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灌注桩常见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

时间:2022-06-06 11:53:28

钻孔灌注桩常见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提高,建筑施工所需要的工序与技术也在不断完善,工程项目标准的不断提高对建筑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钻孔灌注桩技术对工程质量的影响比较大,进行技术创新的需求比较迫切。建筑业的发展变革应该与时代同步,钻孔灌注桩技术在工程施工中效果良好,所以被越来越多的建筑企业所采用。

关键词:钻孔灌注桩;质量问题;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U443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本文对建筑工程建设中的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对钻孔灌注桩的施工程序以及施工准备工作以及施工质量控制措施方面进行了重视,希望对以后的施工能够有一定的借鉴。在关键施工环节要对成孔质量以及成桩质量进行严格控制,同时对混凝土浇筑、钢筋笼制作以及吊放清孔方面的质量都要进行重视,对提高施工技术水平有很大的影响。

一、建筑建筑施工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

在工程建设施工之初,应整理好施工场地,特别是桩基地表必须要清理干净,及时清除相关的杂物,并做好夯压,保证施工场地密实度在合理的范围之内。这种前期的准备工作不是可有可无的,应该认真的做好。

1、科学测放桩位与高程

工程测量人员认真研究建筑施工现场坐标点与桩基平面图,通过经纬仪测放桩位和控制点,并使偏差≤10mm,测定施工场地的地面高程,确定实际的桩深和桩顶标高。

2、埋设钻孔桩需要的护筒

护筒多是由钢材制成,为预防钻孔桩在刚度不够时发生变形,通常在护筒的上中下端分别加焊加筋肋,确保其刚度在安全的范围内。在埋设护筒时,应该按照标准将轴线与桩位中心对称,使底部与周围密切联系,将埋设深度保持在100到150公分的区间内,顶面要超过地面30公分,并将位置偏差控制在≤5cm范围内,倾斜度控制在≤1%的范围内。

3、钻机固定与运行

在将护筒埋设完之后,就要把钻机定位在设计好的孔位之上,保证垂直角度。借助于经纬仪和线锥做双向控制,用枕木将钻机的底座固定,确保在出现位移、沉陷、倾斜状况时可以及时的进行处理。它的运行速度要由慢变快,力度按照由小到大进行渐进式的调整,保持钢轨的平直度与稳固性。

4、钻进成孔

一般都会用冲洗液循环系统,以正循环的方式钻进成孔。在开始时注入清水,使原土成为浆液,钻进过程中控制好孔口泥浆比重,保证用规范化、专业化的操作来确保孔壁的稳定性,并注意防止出现塌孔。

5、下钻

在下钻时,启动泥浆泵的时间应该控制好,钻头与孔底的距离保持在大约50到80mm,冲洗液循环两分钟左右之后开启钻机,下钻速度要控制在标准范围内。

6、清孔

钻机钻到计划位置之后要及时停止,连续进行空转要在确保钻头和孔底距离保持在50到80mm的前提下,清空一般采取换浆清孔法,泥浆含沙量与返浆比例要合理控制,保证孔底的沉渣厚度≤100mm,要详细的做好清孔记录。

7、泥浆排放

钻孔和清孔过程中溢出的泥浆要及时排放,可以结合建筑施工现场的实况酌情处理,保证不会影响到周围环境。

二、钻孔灌注桩常见施工质量问题

1、断桩

断桩是钻孔灌注桩在灌注混凝土的时候,泥浆或砂砾掺入水泥混凝土,把原本完整的混凝土隔成上下两段,使得混凝土变质或截面积受损,使得桩基满足不了设计的受力要求。

运输或等待的时间太长使得混凝土出现离析,灌注前又没进行二次搅拌,灌注时容易出现大量骨料卡在导管内,不得不提升导管进行振动处理,导致断桩。混凝土在灌注过程中,测定灌注混凝土表面标高时出现差错,使得导管埋深过小,而出现拔脱导管现象形成夹层断桩;因为计算失误,导管长度有点短,底口与孔底距离太大,首批灌注的混凝土没有埋住导管底部,导致断桩。尤其是灌注桩后期,泥浆中混合的坍土层容易被误认为混凝土表面。

卡管现象也是出现断桩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混凝土坍落度过小,或者集料粒径过大,导管口径较小,在灌注过程中容易堵塞导管,如若在混凝土初凝前没有疏通好,则就得提起导管,导致断桩。而且人工配料随意性大,有些机械配料计量不精确,加上某些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混凝土配合比在配置过程中往往易产生较大的误差,使得坍落度出现大的波动、不稳定。

