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搭设通病及其预防

时间:2022-06-07 04:23:14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以下简称脚手架规范)已颁布施行三年了,有的施工现场脚手架立杆、立杆基础、纵向水平杆、脚手板(竹笆榀)等搭设工艺仍不符合脚手架规范要求,达不到检查与验收标准,仍然存在安全隐患,施工过程存在不安全因素。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认真执行新的脚手架规范;脚手架安全施工专项方案编写内容不全面,针对性不强,不能指导施工;施工专项方案于现场搭设的脚手架类型不相吻合,架子工仍然沿袭传统方法搭设等。本人根据多年施工现场管理的经验,结合现行的规范,对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搭设的通病进行分析,探讨防治措施,进一步规范脚手架搭设。

一、 脚手架搭设通病的原因

脚手架搭设通病的存在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搭设、拆除方面的问题,二是使用过程方面的问题,三是扣件、钢管进场时质量问题,根据以上三个方面问题作如下分析。

(一)搭设、拆除方面问题造成通病的原因:

1、搭设队伍无资质,不是专业施工队伍,无证承包搭架任务。搭设人员未经相关部门专业培训,未持省安全监督管理局核发的特殊工种操作证,是导致通病的主要原因。

2、搭设、拆除时无方案、无专项安全技术交底或交底无针对性,凭经验搭设、是导致搭设通病的直接原因。

3、立杆基础不符合专项方案设计要求。

4、立杆、大横杆、小横杆等杆件和剪刀撑搭设间距及接头不符合规范要求和施工方案要求,立杆垂直度超过规范允许范围。

5、附墙件(刚性)连接未按方案要求和设计设置。

6、脚手架板(竹笆榀)未满铺、扎牢,架体内立杆外侧离墙间距偏大且封闭不严密。

7、安全网质量问题及挂设不规范。

8、拆架时违反程序,没按拆架方案和安全技术交底要求作业。

(二)使用方面造成通病的原因:

1、架子搭设完毕,未经相关人员验收,其他班组就开始使用。

2、如木工在支阳台栏板模、泥水工在砌外墙砖及粉刷时随意拆掉附墙件。

3、泥水工粉刷作业时,随意抽掉竹笆榀上的竹片去顶粉刷用的"引条"。

4、楼层与地面作业人员相互联系时,随意拆掉安全网(立网)。

5、结构施工时木工向上一层翻转木料时拆掉竹笆榀,或木工、钢筋班组存放在外架上的材料多且集中(超过荷载)。

(三)材料本身质量问题造成的通病原因:

1、扣件问题:扣件可锻铸铁技术不过关,螺栓的刚度不足,造成螺栓滑丝,螺栓与螺母不配套。

2、钢管问题:钢管材料未采用Q235(3号钢)外径48mm、壁厚3.5mm的焊接管。

3、材料进场时,部份钢管存在弯曲、锈蚀严重等问题。

4、扣件、钢管无出厂合格证、生产许可证、租赁公司来定期对扣件质量进行检测。

二、外架搭设通病的预防措施:

从对架子搭设通病的原因分析得出,架子搭设通病主要是由于搭设、使用和扣件、钢管本身质量问题造成的,因此针对此三个方面的原因提出,预防架子搭设通病的措施如下:

(一)加强架子搭设和拆除管理

从近几年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搭设通病的原因分析可知,架子发生倒塌的事故也时有发生,因此做好架子搭设的管理是确保架子安全的关健。

1、选择有相应资质的专业队伍。使用专业队搭设,必须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队伍承担,不得委托未取得相应专业搭架资质的单位进行架子搭设工作,作业人员必须持有省安全监督管理局核发的特殊工种证。

2、认真编制搭架方案,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架子搭设、拆除前搭架专业单位必须编制详细的,切实可行的搭、拆架方案,并将搭设、拆除程序安全措施内容写入方案,并报有关单位审核批准后执行。架子搭、拆前搭架专业队应认真向作业班组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技术交底要真正交底到操作层,不要留于形式且要办理安全技术交底确认手续。

3、立杆基础应符合方案要求。搭设高度在25m以下时,可素土夯实找平,上面铺5cm厚木板,长度为2m时垂直于墙面放置;长度大于3m时平行于墙面放置。搭设高度在25m以上时应考虑选择悬挑架;当立杆不埋地时,离地面20cm处设置纵向及横向扫地杆。脚手架基础地势较低时,应做好排水措施,保证基础稳定。

4、立杆、大小横杆及剪刀撑搭设,应严格按照方案和规范要求来搭设。立杆只能对接而不能搭接,立杆纵向间距应控制在1.5m,横向间距控制在1.05m,步距控制在1.8m。间距应均匀设置,不能加大间距,否则降低立杆承载能力。

(1)立杆接头布置:第一节立杆应选用6m、4.5m、3m,三种长度的钢管,从始端到末端依次排列重复组合,这种办法能符合规范要求,顶层顶部立杆可搭接,但搭接长度要lm,杆件须用2个旋转扣件固定并封顶找齐。端部扣件盖板的边缘至杆端距离不应小于100mm,内外立杆对接应错开一根长钢管;立杆垂直度:(脚手架规范表8.2.4项次2规定),钢管立杆纵距偏差为±50mm,钢管立杆垂直度偏差不大于1/100H,且不大于10cm(H为总高度)。

(2)纵向水平杆(大横杆):纵向水平杆接长宜采用对接扣件连接,应交错设置,其接头不宜设置在同一步距内或同一跨内,不同步或不同跨的两个相隔接头在水平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纵向水平杆宜设置在立杆内侧,其长度不宜小于3跨,各接头中心至最近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纵距的三分之一。

