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创业公司谈了次恋爱

时间:2022-06-06 11:24:12

和创业公司谈了次恋爱

直到现在,很多人都不看好我当时的这个决定,觉得加入一个前途尚不明朗的创业期公司简直是大脑长包了——又不是找不到工作,干点儿什么不行?犯得着跟自己的前途过不去吗?

我今年22岁,大学期间也算是品学兼优的超级宝宝,大四毕业后,思来想去做了一个严肃决定:加入一个文化创意型创业公司!并且给自己找了一个华丽丽的理由——创业,就是和平年代最炫的一种生活方式。怎么能少了我呢?

而饶有意思的是,我竟然成了这群大老爷们的创业团队中唯一的一个姑娘——咳咳,在这个男女比例N比一的公司,加上创业这样的事儿,于是给这段本身就饶有意思的经历,加上了不少悲喜剧的因素……你懂的。

按照心理学家的说法,人的恋爱要经过四个阶段——(共存)codependent, (反依赖)counter-dependent,(独立) independent,(共生) interdependent。而加入创业公司,也就像谈了一场小传奇的恋爱。

蜜月期:长老姓唐,甜到忧伤

第一阶段:共存

这是热恋时期,情人不论何时何地总希望能腻在一起。

在加入创业公司之前,我刚刚结束一段外表光鲜却内伤十足的大企业实习。日子过得像中午食堂的菜汤,有一片菜叶都是莫大的惊喜。我比较笨,除了哼哧哼哧地刻苦努力别的一概不会,属于瞪着无辜的大眼睛不知道为什么的那种萌货。后果只有一个——苦兮兮的内伤……

可是一到创业公司,我心底的那点小内伤一下子一扫而光——哇哇,这才是传说中的理想生活啊!没那么多规矩和束缚,开会的时候可以畅所欲言,争论起问题来可以直接跟头儿拍桌子;人际关系甜到忧伤,每天中午洗碗这事儿都可以用“石头剪子布”的高级手段得到解决;被同事们亲切地叫小喵同学……最爽的还是创意被允许得到发挥,大家吃话梅的时候闲聊的想法,第二天夜里加班真的变成了策划案,到了第三天开会时候真的得到了讨论!这是啥效率和劲头?……感觉那叫一个爽啊!

那个时候,天天睁开眼睛就想上班,为了一个策划案能刷一宿,大晚上快十点了还在打电话说工作的事儿,早晨起来又早早猫到了办公室,捣鼓昨晚上的劳动成果。在管理学上讲,这种扁平式的管理结构在本阶段发挥了最大的优势。

在前半个月,我和创业公司的热恋迅速升温,创业公司的人性化、发散式创意、甜到忧伤的人际关系、满满正能量的同事……简直就是烛光里的妈妈,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小喵们嘛~~

我以为和创业公司的蜜月期可以一直维系下去,就像《时空旅行者的妻子》里男主角亨利所说,我爱你,永永远远,时间有什么了不起。可是,亨利和克莱尔,还是不可抗拒地被时间强行分隔,我和创业公司的这个蜜月期,也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可救药地进入了下一个阶段——反依赖。

困茫期:一个月29天都挺嗨皮,除了发工资那天

第二、三阶段:反依赖& 独立

等到情感稳定后,至少会有一方想要有多一点自己的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这时另一方就会感到被冷落。

创业的蜜月期过了,我发现接下来的事情就没那么好玩儿了。甜蜜和激情不能当饭吃,技术性的问题还没解决,首先遭遇的就是心态问题——没人再把自己当回事儿了。做个活动找学生社团都没那么容易了——人家压根就没听说过这是什么创业公司!招校园负责人?嗯哼好吧,公司网站的点击率还没自己一篇博文的点击率高……

你是校园活动部总监?好吧,你一个人既是总监,也是项目负责人,还要兼职干活儿的小,还是跑腿儿的……筛简历面试,这个HR当得太憋屈——根本轮不着你挑别人,先是别人挑你一通……一个下午约10个面试,最多的时候9个放你鸽子。放下电话想骂人。可是我是个死要面子的人,坚持公事公办,怎么能麻烦私人朋友呢?硬扛!谈项目合作?这都是群什么素质的人?啊啊啊?这多俗气啊?啊啊啊?堂堂一直骄傲的小喵,也开始接地气儿了?

本来就郁闷,结果每次打开QQ,一群人问你,小喵姐,你现在去哪儿工作啦?自己还得表现出一副激情荡漾的状态:嗯啊,在创业团队呢昂~~看到别的同学签到中移动中石油之类的offer,自己开始怀疑——小喵啊,你是不是错了?

才知道,以前所谓的顺利,人家看的根本不是你的能力,而是你在的位置。现在位置改了,能力没变,结果当然可想而知……打击,天天都是打击,小喵同学对创业团队的热情急剧下降。

再加上,这创业公司的利润薄,工资低到小忧伤。拿着一沓薄薄的薪水,怎么心里也不是个味儿。澳洲动画片《玛丽与马克思》中,男主角发明了一个情绪词:“困茫”——困感加茫然的合体。小喵就是这种感觉。

共生期:创意排队,耶耶耶

第四阶段:共生

这时新的相处之道已经成形,你的他(她)已经成为你最亲的人

熬过了闹别扭的心理适应期,头儿的一袋话梅又成功把小喵收买,决定跟组织继续干下去。

不过说实话,一个创业的团队真是太锻炼人了——特别是如果你遇到一个出色而精力充沛的老板,再加上一群“疯子”同事的时候。但后来证明,这段时间真是挺累的——不是身体累,是心累。所有的事情都没有先例,都需要自己去想,甚至去试错,没大没小地开会、解决……可以说,我大脑中负责创意的那块肌肉,被拎出来得到了N种强化训练。

在做一本书的项目时,那堆小创意快把我折腾坏了。首先,想问题的角度就很奇怪。老大属于啥都不管型,在书还没开始写,策划的时候直接抛出几个问题:读者用这本书能不能交到朋友?能不能有升值价值?能不能避免宿舍集体买一本看完卖废品的悲剧? 能不能用它带动公司业务增长?……完全跟普通出版的套路不同。

倒着想问题,就一样好处:没思维定势。于是我就开始用各种想过的没想过的去试。当然,胡思乱想并不代表着信马由缰,创意要通过策划审批,之前还得进行各种成本核算、前期调查……最后当然还要论证可行性,甚至动用了一群盆友做样板过来体验,爽啊!

我一直都没觉得这是一种进步,也一直没觉得自己变得有什么不一样,直到后来讨论一件事情的时候,朋友说,从你嘴里蹦出来的话,真不像是你这个年龄段说的。

人总是在不断长大,路总是在继续走。有人说,所有不以结婚为目的的谈恋爱都是耍流氓。我小喵同学和创业公司的这场恋爱,最后还是以“耍流氓”结尾……真心尝试过,却发现了更适合自己的路。

我和创业公司谈的这场恋爱,终于以一个光明的尾巴收场。

上一篇:哈尔滨工程大学有门雪雕课 下一篇:与时俱进做出色的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