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偷走了学生的幸福

时间:2022-06-06 03:56:38

是谁偷走了学生的幸福

偶尔听到一首老歌《幸福在哪里》,就想起了儿子的不快乐,他曾一本正经的发出“活着没有一点意思”的感慨,理由是作业太多太难做,也曾郑重其事地对我说过“不想做好学生”的话语,理由是做坏学生可以不用交作业。他才小学二年级,为什么小小年纪就没有幸福感?我是一名有着二十年教龄的老师,耳闻目睹过学生太多的不开心,但真正促使我深入思考这个问题的人却是儿子。随后,我在百度上搜索幸福这个话题,一份幸福指数调查表显示,有五成以上的学生缺乏幸福感,其中不乏家境非常优越的学生。

在最近和家长交流中,我发现许多家长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很迷茫,他们弄不明白在孩子们身上付出了那么多心血,却好心得不到好报,孩子们不愿意和他们沟通,有的甚至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地步。这些家长年纪和我相仿,四十出头。回想我们的童年,仅能填饱肚子,玩具都是自制的,如今铁环,弹弓,水枪,滚珠小木车……在那物质匮乏的年代,我们人生字典中很少有忧愁这两个字。上学以后,学校没有名目繁多的补习,也没有堆积如山的教辅资料,日子过的愉快而充实,为什么他们的日子过得不快乐?是谁偷走了他们的幸福?

没有温馨和谐、丰富多彩的校园就没有幸福的学生。各校都在喊要高举素质教育的大旗,中央三令五申要给学生减负,事实上只要高考这根指挥棒不取消,学校就不会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学生的书包就不会变轻。不是因为素质教育的不好,彼此心知肚明,应试教育管今天,素质教育管明天,谁也输不起今天,唯有舍本逐末,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长此以往,过分注重分数的学习导致了一种与幸福绝缘的现代教育的产生,培养出一批应试机器。“起的比鸡早,睡的比狗晚,活的比牛累”成了部分学生的真实写照。

到学校转一转,你会看到学生中的豆芽菜,小胖子,近视眼越来越多,正常的文体活动被学习挤占。一些学校为了安全起见,已多年没有组织传统的春游和秋游活动,以美育人的社团的活动少得可怜,学生难以在审美、创美的过程中体验愉悦的情感,成了考什么、学什么的书呆子。身心疲惫,何来幸福?只有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学生才能真正拥有幸福。

没有信仰坚定、工作勤劳的老师就没有幸福的学生。新课改开展得如火如荼,要贯彻课改精神就意味着老师要更多的付出,再加上应付上级检查,经受升学考验 面临职评压力…….许多老师产生了职业倦殆,近七成老师身心处于亚健康状态。行业收入的差距,社会地位的悬殊也使得个别老师丧失了工作的热情。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一个教师只有热爱本职工作 , 不仅把它当作生存的需要,更要把他作为生活的需要,唯其如此,才能痛并快乐着,才能提升自我精神境界,才能把自己的幸福传递到每个学生身上。在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今天,要做到这一点很难,更需要教师不断的反省、激励自己。老师一旦爱上自身的职业,他就会在枯燥的工作中寻找到非比寻常的乐趣,这种愉悦的体验将终身伴随,老师是幸福的,学生才能幸着你的幸福。

没有恩爱宽容、循循善诱的父母就不会有幸福的学生。我所在学校的一个班上,离异子女最多有十多个,离婚率上升导致单亲家庭的孩子越来越多,父爱或母爱的缺失对处于成长期的孩子而言是非常痛苦的。还有父母忙于生计,无暇与子女沟通,他们觉得最爱孩子的方法就是给孩子最好的东西,哪怕贵点也要尽量满足。前段时间报道留日学生汪某弑母事件,汪母付出不可谓不多,倾其所有,四处借债,却忽视子女的情商教育,导致悲剧发生。也有家长过分注重智力教育,逼着孩子参加各种培训班,最多的在双休日时参加四个特长班,比大人上班还辛苦,小小年纪沦落为班奴。在恨铁不成钢的时候,辱骂、体罚就成了家常便饭。试想一下,这样的学生有何幸福可言?每一个家庭都应是孩子心灵的港湾,为他们遮风挡雨,这样,孩子才会找到幸福的源泉。

没有完善的人格、健全的心理就没有幸福的学生。范家鑫杀人事件不是人格缺失、心理扭曲造成的吗?一个懂得尊重和理解别人的大学生会干出这种伤天害理的事情吗?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行事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及他人感受。他们忘了关怀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积极生活的发祥地,所以也是幸福诞生之所。现在许多学生都不知道为什么而活,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没有自强不息的毅力,他们没有认识到幸福生活就是一种美好的理想引导下的现实生活。没有理想的生活就如失去风帆的航船,心理往往变得脆弱,他们就像温室里的花朵,没有学会失败,经不起风吹雨打,幸福对他们而言遥不可及。如果多引导学生感受积极情绪,培养学生仁爱、坚强、谦逊、诚信等人格特征,幸福会一步步向他们靠近。

其实,导致学生幸福指数下降的原因远不止这些,套用一句名言,幸福的学生是相似的,不幸的学生各有各的不幸。但对幸福的渴望是人类共同的心理。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幸福成为施政导向,不正凸显出国家对幸福的关注吗?〈〈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了“提升每一个学生学习生活品质”的号召,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给学生打造一个幸福感非常全面、浓厚和丰富的世界,让幸福成为校园生活的主旋律,让学生成为一个为幸福生活而学习的人,那么我们也会是幸福的。

上一篇:农业产业化具体实施 政府应扮演什么角色 下一篇:高举素质教育大旗 办好人民满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