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时间:2022-06-06 11:05:45

浅议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摘 要】小学阶段是孩子接受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本文对如何在小学阶段,搞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进行了分析,旨在更好地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小学生 行为习惯 养成教育

从学校毕业到走上我所热爱的教育工作岗位,从事教学工作已有十五个年头了,多年的教育实践告诉我,那些像一张白纸,好动,好模仿的小学生们,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回顾自己的教育教学经历,笔者以为“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只有从小养成好习惯,才能使孩子受益终身。

对于刚刚跨入校门的小学生们,还处在性情习惯的生成发展阶段,还有如一张白纸,可塑性很强,正是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和行为习惯培养的最佳阶段。那么怎样才能抓好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呢?我谈一谈自己的实践和看法。

一、强调行为习惯,充分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

明代学者朱熹认为,“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 强调知与行是不可分的。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应以从学生的认知特性出发,先让学生明确应该怎样做,为什么这么做,以及如何去做。

小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受到不同环境的影响,但是几乎所有的家长却是有共同的愿望,那就是望子成龙心,许多家长过于强调学习成绩,只要学生的学习好,几乎很少过问学生的其他问题。这对学生的身心生长很不利。

面对这种情况,学校的德育教育却显得力不从心。现在的学生对事物的认知和分析能力大大提高,简单的说教很难取得成效,往往还会引起学生们的反感。因此,在规范养成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榜样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应该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和优秀品德影响学生的思想,把空洞的说教口号、抽象的道德标准人格化,使少年儿童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得到教育。每一次师生间轻声的问好;每一次师生们庄严的升旗仪式;和学生一起打扫教室,下课后把桌椅摆放整齐……这些正规的礼仪动作会给学生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给学生播撒了文明习惯养成教育的良种,逐渐使学生们由无意识的模仿走向自觉的行为。

二、重视家庭学校配合,构建养成教育体系

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单靠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家庭是小学生学习、生活的最重要场所。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社会问题必然也投射到每个家庭。孩子们来自不同的家庭,受到不同环境的影响。

学校是养成教育的主阵地,家庭是养成教育的第一课堂,社会是养成教育的熔炉。在养成教育工作中,我们要“三教和一”,形成养成教育“三结合网络”。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遇到一些学生,经常迟到,不爱完成作业,或者上课不专心听讲,小动作多,爱说假话骗人等等,多数都和家长的影响或是这些学生周围环境的影响是分不开的,这些学生大多天资聪明,却抱有厌学心理,我们大部分教师颇感头疼,对他们产生厌恶或放宽尺度的方法来对待他们,这样下去将更严重地挫伤这部分孩子的健康成长。

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学校要主动与家庭密切配合,以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首先要与家长充分沟通,和家长达成对教育的共识。平时还要多和家长联系,摸清学生校外的思想状况和行为习惯,对家庭教育提出明确的要求,如让孩子承担一定的家务,不让孩子进游戏厅,如何培养孩子在家的习惯养成等只有学校、家庭相结合,形成养成教育的合力才能做好学生的养成教育。

三、开展评价活动,落实养成教育

评价是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手段。及时对小学生养成教育进行评价是我们做好养成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它能促进学生产生强烈的荣誉感,从而促进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增强,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意志力。

在小学生的成长中,总是会犯错误,所以对孩子的不良行为,我们要及时和孩子分析不良行为的原因,当时的心理等。为他们指出一个比较低的标准,让他们稍一努力就能达到,自觉并自信地向好的行为靠拢。

因此,在养成教育的评价中树立典型,以奖励为主,平时尽可能经常使用口头和体态语言对学生进行表扬和暗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每周我们都要进行“红花”的评比,每期我们都要进行“优秀队员”的评比,树立典型;每月确立“小队之星”和“示范班”,以点带面。通过评比和开展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这样使学生的养成教育的评价具有强烈的激励性。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一位教育家也说过:“在孩子的心灵播种理想,就会收获行为;播种行为,就会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会收获品德;播种品德,就会收获命运。”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天然。”

小学阶段是孩子生理、心理急剧发育、变化的重要时期,正是增长知识,接受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同时,应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良好班风的基础,是建设良好班级的保证。因此,在基础教育的小学阶段,德育教育应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主。

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学生长期努力,需要老师不断地督促引导。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训练,必须持之以恒,像滴水穿石一样,一点一滴,经年累月,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好习惯使人受益终生。我们应坚持养成教育的高标准、严要求,只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科学地开展教育工作,付出创造性劳动,养成教育就一定能够收到实效。

【参考文献】

[1]赵秀梅. 浅谈小学生养成教育.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2009(12).

[2]李再福. 班主任的“爱”与“严”.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01).

[3]张佑武. 实施感恩教育 培育感恩文化. 中国高等教育, 2009(12).

[4]翠莲沈. 台湾小学师资培育史. 五山图书出版社,2004.

上一篇:高中学校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的常... 下一篇:创新教育方法,促进不同层次学生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