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压疮护理风险管理机制,减少压疮的发生

时间:2022-06-06 01:57:43

完善压疮护理风险管理机制,减少压疮的发生

【摘要】 通过完善压疮的护理风险、压疮的风险评估、压疮的风险效果评价,大大减少压疮的发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 压疮;护理;风险管理

压疮是由于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缺氧、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也称压力性溃疡[1]。压疮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广泛发生于各级医疗系统中,一直是护理工作中较为棘手的问题,积极有效的预防是防止压疮的唯一途径。风险管理是通过对风险进行识别,衡量和控制,以最小成本使风险损失达到最低的一种管理活动[2];是对经济损失的风险予以发现,评价并寻求其对策的管理科学,以减少经济损失,法事诉讼为目的。期望达到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安全保障目标的管理过程[3]。

医院压疮发成率为2.5%~8.8%,甚至到达11.6%,住院老年人发生率为10%~25%,美国压疮的发生率达9.2%[4]。因此积极有效的预防是降低压疮的发生率,减少压疮扩展事件发生的唯一途径。2011年1月2012年6月,河南省濮阳市油田总医院对230例压疮患者实施的护理风险管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230例,其中男127例,女93例。年龄48~92岁,昏迷46例,院外压疮137例,无压疮73例,难免压疮20例。

2 风险管理应用

本院2011年前采用Nortou Scale评分表,但评价结果相差较多。后来,采用Braden压疮预测表,从以下6方面评估:即皮肤感觉,潮湿情况,活动能力,改变,热量摄入,摩擦力和剪切力,其量表又有评分细则,按照细则评分。结论相差甚少。Braden评分最高23分,最低6分,小于18分预测有压疮发生的危险,13~14提示中级危险,10~12分提示重度危险,8分以下极度危险。对Braden评分≤12分的患者,同时进行营养评分,营养评分从8方面评估,即体重BMI=体重(Kg)/身高(m2)、年龄、白蛋白(g/L)、血红蛋白(g/L)、饮食、口腔、牙、摄食能力,其量表又有评分细则,营养评分≤18分的患者提示极易发生压疮,对于Braden评分≤12分患者,同时营养评分≤18分的患者,即可判断有发生压疮危险,对其实施风险管理。

2.1 压疮的护理风险 压疮护理面临着两大风险因素,一是压疮管理,二是压疮的预防治疗和护理。如何正确识别、评估、防范和补救压疮带来的风险,有组织系统地消除或减少压疮护理的发生。护理人员应对压疮管理的观点,据报道有52.9%的护士认为院内压疮的发生率为0,有26.4%护士认为压疮是护理不当所致,18.4%的被调查者具有上报意识,但也是选择自行处理并害怕影响病房护理质量评价。而国外观点认为:部分压疮是可以预防的,但并非全部,护理不当确能发生压疮,但不能把所有压疮都归咎于护理不当。过去国内的观点阻碍了压疮有关知识的扩展,阻碍了研究。数年来一直困扰着临床护理人员。对于压疮要有正确的认识。压疮问题面临的挑战,一是:高危人群自身疾病带来的风险;二是:护理人员执业过程中的风险,正确认识压疮的护理风险,采取积极的措施,是减少压疮护理事件发生的有效办法。

2.2 压疮风险评估 过去本院无专门的压疮质量控制机构,无规范的压疮预警报告制度,有关护理人员缺乏必要的压疮防范管理知识。多数护士仍然认为护理不当是导致压疮发生的根本原因,对因营养不良等引起的压疮认识不足,对压疮的发生产生恐惧。对已发生的压疮选择自行处理,对发生压疮的患者和家属不敢告诉实情。担心引起纠纷,影响到自身业绩考核,这无形中把压力全部压在了护理人员身上。

自2011年本院成立了压疮风险管理小组,有护理部主任担任组长,有经验即发生压疮较多的病区护士长担任组员,并健全压疮护理管理系统,鼓励各科压疮上报,并相应的给予加分。上报后由压疮管理委员,采取会诊,并提出预防治疗措施。对院外压疮、难免压疮等及时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告知,并与家属签订压疮风险告知书,这样护理人员与家属共同把压疮风险降低,并减少或杜绝压疮护理事件的发生。

