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化供应链的绩效关系实证分析

时间:2022-06-06 08:16:59

定制化供应链的绩效关系实证分析

【摘要】 本文通过对香港中小企业的问卷,对定制化供应链的绩效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文章认为定制化供应链通过企业相应的战略和战略的执行力――可持续供应管理两个中介变量影响供应链的绩效。最后提出了优化企业战略,加强企业可持续供应链,以提升供应链的可持续绩效的企业策略。

【关键词】 定制化供应链 企业战略 可持续供需管理 可持续绩效

随着自由经济的发展,新的消费市场与机遇不断涌现,社会结构的重整,让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得到更大的生存空间。信息与通信技术降低了寻找与沟通的成本,顾客的选择权力大增,个性化和多样化的要求越来越强,按顾客要求而提供的定制化是洞识市场机遇、发挥自身优势的一种经营模式,也是达到绩效的战略。然而,定制化需要额外的成本,却未必能够发挥最大规模效益,致使定制化时常被认为是缺乏绩效的经营模式。而供应链管理是协同机制,能凝聚网络资源,整合出最优供应链,让每个企业发挥自身优势,从而达到整体供应链效益。因此,为了让定制化达到应有的绩效,让企业可以持续地执行定制化而达到绩效和发展,有必要对影响定制化供应链绩效的因素进行深入研究。

本文希望通过文献搜寻,构建定制化供应链的可持续绩效模型,识别定制化达到绩效的变量和路径,并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进行分析,对假设进行论证。

一、研究假说

企业的目的是为股东赚取最大利润,而传统的企业绩效是来源于财务结果,这种绩效不能反映供应链的动态,侧重企业部门职能,忽视企业业务流程评价,也未能对供应链业务流程进行实时评价和分析。基于供应链关系的绩效评价指标更包括服务水平、关系的可持续性、远景和契约的吸引力,还有信任体系的完善程度。非财务指标的优点在于与企业目标和战略的相一致、全方位、及时和柔性。

定制化需要额外的成本投入,而且不容易达到规模效益。大规模定制被认定为竞争战略(Lummus等人,1991;Hart,1995;Silveira等人,2001)。Kotha(1996)认为大批量生产和大规模定制的互动,是组织学习和知识创造的源头。Pagh等人(1998)认为供应链管理能有效地整合和执行物流和制造活动,延迟和随机应变的战略能获得更多的机遇。Christopher等人(1999)从价值基础管理的组织框架,探索和论证供应链战略对股东价值的影响。Zipkin(2001)认为大规模定制具有吸引力,定制化就是一种大规模量身定做的能力,企业须从战略角度,小心衡量市场需求和自身的能力。大规模定制是通过高度的柔性与整合,对个别客户进行产品设计(Silveira,2001),而供应链柔性的跨企业本质,需要跨企业的战略柔性手段(Duclos,2003)。Arend等人(2005)的研究发现供应链管理可以提高质量、成本和服务方面的优势,但在另一方面却减低了差异优势,供应链管理对中小企业的绩效也有着负面的影响。基于上述文献综述,我们得出如下假设:

H1:定制化供应链对企业战略有正的显著影响。

可持续的供需管理需同时关注上游和下游合作伙伴的影响,伙伴包括供应商和客户。持续的供需管理主要体现在供应链伙伴的选择、供需的协调和伙伴的评价(Vachon等,2006;Darnal等,2001)。伙伴的选择是基于企业对运营环境的判断(Walton等,1998;Min等,2001,Zhu等,2001),在选择好合适的伙伴后,需要一战略的思维来管理,即协同管理。合理的供应商选择有助于企业识别和充分利用关系能力,来面对现实的挑战。供应链伙伴间的后续协同,能有助成立企业之间的互动常规,促进知识、资源和能力的交换,从资源优势的角度,复杂的供应商关系有助设计出新产品,同时改变现有的流程,达到更高的运营效率(Darnall等,2001;Wittmann等,2009;Lao等,2010;Pagell,2009)。持续供需管理是隐性关系能力,很难通过外部获取(Reuter等,2010)。所以,从资源优势理论角度出发,供需管理能帮助企业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基于上述文献综述,我们得出如下假设:

H2:企业战略对可持续供需管理有正的显著影响。

产品的生命周期的缩短,企业必须面对动态的调整,来适应供应链战略。通过降低需求的不确定性和供应的不确定性来控制供需管理,可以使用敏捷供应链,加上消息分享、协调和延迟等策略来加强市场竞争力(Lee,2002)。

