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与你“深发展”

时间:2022-06-07 07:28:09

曾经与你“深发展”

常在股市浮沉的人们对“000001”这个代码一定不陌生,这只由深圳发展银行发行的股票名叫“深发展A”。1991年4月3日,深圳发展银行向社会公众公开发行股票并正式在深交所上市交易,代码000001。深发展的历史,是中国证券市场的一个见证:首支以自由认购的方式向社会公众公开发行普通股股票。深发展、深万科、深金田、深安达、深原野等5只股票被称为“老五股”。很多知名的老股民都曾受益于深发展,都对深发展有一段难以言说的感情。

深圳第一股

林园买的第一只股票就是深发展。这个被称为“中国股神”的人几乎伴随了中国股市发展至今的全过程。

1987年5月,深圳市发展银行,这个中国首家由国家、企业和私人三方合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首次向社会以自由认购的方式公开发行股票,成为深圳第一股。林园在1989年的时候揣着8000元进入股市,据他介绍,当时自己是以每股88元的价格购买的面值20元的深发展股票。

“1989年8月份买的时候,炒股还是个新鲜事儿,全国好像也就四个证券公司,没什么人去。股市也比较低迷,经常见到的就那四五个人。股票买回来后,就在那里扔着。”

而之所以选择深发展的股票,林园的解释就更简单:“当时挂牌的、能有买卖的也就这么一只”。

到了1989年年底的时候,林园明显感觉到去证券公司的人多了起来。丰厚的利润不断刺激着人们参与欲望的膨胀,股票的价格也伴随着中国初期股民的热情快速上涨。

1990年,伴随着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分别成立,中国的股市也有了初步的发展。而到了年底的时候,第一次大牛市到来,林园在股市的资产已经超过了100万元。

在林园眼里,1990年年初和年底的100万有着天和地的区别。

1990年初的一百万是绝对的大钱,但到年底,林园回忆道:“那一年的股市发展得特别厉害,上涨了几十甚至上百倍”,而他手中的深发展股票也从买来的88元涨到了一百多,并且每股都拆成了32股。在林园印象中,那一年靠炒股赚得上百万的多得很,“当时买深发展的相当多,在早期股市上发了财的基本都是深发展。”

到了1992年,林园把钱投到了房地产,放到股市上的钱不到三百万,同时也买了深华新、深原野等的原始股。但后来这些钱变成了一千万。

“虽然没输,但钱放到里面,拿不出来”,在采访中谈到中途跑去投资房地产这件事,林园直呼后悔,“我这一生就做了这一件蠢事!”

龙头

林园自己一直在断断续续炒深发展,“就想着它是龙头,一炒股票就想到深发展”。

1994年的时候中国股市较为低迷,林园在春节时买入深发展的价格是每股九块多,买入之后变一直跌,到了7月份左右已经跌到了六块多,但未让林园失望的是,深发展的股票又慢慢涨到了一百多。

提到深发展,另外一个人对很多老股民来说也不陌生。花荣是余郑华的笔名,然而在证券市场上,却已然成了他的名字。

花荣在深发展上面的第一场胜利是在1996年底到1997年初的时候。

三十多块钱一股的股票,分红就达到了十五六块,这也是最初吸引花荣投资新发展的主要原因。

而在1997年底的时候,深发展已经以181亿市值,可流通股份10.72亿股的成绩,成为中国股市第一大股。当时,深发展被认为是深圳市场的“定海神针”。

花荣这次对深发展的投资,使他为当时的公司盈利几千万。这也是花荣对深发展的投资中,规模最大的一次,也是影响力最大的一次。

尽管当时花荣还在中租集团做自营,但是由于这一次成功的投资,他的名字被业内许多人熟知,这个事件也成为证券市场投资的一个传奇。

谈到深发展,他毫不掩饰地说:“这是当时深圳的龙头股。在整个1990年代,对许多投资者来说,这是一支非常活跃的股票。”

深发展的确是被很多老股民深切怀念的一支股票,据说在1996年的那轮牛市,很多股民心中只有两只股票:深市的深发展,沪市的四川长虹(600839)。

花荣也这样解读当时的情况:“比较老的投资者当时非常容易选择两个板块,一个是上海本地板块,另一个就是深圳本地板块,因为这两个本地板块是当时最活跃的。深发展这支股票是深圳本地版块绩优股里非常突出的一支股票,可以说深圳的绩优股就是深发展,其他的股票的代表性远没有深发展强。比如说有大盘出现的行情的话,一般买深发展就不会亏损,这只股票不一定是涨幅最大的,但是一定是可以跑赢大盘的。”

除了1997年那次名震的一次投资深发展之外,花荣还有很多次投资深发展,让他记忆深刻的还有两次,一次是最初的投资,那次盈利十几万元,在当时是相当不小的数目。还有一次是新桥并购深发展的时候,那次盈利是几百万元。

告别

在花荣看来,1997年是深发展最辉煌的时期,后来就呈下跌情况。

据花荣的分析,1998年之后,中国股市投资的整体风向就发生了改变:1997年人们投资趋向的是绩优股,这也是深发展的黄金时代;到香港回归时,投资趋向则转向了概念股。

到了1998年,重股组呈现出的涨势非常好,而绩优股都在跌,当时许多投资深发展的人也遭遇到亏损,就连花荣本人,也在这一年开始投资重组股。

“到了2000年以后,绩优股已经不再显示以往的优势,科技股逐渐繁荣,投资的风向就逐渐发生了改变。”花荣在最后简单地解释了对深发展关注降低的原因。

毕竟,随着中国股市的发展完善,“一股救世”的时代过去了。

林园对深发展的冷落也是以2000年为分界点,他把深发展形容为“小孩长大了”,便不再把它作为最重仓的股票。虽然一直在买,但在自己的投资额中所占的比例已经很小,林园的重点放在了研究别的新型企业上面,他要去买别的股票,“再去看另外一个小孩长大”。

上一篇:变轻的芬兰名片 下一篇:谁在消费奥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