压疮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一旦发生压疮,不仅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影响疾病康复。如何降低压疮不良事件发生,是护理质控和治理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等级医院评审的重要审查内容之一。因此,本院制定了具体的评分对象、评分方法、评分要求、具体的填写要求,每位护理人员严格掌握。首次评分在患者入院或病情发生变化24h内做出评分,尤其是Braden 评分≤12分患者,应实施重点监控。对受压皮肤重点评估,并认真读写评分记录,每班严格交接患者皮肤情况。

如患者受压部位皮肤有压疮发生迹象,应请护士长一同检查证实,重点记录受压皮肤的情况,并书面告知患者家属。同时在护理记录中,应详细记录受压部位的皮肤情况,以保护护理人员合法权益。

如已经发生压疮,应按程序及时填报压疮上报表,并在24h内上报护理部,如需会诊,填写会诊单至压疮管理小组会诊,护理部组织压疮风险管理小组成员到患者床旁会诊,并在相关人员(包括家属)在场的情况下对压疮程度及进行认定后作好记录,并同时书面告知患者家属并鉴定,必要时拍下危险情况留做资料。

2.3 压疮风险效果评价 结合病种、病程演变、病情危重度、住院时间等特点,2011年以来本院采用了预测性好、灵敏度高、特异度高、评分简便等特征Braden评估表,作为临床住院患者的皮肤评估表,建立以护理部为主要领导的压疮风险管理小组,提出并制定规范的医院压疮管理流程及制度。

对护士进行压疮知识的教育,组织压疮知识讲座,组织经验丰富的护士参加加国内压疮培训班,使广大护理人员正确认识压疮,消除对压疮的恐惧。发现压疮积极上报,认真填写压疮上报表,明确压疮上报和确认程序,并下发执行。

对护士长重点进行压疮培训,包括压疮上报要求和程序的学习培训,并积极传达到各级护士。把压疮上报情况作为考核护士长的办法之一,避免错报、漏报。

加强护理记录质量的监督和指导,指派各级专人不定时抽查护理记录质量和护理措施落实情况,做到不漏记,不随意涂改,字迹清晰,表述准确一致。

鼓励护士加强学习,力求护理文书更具有法律性、科学性和有效性,记录压疮护理时要具体全面客观,并与实际实施过程相吻合。

针对压疮发生个案,护士长以查房的形式组织大家全面、系统的认识压疮的风险。以具体个案讲解《压疮护理评估单》的填写方法和要求。通过讲座、现场指导等方式教会护士正确使用《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并能在24h内完成评估。对高危科室结合其他科室特点采取培训、现场咨询等方式提高护士对压疮预防相关知识的掌握。

3 结果

院外压疮137例,其中骶尾部84例,足跟部16例,髋关节处21例,周围7例,其它处8例,面积3~19 cm,Ⅰ~Ⅳ度。及时启动风险管理后,院外压疮均治愈,有73例未发生压疮,20例由压疮管理小组认定为难免压疮。

4 讨论

4.1 加强患者压疮风险管理,对收治的危重、卧床、行动不便、营养不良等压疮高危患者充分评估,提高高危预警意识,预见压疮发生,积极采取护理干预措施,把压疮消灭在萌芽状态。

4.2 加强健康教育,促进压疮愈合,针对院外压疮,督促责任护士,在患者入院时详细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压疮的发生原因,评估患者压疮危险因素,采取有效预防及治疗措施,引导患者及家属积极主动参与压疮的防治,促进压疮愈合,避免再次发生压疮。

4.3 加大压疮管理力度,提高压疮管理意识,加强护士责任心,提高护士防范意识,增加自觉性及主动性,使压疮管理规范化、程序化。鼓励上报,对于漏报、虚报、隐瞒不报的经调查核实后,将进行相应处罚。

参 考 文 献

[1] 基础护理学.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2] 李亚玲.风险管理策略在乳腺化疗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护理学杂志,2008,23(2):910.

[3] 程红群,陈国良,李忠平,等.医疗风险管理的探讨.医院管理杂志.2003,10(1):9495.

[4] 于青,于兰.压力性溃疡危险因素的评估.护士进修杂志,1996,11(2):78.

上一篇:106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护理 下一篇:护理干预对康复治疗患者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