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访管理在化疗性静脉炎中的应用

时间:2022-06-06 04:33:59

随访管理在化疗性静脉炎中的应用

【摘 要】目的:探讨出院后随访管理在化疗性静脉炎患者中运用的影响,明确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自2009年8月-2013年2月我科63例化疗后静脉炎患者,实施出院后随访管理。于出院时、出院后2天、一周,2周进行造电话随访,了解静脉炎的发生情况,指导处理。结果:本组患者出院后能了解静脉炎的症状,及时处理已经发生的静脉炎,减轻患者痛苦。结论:出院后随访管理对化疗性静脉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化疗;静脉炎;随访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811―01

静脉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由于大多数药物为化学及生物碱制剂,加上反复多次穿刺,造成机械性刺激,导致用药静脉和邻近组织发红、肿胀、疼痛、血管变硬甚至机化、阻塞及组织坏死即发生化疗性静脉炎[1]。化疗性静脉炎增加了护理人员静脉穿刺的难度,更增加了患者的痛苦[2]。对于化学性静脉炎的患者,建立出院后的随访,即可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也为患者提供了方便[3]。我科于2009年8月-2013年2月对63例发生化疗性静脉炎的患者采取积极的处理措施,出院后随访管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共63例,男21例,女42例,年龄31~78岁。乳腺癌34例,胃癌9例,结肠癌11,直肠癌9例。依据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制定的静脉炎的判定标准, 63例患者中有Ⅰ度患者有46例, Ⅱ度11例, Ⅲ度5例,IV度反应1例。

2 随访管理

2.1 建立患者档案

成立化疗患者联系名册,对化疗患者建立文字及电子档案。内容:患者姓名、年龄、住院号、诊断、职业、通讯地址及电话信息,化疗方案及此方案的疗程,下次化疗时间,以及化疗过程中有无并发症。出现并发症如化疗性静脉炎,应立即采用随访方案,并更改电子系统及时提示。

2.2 随访内容

了解患者穿刺点皮肤周围有无肿胀、压痛、发红、延血管走向有无疼痛,局部皮肤有无水泡、破溃及坏死,对于静脉周围有硬结,可有压痛,但无血管痛的Ⅰ度反应者,予电话直接指导其间断冷敷,禁用热敷,并外涂氢化可的松软膏1-2天即可痊愈。局部皮肤压痛、发红及出现延血管走向疼痛的Ⅱ、Ⅲ度反应,应指导其来院对其进行局部环形封闭,间隔2天再封闭一次,一般不超过3次。表面外涂氢化可的松软膏,并间断冰敷24-48h,一般2周内可痊愈。出现有水疱、脱皮、溃疡、坏死等Ⅳ度反应,应每日随访一次,予无菌换药处理,一般3周左右可痊愈[4]。

3 结果

46例I度患者中在早期随访管理,电话指导处理后,及时得到缓解,11例患者发生II度反应, 5例患者发生Ⅲ度反应,通过电话劝导,返院行局部封闭,表面药物外敷,均得到缓解。IV度患者1例, 在出院后3天即发生水疱,脱皮,患者返院后予抗炎对症治疗,无菌换药,3周后痊愈。

4 小结

静脉炎是输注化疗药物的常见并发症,大多数患者对于化疗性静脉炎的认识不够,多数患者都是未早期发现,并及早处理。导致静脉炎发展,来院治疗即是Ⅲ、Ⅳ静脉炎,因此建立化疗患者随访管理十分必要,也大大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护理水平[5]。

我科在进行随访管理中固定随访人员:随访及档案管理由我科从事多年护理工作的人员,并对静脉炎的发生、发展及治疗措施非常了解的资深护理人员担任。为使患者能够真正认识随访的重要性,出院前应做好健康教育,发放知识手册,予讲解静脉炎的自我监测方法,向患者强调静脉炎的治疗重要性,以及静脉炎引起疼痛的自我护理。如出现局部组织破溃应及时来院就诊,予局部用药治疗。对患者出现相关知识的强化教育,设立专门的随访电话,在患者出院时特别告知负责长期随访人员的联系方式,如有疑问或不适及时询问。按照每位患者的随访时间要求,通过电话主动联系患者,患者出院后,随时间的推移,患者对医生和护士的嘱咐逐渐淡忘,依从性降低,所以加强对静脉炎患者的督导,能大大提高患者的依从性[6]。

参考文献:

[1] 赵丹凤.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机理及防治进展[J].护理研究,2001,15 (5) : 260 - 262.

[2] 吴云梅.静脉化疗系统化护理预防静脉炎的探讨[J].实用临床医学,2010 ,11(3):116-117.

[3] 王海伟.出院患者随访管理系统的研发与应用[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3):265-266.

[4] 陆寒群.乳癌化疗时颈外静脉与前臂静脉给药静脉炎发生情况比较[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 (3):303-304.

[5] 马琴,王琼,杨玉琼.化疗性静脉炎的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08,6(20):32.

[6] 万俐,何红燕.延伸护理服务纳入出院流程的实践[J].护理学杂志,2006,21(16):57-58.

上一篇:浅谈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质... 下一篇:新形势下的教学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