(3)横向水平杆(小横杆)的端部扣件盖板边缘至杆端距离不应小于lOOmm,预防脱扣的可能性。

(4)剪刀撑是防止脚手架纵向变形的重要措施,合理设置剪刀撑可以增强脚手架的整体刚度,提高脚手架承载能力12%以上。

a、每组剪刀撑跨越立杆根数为5~7根(四跨>6m),斜杆与地面夹角在45°~60°之间。应由底部至顶部搭设连续设置;各组剪刀撑间距不大于15m。

b、剪刀撑斜杆应与立杆和伸出的小横杆进行连接,底部斜杆的下端应置于垫板上。

c、剪刀撑斜杆搭接长度应不小于0.5m,并采用2个旋转扣件固定,与相交处每个扣件必须扣紧。

5、附墙件(刚性连接):连墙件设置位置要合理,并且要符合规范要求。当脚手架搭设高度大于24m时,必须采用刚性连接。建筑物外脚手架连墙件一般采用垂直方向每二步,水平方向每三垮设置一处,连墙体应靠近主节点设置,距主节点不得大于300mm。连墙杆位置应在施工方案中确定,并绘制详图,严禁在使用期间拆除连墙杆,连墙杆应与其它杆件同步搭设。

6、脚手板未满铺(竹笆榀):应采用对接平铺,四角应用¢1.2mm镀锌铁丝固定在大横杆上。

7、脚手架的外侧应按规定设置密目安全网,安全网设置在外排立杆的里面。密目网必须用符合要求的系绳将网周边每隔45cm(每个环扣间隔)系牢在脚手架的大横杆上。安全网的质量必须符合国颁标准要求,使用100cm22000目的安全网,内立杆与墙间距应控制120mm~150mm,作业层立杆与墙的空档应铺板及安全网防护。

8、拆架时作业班组必须严格按拆架方案和安全技术交底要求执行。并按先搭的后拆,后搭的先拆原则,拆架时必须对整体架子进行检查,若需要加固的部位应先加固,然后才开始拆除,以防造成事故,当有六级以上大风和雷雨时,应停止作业。做好拆除现场安全防护措施,设立警戒标志,并派专人现场监护。

(二)加强外架的使用管理:

1、架子搭设完毕,项目部负责人应组织相关人员,按照规范及方案对已搭好的架子进行分段逐项验收,待验收确认合格后,方可移交使用。

2、架子在日常使用过程中,碰到木工支阳台栏板模,泥水工在砌外墙及粉刷时,不得随意拆除外架附墙杆和斜撑杆(内外)。确需临时拆除或移动的应经施工员批准,并派架子工处理,事后须及时恢复并经工地安全员验收。

3、泥水工粉刷时,不能随意抽掉竹笆榀的竹片去顶"引条",应另想办法,否则会给架上作业的人员留下安全隐患。

4、楼层作业人员与地面联系时,不得拆掉安全网(立网),多层建筑上的人员应到卸料平台处联系,高层建筑物上的人员需与地面人员联系,应乘电梯到地面,施工时应尽量做到不忧民施工。

5、结构施工时,木作材料需要翻转到上一层的,作业人员临时拆下架上的竹笆榀作为传递材料通道的,待材料传完应及时铺好竹笆榀并扎牢铁丝,为防止外架上增加荷载,外架上不能堆放过量的木作和钢筋材料。

(三)加强材料采购和租赁进场的管理:

1、a、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应采用可锻铸铁制作的扣件,其材质符合现行国家《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的规定。

b、脚手架采用的扣件,在螺栓拧紧扭力矩达65N.m时,不得发生破坏。螺栓的钢度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要求,螺栓与螺母须配套。

严禁使用裂缝、变形扣件,出现滑丝的螺栓必须更换,不能将就使用,对扣件、螺栓等应防锈处理。

2、a、钢管材料须符合(GB/T3092)中规定的3号普通钢管,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T700)中Q235-A级钢的规定。

b、钢管的尺寸一般应采用¢48*3.5。

3、工地使用租赁公司的旧钢管,在装车时要严格逐根检查,对有裂缝、结疤、分层、错位、硬弯、毛刺、压痕和深的划道,不得装车流入工地使用,进入工地的钢管不管是新旧都必须防锈处理。

4、a、新钢管扣件必须附有生产许可证,法定检测单位的测试报告和产品质量合格证。

b、对租赁旧的钢管、扣件使用,必须要求租赁公司提供定期检测报告。

(四)加强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教育、培训

l、加强现场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是安全管理措施落实的关键。目前建筑企业用工形式多样化,特别是农民工和劳务工的大量涌现,其技术素质和安全意识参差不齐,普遍较低,因此教育培训应优先摆在议事日程。

2、加强管理人员继续教育尤为重要,对国家新颁布的规范、标准的学习,能及时应用到施工现场。

3、结合典型倒架案例、通病案例,脚手架的使用搭、拆操作进行培训。

总之,通过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搭设通病的原因分析,在日常的施工过程中认真学习《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脚手架规范,落实安全岗位责任制,加强现场安全管理,提高脚手架搭设专业队伍的技术素质和全员安全意识。认真审核施工方案,加强日常巡视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按"三定一落实"进行整改,我想这种通病的现象是可以预防,直至消除。

上一篇:三年内“三台合一”等3则 下一篇:感受乘车 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