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复习阶段试题讲解

时间:2022-06-06 08:52:51

高中化学复习阶段试题讲解

摘 要:化学试题是高三化学教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每道试题的背后都隐藏着大量的化学信息。通过教师点到点、点到线、点到面逐步有梯度的讲解,既有利于学生温习所学化学知识,又有利于学生形成一个清晰的化学知识轮廓,从而增强学习效果,节省做题时间。

关键词: 高中化学教学 复习阶段 试题讲解

高三阶段时间紧、教学压力大、任务重,如何实现教学的高效化是每一位高三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在这样的现实要求下,很多高三教师都在探索打造高三高效课堂的好方法,下面笔者从高三阶段试题科学讲解这一角度谈谈高三复习策略。

化学试题是高三化学教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每道试题的背后都隐藏着大量的化学信息,我们在讲解试题本身所考查的理论的同时,继续延伸相关的知识脉络,这样不但有助于学生温习所学过的化学知识,久而久之还能使整个化学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清晰的轮廓,强化学习效果,节省做题时间。由于高三阶段的特殊性,学生的学习任务重,压力大,在化学试题的讲解中,我们要注意方式方法,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好化学。

学生通过化学试题的练习,能更好将化学知识融会贯通。而且每道化学试题,除去问题中所涉及的知识点外,还能衍生出其他更多知识。通过对这些化学信息的梳理,逐步帮助学生将化学课本中单章、单节的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形成一个脉络。假设化学试题的答案是一棵树,那么除去解释为何这是一棵树外,我们还要让学生观察这棵树上的一些细节,它有树干、树枝、树叶,通过叶片纹路可能还能知道这是什么种类的树,处于何种季节中的树,从而使学生对这棵树的整体、部分及整体与部分的联系、形成清晰的轮廓。这样学习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让学生在融会贯通地掌握化学知识的同时,在化学试题解答中抽丝剥茧,避免试题中一些迷惑性文字的误导,从繁重的试卷中解脱出来,大大节省了时间,带来了解决问题后的心理满足感,从而轻松应对化学试题。这对高三学生的帮助是巨大的,因为在高三这个特殊阶段,时间是学生最需要的,同时也是最宝贵的。

效果虽然很明显,但是要达到这个效果并不轻松。我们需要根据化学学习的不同阶段进行特定的讲解,如果不注意教学课程的实际进展、学生的接受情况而盲目地延伸知识,则非常容易使学生理解起来吃力,甚至产生越学越糊涂的感觉。基于此,我根据教学课程的实际进展和学生的接受情况,依次进行三个阶段的化学试题讲解。

一、点到点讲解

顾名思义,就是根据化学试题答案中所考查的知识点,进行点对点的讲解。点到点的化学试题讲解,其实就是每个章节中“零散”的知识点。它在构成化学基础的同时,又贯穿了整个化学理论。就如组成大海的水滴一样,是最基本的,也是最关键的。

二、点到线关联

这种点到线的讲解,一般穿插于与试题知识点相关联的某个小节。就如组成河流的水滴那样,这种知识点的链接形成了知识线。这样学生的知识就相对丰富多了,为知识体系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三、点到面拓展

点到面这个阶段讲解,我把它分成四个小的阶段。

第一个阶段,由统一章节的知识点构成的知识面,这也是最基本的点到面。

第二个阶段,由点到面,再到相邻章节的面与面的交叉。

这个阶段的基础取决于第一个阶段,是建立在对学过的知识熟练掌握的基础上的。相关章节的面与面之间的交叉,又要选对讲解路线。比如相邻的两个湖面,它们之间既能通过地下水相互渗透,又能由陆地上的水路进行融合。这种延伸就将相邻章节的点与点、线与线、面与面进行了交叉,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个阶段也是学生对学过章节的回忆,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第三个阶段,相隔章节的面与面知识的交流。

这种交叉的深度要以学生的接受能力进行适当的调整,否则有可能打击学生学好化学的信心,产生消极心理。

第四个阶段,整个化学知识的点到面的结合。

这个阶段处于化学课程学完之后的复习过程。当化学理论课程结束的时候,已经到了高三学习的最后阶段,面临毕业高考。学生学习时间紧、任务重,往往敏感度高,时间已经不是很充裕,容易焦躁。而在这种大范围的串联化学知识脉络中,学生有可能对某个知识点没想起来,弄不明白,这时容易产生不如别人的挫败感,这种消极情绪不但会影响学生的化学学习,而且很可能将这种情绪带到其他课程的学习中,引起一系列负面连锁反应。因此,我们在对化学试题的讲解中,不要面面俱到涉及整个化学知识点,最佳方法是进行重点延伸,按试题讲解过程中学生的接受情况,串联知识后的反应调整延伸深度,保证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当发现学生理解起来吃力的时候一定要停下来,消除学生的消极情绪,开导他们,给他们考虑的时间。这样,通过恰到好处的化学试题讲解,使整个高中阶段的化学知识在学生头脑中愈发清晰,从而让学生在做题中节省大量的宝贵时间。

以上是我在多年的化学教学中,尤其是复习阶段试题讲解中的一些心得。相信在师生努力下,化学知识的掌握并不是难事,学生化学成绩的提高同样也非难事。最后我以一句话与大家共勉: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参考文献:

[1]杨启亮.困惑与抉择——20世纪的新教学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96.10.

[2]蔡敏玲.高三化学备考习题的编制和有效利用.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2.12.

上一篇:信息技术中的任务驱动教学法 下一篇:全面认知学生 培养学生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