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市型小城镇交通初探

时间:2022-06-06 04:40:02

集市型小城镇交通初探

摘要:赞皇县位于石家庄市西南部,是一座千年古县,自1961年正式建镇以来,镇区就开创了正式的集市。在机动车迅速增多的现实条件下,县城交通与城镇的运行矛盾突出,特别是在集市日,人车矛盾加剧,面对这种情况,本文在对县城交通情况进行现场调研的基础上,归纳概括县城交通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县城实际,在借鉴国内外小城镇交通建设的成功经验基础上,为改善县城交通状况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小城镇 集市交通

中图分类号:C913.3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鲜明地提出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党的十强调“促进社会和谐,继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河北省级贫困县39个,在城乡一体化的背景下,这些县城的发展对推进河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县城的交通具有一些共同特征,在城镇发展过程中遇到一些类似的交通瓶颈,本文旨在总结城镇交通面临的一些共性问题,并探索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促进城镇交通和谐发展。

一.赞皇县概况

赞皇县位于石家庄市西南部。北距石家庄市44公里,东北距首都北京304公里,西临煤海山西,东近京广铁路、京深高速公路,总面积1210平方公里。全县辖11个乡镇,212个行政村,总人口23万。县域形成了“三纵四横”公路网络(“三纵”:京赞线、东高-临城(界)线、平涉线,“四横”:元许线、郑昔线、邢千线、马嶂线为干线)。

县政府驻赞皇镇,位于县域中部。县城中心区道路网呈现“井”字型结构,拥有通府街、新开街、健康街、龙门大街等4条主要南北向道路,槐泉路、太行西路等2条主要东西向道路,汽车客运站1座。县城中心区的商业活动为赞皇县提供了重大经济支撑,除大型超市的商业运行外,周期性举办的集市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居民的日常收入。

二.县城交通和居民出行

2.1县城交通

(1)道路布局

县城中心区形成环路―干路―支路结合的交通网络。主干道:环路、盛贸路、太行西路、通府街、新开街、龙门大街等;次干道:健康街等;大斜街等支路。

道路总体布局中心区太行路东延工程,较好地沟通了中心区东部与中心区的联系。新开辟的南北向道路,有效地增加了南北道路网密度,加强了中心区南北联系。

(2)步行交通

中心城区大部分道路设置有人行道。盛茂路西拓段,新开辟的东西向道路,这些路段在“开市日”专门用作群众的商业活动,禁止机动车通行。

(3)停车实施

城区干路两侧划分有临时停车位。在人流密集区设置有公共交通车辆站场,中心区东部边缘设置有客运站场等。

(4)照明系统

干路两侧布置环保节能型路灯,一方面满通照明需要,另一方面极大地方便了居民夜晚户外游憩的需要。

(5)道路景观

主要道路(槐泉路)两侧绿化种植层次丰富,极大地提高了城镇形象,而太行路、盛茂路等道路两侧绿化单一。槐泉路、盛茂路等东西向主要道路垃圾箱的设置较为完善,而新开街、通府北街等道路的环卫设施数量较少。

(6)交通管理

总体上来看,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规范了城镇交通秩序,交警的现场指挥对疏导拥挤的交通起到了缓解作用。但是在北方多风沙的季节,交通设施时常受到恶劣气候的影响,而相关部门不能及时发现,受损设施得不到及时修理,这就影响了设施功能的正常发挥。例如新开街与槐泉路交叉口的信号灯受损情况比较频繁,这是因为该处空间较为开阔,遇到大风天气,信号灯不亮情况频发。

2.2县城交通出行特征

2.2.1交通结构

随着城镇经济发展,居民收入提高,机动车交通在中心城区交通结构中比例明显提高,同时,伴有村镇交通原始特点的交通结构――自行车、摩托车、步行交通主导。

2.2.2客运交通系统

中心城区客流主要有镇区居民、学生等通勤人流、周边乡镇村民等。中心城区客运交通方式主要有自行车、私家轿车、电动车、常规公交、公共汽车等。主要客运道路槐泉路、太行路、通府街等。县城在西部、东部分别设有公交车和公共汽车站场。

