品不良反应上报工作有几年了,近年来,意识到我院的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存在的一些不足。

1.2.1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填写不规范 作为我院的药品不良反应专职上报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临床医务人员填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由笔者在线呈报。填写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要求真实、完整、准确,尽可能详细填写报告表中所要求的项目,有些内容确实无法获得,可填写不详。我院医务人员填写不良反应报告表并不完整,有缺项,反应类型、单位类型、病历号/门诊号常常漏写,既往及家族药品不良反应、相关重要信息不填,不良反应的发生过程描写不详细,处理情况一笔带过。

1.2.2 医务人员认识不足 有的医务人员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对药物的基本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具体,认为药品不良反应是由于药品的质量问题,也有的医生认为药品不良反应是医疗事故,怕承担责任,并没有认识到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重要性。

1.2.3 上报数量少 虽然我院去年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数量排在全市所有乡镇卫生院上报数量的第四位,但总体数量不足,有部分医务人员没有正确认识药品不良反应上报的必要性,对药品不良反应上报存在误区,因此会出现少报或漏报现象。

1.2.4 上报质量不高 从收集的15例药品不良反应来看,大多数仅仅上报说明书上原有的不良反应,对新的不良反应上报较少,重复上报的情况仍然存在,注射用头孢拉定不良反应有2例,中成药仅限口服剂型,注射液的不良反应没有,从而影响药品不良反应上报的质量。

1.2.5 上报局限 去年上报的15例不良反应,全部是我院门诊医生上报的门诊病人用药情况。住院医师和护理人员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匮乏,没有和临床很好的联系起来。

2 对策

2.1 首先,医院领导要重视我院的不良反应上报工作,在建立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小组的基础上,建立健全药品不良反应的制度,定期举行药品及药品不良反应相关知识的培训并考核。全院大力开展ADR的宣传教育、培训工作。

2.2 广大医务工作者从思想上提高认识,端正对药品不良反应的认识,认真学习有关药品不良反应知识,与临床很好地结合起来,从而建立起一支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队伍,,主动收集药品不良反应信息,真实详细的填写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很好的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2.3 扩大药品不良反应上报范围,多关注新的严重的不良反应以及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关注中药注射液的不良反应,中药注射剂的成分较复杂,建议使用中药注射剂时单独使用,不宜与其他药品配伍使用。多发现新的不良反应,尤其生物制品的不良反应,重点是儿童计划免疫用疫苗的不良反应,为公共卫生事业做贡献。

2.4 广大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并详细了解患者疾病史及用药史,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临床合理用药的宣传,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用药风险。

2.5 医务人员平时工作中要关注药品不良反应,努力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中存在的瞒报、漏报、虚报及报告质量等问题,为基层医院不良反应监测提供借鉴建议,加大药品不良反应知识的宣传力度,我院是基层医院,应制定具体的管理制度,以提高不良反应监测报告的数量和质量。

2.6 加强门诊退药和药品知识咨询工作。 门诊退药的原因多种多样,如果属于药品服用后产生不良反应的,我们应要求诊治医生填写药品不良报告表,才予以退药。要求医生开具药品时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药房调剂人员调配药品时详细介绍药品的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

2.7 临床药师的工作虽刚刚起步,但要重视起来。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与药物因素、环境因素和机体因素都有关系,同时与临床合理用药也有关系,临床药师要深入临床,能及时准确地为临床医师提供用药咨询,协助临床医师关注药品不良反应,加强与患者的交流,了解其用药情况,及时发现相关的药品不良反应。

要加强医院的ADR监测,发动全体医务人员做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规范报告的填写,对于我院收集到的药品不良反应信息,及时整理,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减少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1号

[2] 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第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48

[3] 王沪凯,白云,李丽蕊,等.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分析〔J〕.实用药物与临床 ,2006,6(3):193

上一篇:妇幼医院急诊护士遭受暴力的原因及防控策略 下一篇:温阳利水,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