2、导管堵塞

导致灌注混凝土出现堵管现象主要原因有:灌注时间过长,而上部砼已接近初凝,形成硬壳,而且随时间增长,泥浆中残渣将不断沉淀,从而加厚了积聚在砼表面的沉淀物,造成砼灌注极为困难,造成堵管。灌注用的混凝土离析太严重,或灌注过程中导管出现漏水,管内水太多,使得混凝土受水冲洗发生离析,粗骨料堆积在一起而堵管等。

3、塌孔与缩径

塌孔与缩径产生原因大致相同,一般有:地层情况复杂、钻速太快、护壁泥浆性能差、成孔后空置时间太长没有灌注混凝土等原因所导致;施工单位组织施工时没有重视,分包或转包了工程,施工者缺乏经验;在灌注过程时,井壁发生严重坍塌或者出现流砂、软塑状土等导致类泥沙塌落;在钻孔时,由于钻锥磨损或焊补不及时,或在地层中遇到膨胀类的软土、粘土、泥岩等,也易发生缩径现象。

4、钢筋上浮

由于混凝土初凝和终凝时间过短,孔内混凝土结块太早,当从导管往下灌注的混凝土面升到钢筋笼底时,继续灌注的混凝土结块托起了钢筋笼。清孔时孔内泥浆里悬浮的砂粒过多,混凝土灌注过程中这些砂粒回沉在混凝土表面,形成相对密实的砂层,并随孔内混凝土面的逐渐抬升,当砂层与钢筋笼底部再继续抬升时便托起钢筋笼。

三、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质量问题完善措施

1、断桩的处理

在开灌后,才灌注了几米就因故暂停的,且真的不可以在短时间内恢复灌注的,须立即拔出导管,用气举法吸渣把钻井内还没有凝结的混凝土清除干净。假若断桩时,钻井内已有相当数量的混凝土,采用气举法来吸除的话,护筒底离混凝土面还有相当的距离,对此问题可考虑割去部分钢筋笼,在混凝土强度还较低时采用冲击钻把混凝土连同钢筋一起冲碎清除,碎断后的钢筋可使用电磁铁吸除。

2、导管堵塞的处理

对于导管堵塞,在浇筑前对混凝土配合比一定要严格把关,灌注过程随时检查坍落度,在合理范围内尽量的缩短灌注时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和避免此类质量缺陷的发生。灌注用的混凝土要拌和均匀,坍落度必须控制在18~20cm内,在混凝土进入漏斗前一定要检验混凝土的和易性,一般最好采用拌和站进行混凝土拌合,采用混凝土运输罐车进行混凝土的运送,可避免混凝土拌和不均匀和离析。

3、塌孔与缩径的处理

施工现场在埋设灌注桩的钻孔护筒时,坑地与四周要选用最佳含水量的粘土进行分层夯实,要注意保持护筒垂直安装,而且要在护筒的适当高度开孔,护筒内也要保持1.0-1.5m的水头高度。在反循环钻孔法的钻孔施工过程中,钻孔速度不要太快,若孔壁没有形成有效泥浆膜,施工中就易出现孔壁坍塌的质量缺陷事故。成孔速度应视地质情况并参照相应规范来选取。

缩颈也是钻孔灌注桩很常见的施工质量缺陷,其主要是由于桩周土体在桩体灌注过程中产生的膨胀而造成。对于这种情况,要选用优质泥浆,降低失水量。成孔时要加大泵量,同时加快成孔速度,在成孔的这段时间内,孔壁表面会形成泥皮,这样孔壁就不会渗水,也不会引起膨胀。

4、钢筋上浮的处理

加强钢筋笼制作质量,钢筋笼应捍接牢固,使用规格合适的加强箍,如钢筋笼主筋数量较多(如抗拔桩、挡土嵌岩柱等),应增大加强箍的规格。当桩的直径较大,而钢筋笼相对较短时,可用钢管套住主筋,固定钢筋笼顶端。灌注砼时,当上升的砼面接近于钢筋笼底端时,一方面应放慢速度,另一方面应控制适当的导管埋置深度,使钢筋笼底端被逐步埋入混凝土。

结束语

钻孔灌注桩技术在建筑施工中有着比较广泛的应用,在实际的工程建设中,为了防止出现施工事故,必须根据现场建设情况以及钻孔灌注的操作特点,合理选择灌注器材,对施工建造过程中的数据勘测做精确测量,对钻孔灌注全过程进行严格检测。根据质量控制标准,及时的发现问题、纠正问题,保证建筑施工能够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郝晓光.浅谈钻孔桩施工工艺[J].山西建筑.2008(08):89.

[2]祁生春.钻孔灌注桩施工中出现问题及处理方法[J].科技信息.2010(24):34.

[3]李云峰太原市政工程总公司第二工程公司.钻孔灌注桩施工常见事故的预防及处理[J].

上一篇:滦河梯级水电站橡胶坝的建设探讨 下一篇:工民建施工中防渗漏技术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