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机床电气安装与调试》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时间:2022-06-07 07:32:53

《数控机床电气安装与调试》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摘 要:《数控机床电气安装与调试》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具有数控机床电气装调和控制系统设计的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本文主要介绍该课程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通过教学实践,既提升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又提高了教学质量,收到了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设计;实践

1 课程概况

《数控机床电气安装与调试》是数控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按照数控机床的电气安装与调试工艺及相关知识,正确规范地进行电路的分析、电器的检查、安装及调试,从而培养学生具有数控机床电气装调和控制系统设计的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同时使学生具备资料收集整理、制定实施工作计划、分析检查判断、沟通协调、安全与自我保护等综合素质和能力,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责任心。

2 教学情境设计

本课程的重点是围绕数控机床电气装调这一任务来开展和组织教学,故课程方案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相关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高职教育的需要,融入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态度的要求。

本课程通过企业调研,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依据数控专业工作任务分析学生状况、师资水平、教学环境与硬件条件等,针对数控机床电气安装与调试这一典型工作任务,以企业应用较广的FANUC、SINUMERIK、HNC等数控系统和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等数控设备为载体,解构原有的理论和实践课程体系,重构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由易至难,设计了如表1所示的3个学习情境。在每个学习情境中,以职业岗位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按照认知规律和职业能力培养规律,设计学习型工作任务。通过完成每个学习情境中的实际工作任务,学生不但能够掌握数控机床电气安装与调试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能够全面培养其良好的职业道德与工作作风。

3 教学过程设计

《数控机床电气安装与调试》课程教学的首要任务是使学生尽快掌握工作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便学生在走出校门后能立即从事岗位工作,缩短就业的不适应期。本课程中许多知识和技能属于应用性的,应在学中做,做中学。

本课程共由六个子情境构成,每个子情境就是一个完整的工作任务。学生通过完成真实的工作任务,能够获取相应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在本课程的教学中,每一个学习子情境都按照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六个步骤执行。主要采用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任务为驱动,项目为导向,融“教、学、做”为一体的项目教学法。同时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使学生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与知识体系。

本课程以典型系统数控机床为载体,设计和组织教学,建立工作任务与知识、技能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以典型系统数控机床的电气安装与调试为主线,经过导学及知识准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地交替进行各种真实工作过程背景下的操作和训练,教、学、做合一,教师配合指导、答疑、评价,将理论知识的运用置于一个真实的项目中展开,项目完成后学生能够牢固掌握数控机床电气装调和控制系统设计的知识和技能。

此外,推行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仿真教学、真实生产环境教学等教学手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学习难度,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实践动手能力,有利于全面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

表2所示为以子情境1.2 FANUC 0i系统的安装与调试为例的教学过程设计。

4 教学评价设计

为了进行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本课程建立了符合能力培养要求的考核标准。评价学生成绩包括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过程性考核包括学习情境中每个子情境的评价和公共项目考核点评价,其中任务评价采用口试和实操的方式。学习情境的评价成绩为任务评价得分和综合答辩成绩之和。终结性考核为期末考试(笔试),主要综合测试学生对数控机床电气装调和控制系统设计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教学评价应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学习和应用中有创新的学生给予特别鼓励。整个学习过程中贯穿职业能力考核,包括学习态度、敬业精神、安全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等。

5 教学实践

本课程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充分体现了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先进理念,课程定位和教学目标针对职业岗位,课程教学活动能和对应岗位的职业活动工作过程紧密结合。通过三年的教学实践,本课程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将教、学、做融为一体。通过完成真实的工作任务,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大幅度的提升,学习兴趣大大提高。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不但掌握了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职业素养也普遍有了提高。学生在团队项目完成过程中,学会了竞争,学会了合作,社会适应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课程开发案例汇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上一篇:《外贸英语口语》理论与实践教学探索 下一篇:市场营销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