定制化供应链是通过整合供应与需求形成的(Duffy,2004)。企业需要决定与供货商和顾客发展方向。Dyer等人(1998)把供货商分为三类:短期关系、持久关系和战略伙伴关系。为缓解供应链运作成本的长期压力,企业以渠道参与者的形式实行伙伴关系来扩宽顾客群(Evans和Dark,1998),并减少供货商的数量。

定制化供应链运用虚拟供应链提高绩效。Gunaskaran等(2004)提出按订单制造的供应链。虚拟的价值链和供应链可以从市场空间收集信息并提高价值,被反映为能力。利用信息建立新的顾客关系,以新的方法为顾客创造价值(Rayport等,1995;Makadok,2001)。Prange(2011)在国际化的研究中认为通过充分开发和探索的方式,动态能力帮助企业提高绩效。基于上述文献综述,我们得出如下假设:

H3:企业战略对定制化供应链和可持续供需管理有完全中介的效应。

可持续的合作伙伴关系是供应链运营的一个重要指标,它要求尽量减少因替换伙伴而导致的成本。Matoponlos等人(2007)认为供应链的协同是企业合作并超越正常的商业关系,供应商与买家不是简单的物权转换关系。当企业发现自身运作不足以解决问题或不能达到期望目标时,协同就会出现问题(Barratt等,2001)。

Lee(2004)认为不能只关注供应链的反应速度和成本。因为随着时间的增长,供需反应速度将会降低,成本将会提高,从而使供应链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

Kettinger等(1994)认为竞争优势的可持续性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增强企业的优势,从而获得长期绩效。因此,可持续性的因素与企业绩效相联系。Epstein等(2001)认为可持续性的行动就是识别和量度关键绩效的驱动要素。企业的社会绩效、企业家采取的行动会对绩效产生影响。

供应链因需求而组成,也会因需求的消失而解散。顾客的需求是动态的,特定的产品需求可能随时间而消失。然而,顾客的需求还会以不同的形式存在,关键是如何追踪和识别需求的演变路径。供应与需求的均衡,保证供应链网络的正常运作。供应链成员之间的协同与合作,供应成员的变更都会对供应链的持续运作产生影响。基于上述文献综述,我们得出如下假设:

H4:可持续供需管理对可持续绩效有正的显着影响。

企业关注的重点集中于为股东创造财富以实现卓越的经济绩效(Carol,1999)。同时,企业还应关注对环境和社会方面(Carter等,2008),而不能只寻求短期利益而忽视环境和社会,(Hamel和Prahalad,1994)。可持续的竞争策略不但能确定企业的社会地位,也能帮助改善企业的声誉。组织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立足于经济、环境和社会。

Bharadwaj(1993)研究了服务行业中企业竞争优势的保持,提出应变的可持续竞争优势,识别服务、服务产业和企业的特征对可持续竞争优势。Wheeler等(2003)把企业社会责任、可持续性和网络世界参与者取向的调和视为价值。把定制化运营策略,可持续的供应与需求管理,可持续力度联系起来,研究集中于企业特定的和各项性的资源与能力。

除了直接影响可持续绩效外,可持续供需管理也被认为与定制化供应链和可持续绩效具有完全中介效应。关系论为解释持续供需管理的调节效应提供理论框架。从战略管理角度,企业间协同能充分利用关系能力,让企业得到具有租金的资源和能力,并且为可持续创造出可持续发展势头(Paulraj等,2008)。可持续供需管理整合了伙伴之间的资源和能力,建立独有的交换常规,有助信息和知识的交流。可持续供需管理可以影响到企业之间的资源和能力调配的杠杆效应,有助禀赋互补,这是更稀缺、有价值和难以模仿的(Dyer等,1998)。因此,可持续供需管理是定制化供应链和策略管理的目标,传递至可持续绩效的调节变量。

基于上述文献综述,我们得出如下假设:

H5:可持续供需管理对企业战略和可持续绩效有完全中介效应。

综上所述,本文的研究框架如图1所示。

二、方法与数据

1、方法

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在于通过样本数据分析,实证定制化供应链、企业战略、可持续供需管理和可持续绩效的关系,以验证假说H1、H2、H3、H4、H5。本研究是企业层面研究,涉及到企业管理者的战略观点和非经济绩效等无法从顾客资料中获得,因此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数据收集。然后采用多层次回归分析(Multi-level Regression Analysis),在排除了六个控制变量的影响下(包括企业成立年份、员工数量、行业、销售额、联系顾客渠道以及填写问卷者职位),再进行回归分析,探求因变量与应变量之间的关系。控制变量的数据在问卷中已经具备,对于四个潜变量,定制化供应链、企业战略、可持续供需管理和可持续绩效的数据,根据EFA的因子得分作为其数据。模型中数据有多种度量方式,所以采用了标准化的方式。

