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银行在服务实体经济过程中的委托问题研究

时间:2022-06-06 05:05:31

国有银行在服务实体经济过程中的委托问题研究

【摘 要】 随着我国银行业的改革开放,国有商业银行的内部治理结构的改革已经成为提高银行业经营管理水平的关键因素,本文从国有银行内部治理结构背后的委托问题这一根源入手,分析了产生委托问题的原因,并指出解决的关键是解决委托人虚置、委任的管理者贪婪这一根本问题。

【关键词】 国有银行 内部治理 委托 实体经济

1. 委托的出现

随着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组织形式不断发展和变化,现代公司制企业股份制企业更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化大生产要求。股份制企业的股东拥有企业所有权,但不参与企业的经营,经营者拥有企业的控制权对经营活动进行决策和管理,企业表现为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这种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造成委托人董事会和人管理层两个不同主体之间利益目标的不一致性,委托问题就产生了。

国有银行作为金融企业也面临着委托问题,简单的来说,国有银行的委托人是各级政府,政府设立银行的最主要目的是让银行业为实体经济融出资金,为各级各类企业发展提供资金,从而带动整个社会经济良性运转,从这个意义上讲,国家发展银行业不是谋取自身利益,根本的目的还是为实体经济服务,而银行业的人是各级政府任命的银行行长及管理层,他们利用掌握贷款审批权限谋取自身金融企业利益,导致企业贷款成本过高,资金使用效率低下,最终阻碍了实体经济的发展。

2. 委托问题产生的原因

2.1委托人虚置导致的国有产权主体不明确

国有银行的委托人是代表本国国民的政府通过财政资金出资的方式建立,目的是形成本国的金融机构体系,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源泉,国家从金融稳定的角度出发,把关系国家金融安全的大银行国有化,并以行政任命的方式任命各级银行行长,各级银行行长又层层任命各级管理者,造成委托关系链条长而复杂,这种关系是建立在行政授权而不是资本授权的基础上,一方面政府作为银行所有权的主体和外部出资人将银行资本委托给银行经营,而另外一方面,银行从经营管理者的任免,到银行业务的类型,再到具体业务的开展都被政府机构制定的政策所左右,不能按照完全的商业化原则进行独立运作,虽然近年来国家对国有四大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引进了战略投资者,但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银行的行政体制干预问题。

2.2国有身份和市场化取向导致的目标不统一问题

国家作为委托人,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委任银行管理层管理国有资产,国有银行及各级任命有级别的管理者应以国家社会利益为已任,使国有银行真正发挥金融机构体系的重要作用,围绕国家基本建设和民生保障,合理审核资金需求,把资金授信于实力信誉好,符合产业结构的各级类型企业,千方百计贯彻国家金融政策,减少企业成本,为社会和企业提供各种金融服务,最终使实体经济良性运转,当然国有银行早已实现了商业化改造,变成了国有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应以追求利润为第一目标,这无可厚非,但是国有银行的最大出资人是国家,国家是第一股东,在追求利益的同时必须把追求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有机结合,有必要还必须牺牲经济利益以保全社会利益,这是国有银行和非国家控股的中小股份制银行的根本区别。这也是国有银行法人治理方面的一个难题,但是另人遗憾的是,个别国有银行一方面以国有身份向国家要政策要资金,增加纳税人负担,由于缺乏有效监督,只对任命他的上级行政机关负责,另一方面,需要国有银行承担某些社会责任的时候,他又以市场经济为借口,逃避责任和监管,不能很好服务社会实体经济。

2.3人的偷懒和贪婪导致的成本过高

行政命令主导的委托关系下,作为所有者代表的政府既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法人,也不是自然人,不能直接以清晰的产权主体身份,专业化的经营银行具体业务,而的银行管理层不是资产所有人,从本质上讲,他们只关心自己的报酬,这可以从国内某些银行利润下降,高管却照样拿高价年薪上可见一般。甚至某些银行管理人员吃拿卡要,增加社会贷款成本,内外勾结骗取银行贷款进入股市楼市,推高楼价物价,所以说委任的管理层的偷懒导致链条过长,信息传导失真,成本过高,影响了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目标和效果。

3. 委托问题的解决

3.1强化国有银行产权主体,完善国有产权监督

除了继续发挥董事会,理事会、监事会、工会等组织的固有职责,真正要把国有股的权益人身份人格化,把链条过长的垂直管理变成扁平式的管理模式,第一,强化董事会组织管理机制,由于国有商业银行的董事会特别强调相对于控股股东利益和相对于管理层的独立性,良好的独立性可以保证董事会公正、有效地行使其使命和职责,妥善维护包括债权人在内的各利益相关者的合理利益诉求。要合理设置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所占的比例,有利于成员之间的监督与制衡,有利于吸收不同的意见,也有利于规避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实现稳健经营

第二,强化国有产权监督,政府可以派出纪检组,在人事和待遇上完全独立,主导监事会处理和银行有关的内部违规,把眼睛时刻盯在国有产权上,不让国有资产流失,在年初,年中,年终和上级银行一起审帐查帐,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3.2适度激励,强化责任

事实证明,金钱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如果把委托问题片面的认为只有通过强化物质激励,一味的提高经理人的工资待遇就能解决所有问题,这是大错特错,既然各级行长是行政委任的,就要讲党性顾大局,不能只讲待遇,不讲责任,不能既享受行政级别,又享有职业经理人的工资待遇,从实践情况来看,不仅作为国家的委托人缺乏监管,作为持有公众股的普通股东还是国有股背后的国民也缺乏手段监管,使一些激励手段没有起到让管理层强化社会责任,依法管理

的目的

3.3以银行家的要求做好实体经济的维护者

国有银行是以经营货币资金和信用的特殊金融企业,对金融市场实行一定的垄断经营,目的是为维护国家的金融稳定,保障人民对国民经济命脉的控制地位,但同时也使国有银行相比较其他非国有控股的中小银行享有垄断红利,从这一点上来讲,国有银行更应该强化社会责任,更应该切实维护实体经济的发展,因为只有实体经济发展好了,银行的利润才能提高,国家收入才会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国民经济才会发展好,国民福利和社会才会进步。如果各级银行只从一己之利出发,只看到银行业发展这个点,看不到实体经济发展这个面,以牺牲实体经济为代价发展自身,那么最终银行业也无从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福利更无从谈起。

(作者单位: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上一篇:上市公司债务融资对公司业绩的实证分析 下一篇:学术隐形网络信息资源及其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