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老汇到“东郊记忆”

时间:2022-06-06 06:08:14

百老汇的特点确实很像电影圈的好莱坞,具有极强的商业色彩和娱乐性,数百万美元的制作费、豪华炫目的舞台、功力非凡的超级明星,通俗易懂的剧情,构筑起了其音乐剧长盛不衰的骨架

近年来有几次旅行给笔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一次是在桂林,当看遍了天下无双的桂林山水之后,夜幕降临之时在漓江上演出的《印象·刘三姐》让桂林山水显得更加活泼动人;另一次是在丽江,玉龙雪山下大气磅礴的美景配合《印象·丽江》的演出,让我对丽江的印象更加深刻;还有一次是在承德,体验到避暑山庄的清凉之后,看一场《康熙大典》,更能体验到皇家文化的震撼。

很多人已经意识到,现在的旅游早已经不是看看风景那么简单了,看演出已经成为旅游的一部分了。甚至很多地方本无名胜风景,游客到那里只是为了看演出而已。而当代音乐产业的重要部分就是演出,音乐演出更成为一些地方的招牌乃至代名词。比如百老汇,只要提到这个词就会让人想到音乐剧。同样还有伦敦西区,这个地方和百老汇一样是世界音乐剧的主要舞台。当然,中国也在制造着音乐的梦想之地,比如成都东区的音乐公园已经被当地人作为记忆之地。

两个世纪的百老汇传奇

就像提到电影就会想到好莱坞一样,只要提到音乐剧人们马上就会想到百老汇。百老汇本是位于纽约的一条街道,英文名为Broadway,原意为“宽阔的街”。百老汇大街的历史比好莱坞更悠久,因为电影的诞生不过一百多年,而戏剧——哪怕是音乐剧——的历史要比电影要长的多。百老汇的历史可追溯至公元19世纪初。当时的百老汇大道就已经成为美国戏剧艺术的活动中心。建立于公元1810年的Park Theater是现今纽约百老汇剧院的始祖,第二间剧院The Broadway在1821年才出现于百老汇大道上。

百老汇大街两旁分布着几十家剧院,在百老汇大街44街至53街的剧院称为内百老汇,而百老汇大街41街和56街上的剧院则称为外百老汇。内百老汇上演的是经典的、热门的、商业化的剧目,外百老汇演出的是一些实验性的、还没有名气的、低成本的剧目。

世界上还没有一条街道像百老汇大道那样使人充满着幻想。而今,百老汇大道是美国现代歌舞艺术、美国娱乐业的代名词。每年都有几百万的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到纽约欣赏百老汇的歌舞剧。

20世纪初,纽约人在百老汇大街两旁建起戏院,丰富多彩的舞台演出很快就成为这座迅速成型的大都会吸引人的亮点。今天,百老汇演出已经成为纽约主要舞台表演的代名词,百老汇的演出也不再局限在百老汇大街上,有的甚至巡回世界。就像有人说的那样:纽约之所以能成为世界艺术中心、娱乐的先锋,百老汇功不可没。

就像本文所说的,百老汇的特点确实很像电影圈的好莱坞,具有极强的商业色彩和娱乐性,数百万美元的制作费、豪华炫目的舞台、功力非凡的超级明星,通俗易懂的剧情,构筑起了其音乐剧长盛不衰的骨架。

如今,百老汇歌剧已经成为纽约市文化产业中的支柱之一。它的表演形式融舞蹈、音乐、戏剧于一体,有些剧目更是融艺术与大众品味于一体,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和娱乐性;观赏百老汇歌剧成为每一个来纽约市参观、访问、旅游的人不可或缺的节目。从目前观众的比例来看,慕名前来的外国人要超过美国人。现在,观众人数以每年3%的比例上涨,观众当中,60%的人来自纽约以外地区;许多来纽约的人的目的之一就是来欣赏百老汇歌剧,否则就是“无功而返”。

上风上水,伦敦西区

美国是文化和英国一直是一脉相承的,但和美国相比,英国文化更具备欧洲的厚重和精致。就像近些年来,在美剧流行之后英剧开始流行起来,相比美剧,英剧制作更精良、寓意更深刻。甚至,每一种流行全世界的美国文化的背后总能找到对应的英国文化,比如说在美国有百老汇,在英国就有伦敦西区。

西区在罗马帝国不列颠尼亚与中世纪时期皆位于伦敦市的西部,西区长期是富人或社会精英居住的地区,因为它位在这座拥挤城市的上风处。西区靠近皇室权力中心威斯敏斯特宫,而且大部分是包含在西敏市(属于32个伦敦自治市之1)的范围内。西区在17到19世纪持续发展,这里最初拥有一个系列的宫殿、昂贵的城市住宅、时尚商店及娱乐场所。

伦敦西区是与纽约百老汇齐名的世界两大戏剧中心之一,是表演艺术的国际舞台,也是英国戏剧界的代名词。在方圆不足1平方英里的地方拥有约50家剧场。在经济不景气的日子里,很多人都来到这里花上几镑买张票,看场演出,在几个小时中脱离现实,在演员们倾情表演的带领下,在美丽的梦幻世界度个假。

近年来,伦敦西区戏剧艺术产业的集聚彰显出强大的效益。根据伦敦剧院协会统计显示,从1986年至2008年,伦敦西区的票房收入逐年递增,观众人数保持了稳定,并且两项指标在2007年都有较大幅度的提升。伦敦西区戏剧产业的关联效益也极力张大,成为塑造伦敦城市文化形象、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助推器。

大量经典名剧持续上演,不仅创造了丰厚的经济收入,也成为推介英国戏剧文化艺术的重要载体。四大名剧《猫》、《歌剧魅影》、《悲惨世界》和《西贡小姐》不仅吸引游客前往观看,传播了西区戏剧文化,更是通过全球性的巡演向世界各地传输其戏剧魅力。

到成都东郊寻找音乐记忆

相比百老汇和伦敦西区这样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的音乐圣地,中国还没有这样在艺术和商业上都取得非凡成就的地方。不过,在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速的今天,一些地方也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成都就建成了以音乐为主题的东区音乐公园。开园以来,园区已经联合各企业、商家打造了多个品牌活动,如中移动无线音乐基地的新歌、东区选秀品牌“梦想之门”、东区选秀基地、时尚基地等。园区还有各种文化沙龙活动,如畅销书书友会、娱乐栏目现场录制体验、音乐人沙龙、电影、绘画艺术沙龙等。东区的商家,正以其独特的文化气息,改变着成都东郊的人文气息。

而且这个公园在2012年11月正式更名为“东郊记忆”。东郊记忆将原来“音乐产业聚集园和音乐文化体验园”的定位调整为“一基地、多名片”。未来,“东郊记忆”将成为集合音乐、美术、戏剧、摄影等文化形态的多元文化园区,成为对接现代化、国际化的成都文化创意产业高地。

无论百老汇还是成都的东郊记忆,音乐都是区域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催化剂。当然,像成都那样有意识地打造音乐街区也促进了音乐产业的发展。

上一篇:价格涨幅略逆转 下一篇:致我们生生不息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