2、数据分析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方便抽样的方式进行数据收集。总共派发调查问卷320份,实际回收157份,有效问卷为146份。问卷回收率为49%,有效回收率为45.6%。在所回收的146份有效问卷中,从被调查企业的成立年数,员工人数,从事领域、年销售额、建立合作伙伴途径以及填写问卷人员的职位等情况做一些基本分析。

样本中企业成立的年数较为分散,最年轻的企业成立至今只有1年,而成立年份最早的企业距今有101年。样本中企业的平均成立年数是13.8年。

样本中企业的员工人数的平均数为677人,但是中位数是10人。本次调查主要集中在中小企业,员工人数10人以下的企业数占了总样本量的57%。而员工人数100人以下的企业数占了总样本量的90%。

在调查问卷中,将企业从事的领域分成两大部分(制造业和服务业),14个小类。在制造业大类中,食品和药品制造业占了6.8%、纺织服装业占了6.2%、电子业占了13%、玩具业占了5.5%、钟表首饰业占了6.2%、家具业占了8.2%、印刷业占了2.7%,其他制造业占了5.5%。在服务业大类中餐饮业占了2.1%、贸易业占了11%、咨询业占了4.1%、交通运输业占了4.1%、其他服务业占了14%。

样本中近两年的平均销售额的中位数在1000万到1亿港币之间。其中4.1%的企业年销售额少于100万港币、37.7%的企业年销售额在100万到1000万港币之间、50%的企业年销售额在1000万到1亿之间、1.4%的企业年销售额在1亿到3亿之间,而6.8%的企业年销售额在3亿以上。

通过运用SPSS 18.0的信度分析功能(Reliability Test),分别对“定制化供应链”、“可持续供需管理”、“企业战略”以及“可持续绩效”四个研究变量做信度分析。根据李怀祖(2004),样本数据的信度通过检验的最低限度为Cronbach’s α大于0.70以及题项―总体(Item to Total)的相关系数大于0.35。

由表1可知,定制化供应链的测量项目A1的校正项总计相关性CITC为0.243,低于通过信度检验标准的0.35,同时如果删除这条项目所得到的Cronbach’s Alpha值高于原先值,因此在信度检验中删去A1项。另外,企业战略的测量项目D1的校正项总计相关性CITC亦未能高于0.35,并且删除此项后Cronbach’s Alpha将高于原先值,因此在信度检验中亦删去D1项。修正后的信度系数值见表2。

如表2中所示,“企业战略”的信度系数在修正后为0.643,仍然未达到期望的0.7(李怀祖,2004)。但是考虑到其他变量的信度系数都达到合格值,同时“企业战略”的信度系数高于可以接受的0.6,并且删去任何一个测量项目都不能提高其信度系数。根据Robinson 等人(1991),本文中“企业战略”变量的信度系数0.643作为合格的信度是可以被接受的。

模型的效度分析包括内容效度、统计效度和构念效度等,内容效度在量表的设置中已经对于每个测量项目的内容效度进行了描述,构念效度的测量可以采用CFA的办法。接下来使用CFA对四个潜变量和模型进行构念效度的测定利用AMOS计算的结果如下:

模型整体拟合度:

Chi-square=270.740

Degrees of freedom=71

Probability level=.000

从表3、表4可以看到模型CFA检验各项指标达到了要求,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即效度通过了显著性检验。

根据信度分析和效度分析的结果,我们取相应的测量项目的平均数作为该变量的值,以进一步进行回归分析。由于在信度分析中,测量项目A1和D1被删去;在效度分析中测量项目A2被删去。因此各变量的算法如下:

定制化供应链=(A3+A4+A5+A6)/4

可持续的供需管理=(B1+B2+B3+B4)/4

可持续绩效=(C1+C2+C3)/3

企业战略=(D2+D3)/2

3、回归结果

运用SPSS回归得到结果如表5所示。

(1)在表5定制化供应链对企业战略的回归可以看出,判定系数R2为0.502,调整的判定系数R2为0.477,统计量F为19.896,显著度是0.000 (p

(2)从表5企业战略对可持续供需管理的回归可以看出,“模型总结 (Model Summary)”输出的统计的数据,可以看出相关系数R为0.527,判定系数R2为0.278,调整的判定系数R2为0.241,统计量F为7.587,显著度是0.000(p

