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手术术中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临床效果研究

时间:2022-06-06 07:45:31

剖宫产手术术中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临床效果研究

【摘要】 目的:观察剖宫产手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5年6-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行剖宫产手术的12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120例产妇平均分为试验组和普通组,给予试验组产妇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术中应用+术后应用),给予普通组产妇常规使用抗生素(术后应用),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试验组产妇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分别为(42.9±3.9)、(38.9±2.5)h,较普通组患者的(50.1±4.2)、(46.5±1.9)h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剖宫产手术; 预防性应用; 抗生素; 临床效果; 研究

doi:10.14033/ki.cfmr.2016.33.0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3-0042-02

剖宫产手术为产科应用十分广泛的手术方式,有效改善了高危产妇和围产儿的预后状况[1]。但长期临床应用发现,该种手术方式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应用风险,主要为表现在术后感染方面。临床数据统计结果显示,近年来伴随着我国产妇剖宫产率的不断升高,剖宫产手术术后感染的发生率也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已引起了临床的高度重视[2]。如何预防剖宫产手术术后感染的发生也已成为现阶段我国临床需要进行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一些临床研究学者发现,剖宫产手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可有效降低产妇术后感染的发生率,有利于提高剖宫产手术安全性。基于上述研究现状,笔者所在医院本次对剖宫产手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深入研究,现将研究过程及结果总结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随机性纳入2015年6-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行剖宫产手术的12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单胎妊娠产妇;(2)孕周不少于36周的产妇;(3)无凝血功能障碍,肝、肾功能正常。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产妇平均分为试验组和普通组。试验组60例产妇,年龄22~39岁,平均(28.5±1.9)岁,孕周38~41周,平均(39.9±0.8)周,其中6例产妇合并妊娠期并发症。普通组60例产妇,年龄23~37岁,平均(28.3±1.8)岁,孕周38~40周,平均(40.2±0.7)周,其中7例产妇合并妊娠期并发症。两组产妇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笔者所在医院本次临床研究在产妇及其家属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开展,产妇家属均已在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1.2 抗生素使用方法

1.2.1 试验组 本次研究给予试验组产妇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具体使用方法为:剖宫产术中胎儿娩出断脐后,将1.0 g头孢唑啉钠(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4715;生产单位:华北制药河北华民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药品特性:化学药品,1.0 g按C14H14N8O4S3计算)加入至100 ml生理盐水中给予产妇静脉滴注,术后6 h给予患者静脉滴注头孢唑啉钠1次,用药剂量与术中应用剂量相同。

1.2.2 普通组 本次研究给予普通组产妇常规使用抗生素,具体使用方法:术后将1.0 g头孢唑啉钠加入至100 ml生理盐水中给予产妇静脉滴注,2次/d,连续滴注2 d。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产妇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参与本次临床研究的研究人员准确记录本次研究过程中得到的呈正态分布的研究数据,交由专业的数据处理分析人员进行统计学处理,使用的统计学软件包版本为SPSS 24.0,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

试验组产妇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明显早于普通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普通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产妇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

试验组产妇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7%,普通组产妇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8.3%,两组产妇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008,P

3 讨论

伴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近年来我国剖宫产手术技术及麻醉处理水平均得到了明显提高,剖宫产率也随着这一趋势不断上升。然而较长一段时间的临床应用发现,剖宫产手术并不是一种安全性极高的手术方式,术后也存在一些风险因素,如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生殖道感染等。剖宫产手术切口属于Ⅱ类伤口,该类手术切口在手术时进入产妇的生殖道,无明显污染[3]。但在麻醉以及手术等操作的刺激下,产妇生殖道内的微生物活动会受到影响,导致产妇机体免疫功能下降,继而会增加产妇发生生殖道感染的风险,不利于产妇产后康复[4]。上述现状提示临床加强剖宫产手术产妇术后感染的防治,是提高剖宫产手术安全性、促进产妇术后早日恢复的关键。

抗生素是我国临床应用十分广泛的一类抗感染药物,该类药物是由微生物或高等动植物在存活过程中产生的具有病原体抗原或其他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物,这些代谢物能够对其他细胞的发育功能产生干扰,并通过这一机制发挥抗感染的功效,目前应用于我国临床的抗生素类药物种类十分丰富[5]。自上个世纪40年代开始,以青霉素为代表的第一类抗生素被应用于临床治疗中后,抗生素类药物的滥用问题也不断突出、日益严峻,时至今日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现象已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该类药物的超量、超时、不符合适应证等应用现象均导致了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因此,现阶段我国临床正在不断探索可以控制耐药菌发展的方法。

近年来,一些临床研究发现给予剖宫产手术产妇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可有效降低产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产妇术后住院时间,有利于减轻产妇家庭经济负担。但由于近年来我国临床上抗生素类药物不合理使用现象频繁发生,因此关于该类药物在剖宫产手术中的预防性应用尚未得到广泛认可[6]。笔者所在医院认为抗生素药物在剖宫产手术中的预防性应用具有可行性,总结抗生素类药物在产科中的应用经验得出,在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类药物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问题:(1)使用时间的选择。既然是预防性应用,在使用时间的选择上,应该确保药效能够发挥在手术过程中的危险期,这就要求临床医师根据产妇的机体状况,科学计算抗菌药物的药效发挥时间,确保患者处于发生感染危险期时,抗生素药物具有有效的抑菌浓度,能够发挥确切的抑菌作用。(2)抗生素的预防性应用,必须根据产妇手术部位、手术污染程度、手术过程的持续时间、手术室及住院区域可能流行的病原菌状况合理使用。(3)使用原则,使用时间尽量短,尽量选择在术前1 h使用,但由于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类药物,可能对胎儿状况产生影响,因此建议在产妇术中娩出胎儿断脐后,给予产妇预防性使用抗生素。(4)导致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不能获得预期预防效果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抗生素类药物选择不当。我国临床产科使用的抗生素类药物以头孢菌素类为主,该类抗生素药物,抑菌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对机体微循环产生的影响较小,尤其适合产科应用。此外,药理研究发现该类抗生素药物能够通过胎盘屏障,促使胎儿吸收药物成分,吸收率达70%以上,因此在产妇娩出胎儿后应用可获得显著抑菌效果。

基于抗生素在产科中应用应注意的上述问题和应遵循的使用原则,笔者所在医院本次通过开展临床对比研究对剖宫产手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探讨,使用的抗生素类药物为抑菌效果显著、安全性高的头孢唑啉钠,于胎儿娩出后应用。结果显示给予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试验组产妇的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明显早于给予常规使用抗生素的普通组产妇(P

参考文献

[1]杨莉,.剖腹产手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临床价值分析[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4,9(z1):32.

[2]辛春梅.剖腹产手术术中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7(10):41,32.

[3]王文惠.剖宫产手术预防性抗生素临床应用[J].中外女性健康(下半月),2014,12(3):74,67.

[4]张丽萍.剖腹产术后腹部切口感染、液化的诊治分析[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5,6(2):343.

[5]柯黛蕴.剖宫产术后护理中感染问题的分析与探讨[J].中外女性健康(下半月),2013,11(4):7-8.

[6]杨雪梅,吴玉萍.围术期抗生素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12(34):59.

[7]李兆琼.剖腹产手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临床效果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4(5):60-61.

上一篇:关于我县灌溉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下一篇:房屋建筑工程中剪力墙结构的施工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