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的画面美

时间:2022-06-06 08:39:31

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的画面美

内容摘要:罗伯特・弗罗斯特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新英格兰乡村,他的诗歌不仅充满哲理,更是“诗中有画”,使读者尽享其诗作的画面美。

关键词:罗伯特・弗罗斯特 诗歌 画面美

1961年,罗伯特・弗罗斯特应邀在肯尼迪总统的就职典礼上朗诵自己的诗作,他四次荣获普利策奖,获得这样的殊荣在二十世纪美国诗人中绝无仅有。他除了被称为象征主义大师、朴素的哲学家、抒情诗人、道德家、精神世界的传播者,还被称为会写诗的农民。他也曾半开玩笑的自称是“一个半人”:半个庄稼汉,半个教师,再加上半个诗人。他一生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新英格兰的乡间、田园,他以简朴的语言,大众熟悉的旋律,歌唱了自然风光和农村的日常生活。恬静的田园生活,旖旎的自然风光,农事中的欢乐情景,对当时生活在城市的美国人来说,犹如一股清新的海风使他们心旷神怡。很多人在欣赏和评述其诗作时,常常把重点放在其诗作的语言特色、诗歌寓意和生活哲理上,笔者发现研读他的诗歌,新英格兰乡村的自然风光和人们的劳作场面像画一样呈现在读者面前,使我们尽享其诗作的画面美。

画家用线条和色彩勾勒描绘自然,并把自己的感受、思想寓于画中;而诗人通过语言描写刻画自然,语言是诗人的画笔,并把寓意哲理蕴含其中。读者在读其诗作时既能够享受到诗歌的韵律之美,又能够仿佛身临其境,真可谓情景交融,如诗如画。

罗伯特・弗罗斯特清新的田园诗用简单质朴的语言而又近乎素描的方式勾勒出一幅幅写意画,动静结合,朴素自然,清新流畅,并赋予语言以丰富的内涵和无穷的哲理,寄情适意,诗从胸发,画由意出,情景交融,诗画同工,达到了诗画相融的境界。他的诗“往往以描写新英格兰的自然风光或风俗人情开始,不知不觉地进入哲理的境界,最后达到警句的结论,给人以不可言传的快乐”(邹绛)。

《牧场》(The Pasture)是一首田园诗。弗罗斯特长期居住在新英格兰,那里风景如画。全诗共两小节,简单的八句话,两节的最后一句还一样,“我不会出去太久,你也来吧。”点名寓意,令人深思。其他六句,都是在描写景物,第一节“我要把泉水上漂浮着的落叶捞净”“我要等泉水清澈、晶莹”,读者脑海中即刻闪现出的画面:一望无际的绿油油牧场上,一泓清澈碧绿的泉水,上面漂着些许的黄色落叶,第二节 “我要出去牵回那头小牛,她站在妈妈身旁,她太幼小,当妈妈亲昵舔舐,她竟摇摇晃晃。”母牛舔舐小牛的温馨画面,更是让人印象深刻,所谓舔犊情深啊!一个伟人曾说过,诗歌是“看不见的绘画”,绘画则是“不说话的诗歌”。《牧场》可谓是诗画交融。

在著名的哲理诗《未走之路》(The Road Not Taken)中第一节第一行“两条路岔于金色的林间,第三节第一、二行“那天早晨两条路都静静地躺在未被人踏过的树叶里”勾勒出一个深秋的早晨,在一片金黄色的树林里两条道路分岔,路上落叶覆盖还无人踩踏这样一幅宁静的深秋景象画面跃然纸上,与诗人选择人生道路心潮澎湃形成鲜明的对比。另一首著名的哲理诗《雪夜林边停》(Stopping by Woods on Snowing Evening)中,最灰暗的黄昏,诗人骑着小马驻足林边,湖面冰雪覆盖,人迹罕至,树林寂静,偶尔清风吹过树枝,雪花飘落,清晰美丽的画面更能理解诗人多想在此流连美景,从此休息,却因使命未完不得不继续前行。

罗伯特・弗罗斯特对自然景物和农村生活场景进行素描勾画的诗作还有很多,不一一赘诉。研读弗罗斯特的田园诗,常常有一幅幅色调鲜明、栩栩如生的画面,浮现在脑海,展现在眼前。透过这些画面,又会使读者浮想联翩,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感受诗人的深刻寓意。有人说:“诗歌是人类特有的精神花朵,离开现实生活的土壤,这朵花便不会开放,所以诗与生活必然存在一种依附关系,一种反应和被反映的关系。”(何锐,翟大炳)罗伯特・弗罗斯特的田园诗对农村的自然风光和日常农事活动描述的如此朴实生动、逼真如画,跟他本人生活的环境密切相关。他成名之前的二十多年的时光都是在新英格兰的农场中度过的,对在新英格兰的乡村景色和日常生活的细致观察、思考和感受是他诗歌创作的汩汩源泉。

(作者单位: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外国语学院)

上一篇:论沈从文受西方思想影响的人性美学观 下一篇:给晓苏老师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