(3)从表5企业战略对于定制化供应链与可持续供需管理的中介效应可以看出,“模型总结”输出的统计的数据,可以看出相关系数R为0.529,判定系数R2为0.280,调整的判定系数R2为0.238,回归估算的标准误差为0.500。从ANOVA表格输出结果看,统计量F为6.664,相伴几率是0.000 (p

(4)从表5可持续战略管理正向影响企业可持续绩效的回归可以看出,“模型总结”输出的统计的数据,可以看出相关系数R为0.625,判定系数R2为0.390,调整的判定系数R2为0.359,回归估算的标准误差为0.527。从ANOVA表格输出结果看,统计量F为12.618,相伴几率是0.000(p

(5)从表5可持续供需管理对于企业战略与企业可持续绩效之间的中介效应回归可以看出,“模型总结”输出的统计的数据,可以看出相关系数R为0.630,判定系数R2为0.397,调整的判定系数R2为0.361,回归估算的标准误差为0.526。从ANOVA表格输出结果看,统计量F为11.259,相伴几率是0.000 (p

三、结论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定制化供应链是在合适的企业战略中对企业的可持续供应发生作用,也就是说,定制化供应链的成败在于企业的战略和执行力。并通过可持续绩效表现出来。在四个的关系中,战略和可持续供应管理的中介作用调节着绩效的大小和方向。所以,企业着眼于供应链的绩效时,要优化和定制化供应链相适应的战略并致力于战略的执行:可持续的供应管理上。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得到持续的绩效。

(注:本文作者系上海财经大学博士生。)

【参考文献】

[1] Barrat,M.Understanding the meaning of collaboration in the supply chain[J].Supply Chain Management:An International Journal,2004,9(1).

[2] Bharadwaj,S.et al.Sustainable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 service industries: a conceptual model and research propositions[J].Journal of Marketing,1993(57).

[3] Carol,A: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evolution of a differential construct[J].Business and Society, 1999,38(3).

[4] Christopher,M.et al.Supply chain strategy:its impact on shareholder valu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1999,10(1).

[5] Darnal,N.et al.Environment management systems and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complements for sustainability?[J]Business Strategy and the Environment,2001,17(1).

[6] Dyer,J.et al.Strategy supplier segmentation: the next practices i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J].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1998,40(2).

[7] Epstein,M.et al.Sustainability in action:identifying and measuring the key performance drivers[J]. Long Range Planning,2001,35(5).

[8] Gunasekaran,A.et al.A framework for supply chain performance measurement[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2004,87(3).

[9] Hamel,G et peting for the Future[M].New York, Free Press,1994.

[10] Kotha,S.“Mass customization:a strategy for knowledge creation and organization learning[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1996,11(7-8).

[11] Lee,H.Aligning supply chain strategies with product uncertainties[J].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2002,44(3).

[12] Lee,H.The triple supply chain[J].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04,82(10).

[13] Makadok,R.Toward a synthesis of the resource-based and dynamic-capability views of rent creation[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1,22(5).

[14] Matopulos,A.et al.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supply chain collaboration[J].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2007,12(3).

[15] Pagell,M.et al.Building a more complete theory of sustainabl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using case studies of 10 examples[J].Journal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2009,45(2).

[16] Pagh,J,et al.Supply chain postponement and speculation strategies:how to choose the right strategy[J].Journal of Business Logistics,1998,19(2).

[17] Prange,C.et al.Dynamic capabilities,internationalization process and performance[J].Journal of World Business,2011,46(1).

[18] Rayport,J.et al.Exploiting the virtual value chain[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5,73(6).

[19] Silveira,G.et al.Mass customization: Literature review and research direction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2001,72(1).

[20] Walton,S.et al.The green supply chain:Integrating suppliers into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processes[J].Journal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1998,34(2).

[21] Wheeler,D.et al.Focusing on value:reconciling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sustainability and a stakeholder approach in a network world[J].Journal of General Management,2003,28(3).

[22] Zipkin,P.The limits of mass customization[J].Sloan Management Review,2001,42(3).

上一篇:我国文化产业集聚度测算及其分布特征研究――... 下一篇:浅析军队财务公开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