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则案例看正当竞争行为的认定

时间:2022-06-07 05:25:41

从一则案例看正当竞争行为的认定

【摘要】原告享有“恒荣”商标的专用权,被告使用“荣恒”作为企业的名称,原告认为被告的行为构成了不正当竞争行为,文章结合庭审情况对其中的法理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商标;不正当竞争;名称权

一、案情简介

原告某市恒荣机泵厂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三叶型罗茨鼓风机及真空泵的公司,被告某市荣恒设备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高效节能项目的研发和新型同风机、鼓风机、真空泵的生产和销售。原告于1997年向国家申请注册了“恒荣”商标(商标注册证上是“恒荣”的繁体字),后该商标被评为某省著名商标。2009年原告的几个股东出资设立了被告。由于被告将原告的商标顺序颠倒后作为企业的字号,因此原告认为被告的行为构成了不正当竞争行为,并于2011年向法院提讼,要求法院判令被告不得使用荣恒的公司字号,并赔偿原告的各项损失1万元。

二、庭审过程

在庭审过程中,原告主要提出了以下几组证据:(1)商标注册证、核准续展注册证明,以证明其为“恒荣”注册商标的专用权人。(2)某省著名商标证书、某市知名商标证书以及名优机电产品目录、部级火炬计划项目证书,以证明“恒荣”商标在市场上享有一定的知名度。(3)被告公司的工商资料以及被告网站的企业简介及产品说明,以证明被告明知“恒荣”商标专用权属于原告的,但是具有攀附的故意。

针对原告的请求,被告提出以下几点意见:(1)涉案商标不是“恒荣”商标,因为商标注册证上的“恒”字,不是标准的“恒”的繁体字。(2)即使涉案的商标为“恒荣”,原告也不享有商标权,因为商标权人是某市恒荣机泵厂,而不是原告。(3)即使涉案商标是“恒荣”商标,而且是属于原告的,被告的行为也不构成侵权,因为被告的名称是经过国家行政机关核准的,被告依法享有合法的名称权(被告提供了营业执照作为证据)。

三、法理分析

从庭审的过程来看,本案争议的焦点有两个。一是原告是否享有注册商标专用权,二是被告的行为是否构成了侵权。

对于第一个问题,虽然商标注册证上的“恒”字不是规范的“恒”的繁体字,但是只要在商标注册网上输入“恒荣”两个字,就能搜索到涉案商标,所以涉案商标为“恒荣”。

此外,虽然涉案商标的权利人为某市恒荣机泵厂,但是原告提供了公司变更核准通知书,证明原告的名称是由某市恒荣机泵厂名称变更而来的。虽然原告在公司名称变更后没有到商标局作相应的变更手续,但涉案商标的权利主体事实上没有变更。因此原告对涉案商标享有商标专用权。

对于第二个问题,虽然原告是以不正当竞争为由到法院的,但是对于这类行为可能涉及的不仅仅是不正当竞争,还可能涉及到商标侵权。

首先来分析被告的行为是否构成商标侵权。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第一项的规定,将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相近似的文字作为企业的字号在相同或类似商品上突出使用的,容易造成的属于商标侵权。是否构成该种侵权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文字是否相同或者近似;(2)是否在相同或类似的商品上使用;(3)是否突出使用;(4)使用的结果是否容易造成相关公众误认。

本案中,“荣恒”与“恒荣”文字不相同也不相似,虽然被告在类似的商品上使用,但是没有突出使用,因为突出使用是指在企业名称中,与注册商标文字相同或者相近似的字号在字体、大小、颜色等方面突出醒目,使人在视觉上产生深刻印象,而被告的企业名称中的字体全部是相同的,因此,被告的行为不构成商标侵权。

然后来分析被告的行为是否构成了不正当竞争行为。根据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五条的规定,经营者不得采用下列不正当手段从事市场交易,损害竞争对手:

(一)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

(二)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或者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

(三)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者姓名,引人误认为是他人的商品;

(四)在商品上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伪造产地,对商品质量作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

在本案中,对照上述条款,第二项和第四项显然排除在外,可能涉及到的就是第一项和第三项。对于第一项,假冒他人注册商标行为是指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或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的行为。在本案中,原告未提供证据证明被告有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的行为。对于第三项,原告也未能提供证据证明被告有擅自使用他人企业名称的行为,因此被告的行为不构成上述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除了上述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外,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解决商标与企业名称中若干问题的意见》第四条规定:“商标中的文字和企业名称中的字号相同或者近似,使他人对市场主体及其商品或者服务的来源产生混淆(包括混淆的可能性),从而构成不正当竞争的,应当依法予以制止。

对照此条,要判断被告的行为是否构成不正当竞争,就要看被告主观上是否存在侵权的故意,客观上是否使他人对市场主体及其商品的来源产生混淆或可能混淆。

在庭审的过程中被告公司陈述,“荣恒”二字分别取自于原公司股东的祖父的名字和曾祖父的商号,之所以取这两个字是为了纪念长辈。而原告认为自己有着近二十年的历史,原告的“恒荣”商标也获得江苏省著名商标、南通市知名商标等荣誉称号,而被告明知上述情况却故意将“恒荣”颠倒使用,显然具有攀附的故意。

法院在庭审中认为原告的注册商标应当受到法律的保护。但是,原告作为注册商标的专用权人,无权禁止他人正当合法的使用,从而妨碍自由、公平竞争。被告为纪念长辈的创意符合情理,因此不能认定被告的行为是故意行为。至于客观上是否使他人对市场主体及其商品的来源产生混淆或可能混淆,法院经审理认为,以相关公众的一般注意力,在购买该类商品时,能注意到“恒荣”与“荣恒”的区别,也就是说被告的行为不足以引起相关公众对“恒荣”商标权利人与“荣恒”字号所有人产生误认,进而混淆两者提供的商品来源。且原告亦未提供已造成相关公众混淆的事实证据。

因此,被告主观上不具有侵权的故意,客观上也未使他人对市场主体及其商品的来源产生混淆。

综上所述,被告的行为既不构成商标侵权,也不构成不正当竞争。因此,法院最终驳回了原告的诉讼请求。

作者简介:康传娟(1976―),女,研究生,律师,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经济法。

上一篇:如何深刻理解完全垄断企业的短期经营亏损 下一篇:负债经营对公司价值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