2.2.3居民出行方式

县城居民在起讫点交通时间小于10分钟的情况下会选择步行或者自行车,在11-20分的交通时间内,居民会选择电动车、公交或者私家车。

2.3小结

(1)道路“干支结构”不合理

新建或改造的道路一般为干道,支路较少,形成了道路结构不合理的现象。

(2)机动车数量增加,部分路段在高峰时段出现交通拥挤

这种现象在县城集市日表现尤为突出,机动车与步行者矛盾加剧。在当天,部分道路被商铺地摊挤占,而道路管理方面又未采取限行的措施,导致交通事故的多次发生。

(3)非机动车道路况差

非机动车道被沿街店铺占用的现象普遍,同时,由于村镇固有自行车数量大的特点,而自行车停车设施缺少的事实使得许多非机动车道被强制性用作自行车停放处。

(4)道路资源被侵占现象严重

沿路修建的市场、商店缺乏规划和管理,没有自己的车辆和人流疏散场地设施,进出市场商店的人、车均拥挤在道路上造成交通堵塞;城镇摊贩占路现象比大中城市严重的多,摊贩占用人行道,导致行人通行不便严重阻碍交通;在没有人行道的道路和穿城公路上则沿路摆放有的搭建摊位的竹竿、木棍之类伸出路面,形成路障,给往来车辆带来事故隐患;由于停车场地少,管理力度小,车辆乱停乱放也侵占了大量的道路资源。

(5)交通设施管理不完善

红绿灯等附属设施不足或不能正常运行。

三.对策与建议

(1)完善道路结构,优化道路断面形式(见图1)

根据《镇规划标准》,一般16~24m宽道路的人行道宽度为3~5m,10~14m宽道路的人行道宽度为0~3m。这种人行道宽度的设置主要从一般人行需要出发,一旦兼作集市场所,自然会导致“占道经营”现象。考虑到城区的实际情况,可增加步行道的宽度和功能,在集市日,步行道一方面可以满足行人的需要,另一方面可以为赶集的商人提供足够的设摊场所;在其它时间,步行道除交通功能外,还可以为人们提供开放的活动空间。

(2)增设自行车停车场

自行车在县城交通方式中占有主导地位,大量的自行车对停车场地的需求非常大,应加强对自行车停车的管理。对自行车停车系统进行专门规划,合理设计规模适当、使用方便的自行车停车场地。逐步完善公共建筑的配建停车场和公共停车场;新建、改建、扩建公共建筑和商业街区的大型商场,必须设置一定数量的自行车停车场,避免因自行车停放而占用道路资源现象的出现。

(3)对部分道路实行定期的限行政策

对县城道路进行具体的功能定位,位于商业建筑集中区段的道路除具有交通功能外,还承担商业步行道的功能,部分道路还在集市日进行功能的置换,为市场交易提供场所。根据道路功能角色的转变,机动车在部分路段需要绕行,避开交通拥挤地段。

(4)改善人行道铺装、无障碍水平

人行道铺装应平整、抗滑、耐磨、透水、美观,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盲道改造除路段盲道断头以外,重点应放在各个交叉口附近。人行横道两端人行道应进行切坡,且坡脚、盲道、人行横道线三者应保持一致。同时,应严禁道路附属设施占用盲道,确保盲道连续、便捷。

(5)采取定期调研措施,增强中心城区的交通检查监督,严惩侵占道路资源的行为

通过成立专门的调研部门,针对道路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随时跟踪,对居民的反应做出及时反馈,避免城镇交通在规划、建设、运营、管理和服务等环节中的盲目性和片面性,也容易实现决策的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厉华笑等.农村集市发展与小城镇空间布局策略探讨[J].城市规划,2010,34卷(增刊):48-53

高成全等.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交通问题解决途径探析[J].城乡规划与环境建设,2005,25卷(6):8-9

赞皇县政府网

上一篇:对剪力墙结构设计的探讨 下一篇:绿色节能照明在工厂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