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东县锦屏镇无公害秋大豆生产现状及高产栽培技术

时间:2022-06-07 01:05:43

景东县锦屏镇无公害秋大豆生产现状及高产栽培技术

摘要 阐述秋大豆的生产现状、经济效益,结合多年技术推广经验,针对景东县锦屏镇实际,从选种、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等方面阐述秋大豆高产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 秋大豆;生产现状;高产栽培;云南景东;锦屏镇

中图分类号 S565.1.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9-0057-01

秋大豆是指水稻收获后,抢季节在禾蔸旁点播种子,通常叫“禾根豆”,或者在水稻收获后翻耕做畦,开沟播种。一般适用于水源种双季稻不足、种一季稻有余的地区,以充分利用秋季温、光、热等条件。

1 秋大豆生产现状

锦屏镇位于县城中心,总面积530 km2,最低海拔1 000 m,最高海拔3 376 m,年平均气温18.3 ℃,年降雨量1 380.3 mm,有效积温6 680 ℃,主要气候特点是冬春旱季,夏秋为雨季,干湿季界限明显,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温暖如春,生物物种丰富,生态系统相对完备。土地肥沃,土层深厚,最适宜种植秋大豆。每年种植面积近666.67 hm2,产量超过1 200 t。大豆是锦屏镇重要的传统粮油兼用作物,也是人们生活的重要食物蛋白来源。秋大豆在该镇分布较广,全镇15个行政村,凡是有农作物栽培的地方,几乎都有秋大豆的栽培。秋大豆平均产量最高的在坝区沿川河一线的行政村,达2 700~3 300 kg/hm2,最低在山区一线的行政村,只有900~1 050 kg/hm2,说明该镇秋大豆平均产量在地区与行政村之间有很大差距。因此,如何均衡发展、提高秋大豆的产量水平和生产效益一直是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为促进锦屏镇秋大豆的发展,增强竞争力,该镇从2004年就已开始将秋大豆生产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以期使锦屏镇秋大豆品质、产量等有较大转变。现在该镇秋大豆产量、品质已上了一个新台阶,特别是山区一线的行政村秋大豆产量已达2 700 kg/hm2以上,已赶上坝区沿川河一线的行政村秋大豆产量,这与锦屏镇推广的无公害秋大豆高产栽培技术措施分不开。

2 高产栽培技术

2.1 选用良种

选用秋大豆良种滇沧二号va121)、景选一号v绿皮豆)。新区种植秋大豆,必须坚持试验、示范、推广的原则。

2.2 整地和施底肥

稻田要在水稻收获前10~15 d,排水控田,稻谷收后及时开沟分墒;墒面宽2.0~2.5 m,边沟、中沟的深和宽各为30 cm,墒沟深15 cm、宽20 cm。施钙镁磷肥450~750 kg/hm2、氯化钾750~150 kg/hm2作底肥。

2.3 播种

2.3.1 种子处理。播种前要选择籽粒饱满的种子,并晒种1~2 d。用钼酸铵拌种:用56%的钼酸铵75 g/hm2,溶于温热水中,冷却后洒在大豆种子上均匀拌种,再用生物钾肥7.5 kg/hm2对冷水适量拌种后播种。另外对从未种过大豆、土壤无大豆根瘤菌的田块,要求接种根瘤菌,方法是用粉红色的大豆根瘤1.5 kg/hm2,捣烂对冷水适量拌种75 kg/hm2,拌种接种后应及时播种。

2.3.2 播种量、播种期和播种方式。播种量:景选一号和滇沧二号用种120~150 kg/hm2;播种期:水稻田、烤烟地套种和旱地净种宜在8月15日以前播种,不得迟于8月末,早播有利益高产。播种方式有单行条点播和小墒匀播2种,稻田播种后盖稻草9 t/hm2;烟后豆播种后盖土2~3 cm,以不露豆种为宜[1-2]。

2.4 田间管理

2.4.1 水分管理。秋大豆免耕种植法虽要求湿润的土壤环境,但因田间渍水和连绵阴雨常会造成烂种、死苗、倒伏、沤叶、沤荚等不良后果。因此,在坚持“三沟”配套的基础上,要求及时排除田间渍水。

2.4.2 间苗、定苗及除草。三叶期要及时定苗、间苗。定苗时,景选一号、滇沧二号定苗37.5万~52.5万株/hm2。及时清除再生稻及杂草。

2.4.3 追肥。苗期v种后20 d)用56%钼酸铵300 g/hm2,热水溶解后对水750 kg/hm2喷雾;在四叶期选择小雨天气追施尿素75~150 kg/hm2,也可采用叶面撒施草木灰750~1 500 kg/hm2。在大豆结荚期,于15:00后用250~300 mg/kg的多效唑药液300~450 kg/hm2,进行整株喷雾,可矮化株高,紧缩株型,促进根系生长,叶色深绿,提高结荚率。

2.4.4 轻翻豆蔓。秋大豆鼓粒后期,对生长过旺,田间湿度大,有倒伏、沤叶、沤荚现象的田块,可选晴天中午轻翻豆蔓,以降低湿度,减轻沤叶、沤荚现象和病虫危害,促进籽粒饱满[3-4]。

2.5 病虫鼠害综合防治

锦屏镇秋大豆主要有锈病、大豆荚螟、大豆卷叶螟、豆杆黑潜蝇、蚜虫及鼠等危害。

锈病防治上,用15%的粉锈宁1 125 g/hm2对水675 kg/hm2,或用25%苯醚甲环唑150 mL/hm2,分别在开花期(种后30 d)、结荚期(种后50 d)喷雾防治。

虫害防治上,大豆荚螟、蚜虫应在大豆初花期开始防治,可用灭扫利、功夫、来福灵、抗蚜威、吡虫啉、甲氨基啊维菌素等杀虫剂防治。鼠害防治上,结荚期鼠害严重的地块,在大豆结荚初期用敌鼠钠盐拌小麦制成毒饵置于田间地角,统一投放毒饵捕杀老鼠。

2.6 及时收获与贮藏

当大部分叶片脱落,籽粒变硬,豆荚呈褐色时,选晴天上午收获,脱粒晒干,种子贮藏要求做到干燥(含水低于15%)、不酸败霉变,无虫害。

3 参考文献

[1] 张凤云.秋大豆高产栽培技术[J].上海蔬菜,2009(1):43-45.

[2] 张云喜.大豆田间管理技术[J].种业导刊,2008(5):26.

[3] 吴金灵.利辛县夏大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3(17):57-58.

[4] 汤锦如.农业推广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上一篇:昆明地区苦荞生态栽培技术 下一篇:薏仁的生态生物学特性及盐土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