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击剑更吹箫

时间:2022-06-06 03:30:20

女孩击剑更吹箫

我是一个十五岁的花季女孩。花季的生活多姿多彩,同龄的女孩有的学绘画,有的练舞蹈,有的学声乐……而我却与武术结缘,踏上了一条充满艰辛却又极具挑战的习武之路。

与武有缘

我出生在著名的武术之乡天津静海县。我们家可算得上武术世家了,爷爷从小爱武习武,如今快七十岁了,仍能打几套传统的迷踪拳。爸爸更是远近闻名的武术迷,他对武术可不是一般的着迷,而是到了痴迷的程度。据说他初练武术时竟把韧带拉伤了三次,最后才“抻出筋”来。从我记事的时候就知道,练武术是爸爸每天必做的功课,每天若是不练上两三个小时,他就会感到浑身不舒服。爸爸拜过的师和访过的友很多,他曾在大屯村的大师伯去世之前,继承了他师爷当年只传给大师伯的迷踪门三路练手拳。他不仅珍爱自己所学的迷踪本门的东西,还兼收并蓄,掌握了太祖门流传下来的珍稀器械――传统苗刀的使用技法;学习了独流著名武术家刘玉春传下来的合一通臂散手技击;就因为他练武入门时学过一套迷踪门的八极小架,他一直对八极拳很感兴趣。2000年春节,他经人引荐专程赶赴沧县王官屯村,拜强氏八极拳传人张景义为师,学起了传统的八极拳。爸爸不吸烟、不喝酒,最大的嗜好就是练武。出生在武术氛围如此浓郁的家庭,我耳濡目染,自幼便对武术文化有一种比同龄人更深的理解。

很多人说我的名字像个男孩,确实,爸爸非常希望我能像男孩子那样爱武习武,继承他所钟爱的迷踪拳。当然,爸爸为我取名亚明还另有寓意,因为我出生的那天是农历九月十五,取“月亮最明,亚明其次”之意,希望我将来无论做什么事情,虽不求第一,能取其次也可,但绝不能落后。

听妈妈说,爸爸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培养我的武术意识了。他经常搬着我的小脚丫够我的脑门儿,给我抻筋;为培养我的胆量,他时常把我高高地抛过头顶,然后接住再抛;有时还倒提着我的双脚,让我头朝下。当我蹒跚学步时,爸爸就开始带我去锻炼,每次他都跑几步后停下来等着我,当我赶上来时,他又向前跑去,直到我实在跑不动了为止。妈妈知道后,心疼得不得了,他却说武术家都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练武强身

我真正踏上练武之路是在6岁时,那时爸爸正举办暑期武术培训班,我便成了武术班中年龄最小的一名学员。刚开始时,小伙伴们在一起压腿抻筋、冲拳踢腿,感觉非常新鲜,可随着马步等“吃功夫”的基本功的训练开始和运动量的加大,每天两个小时的训练下来,腰酸腿疼,原来的新鲜劲顿时减少了许多。这时候,爸爸乘势向我们进行“要练武,不怕苦”、“夏练三伏,冬练三九”的意志品质教育,帮助我们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一个暑期的训练结束后,我和郝渤、姚芳、张董洁等几个比我大的女孩不仅坚持下来,还一同转入爸爸的长期武术班中继续训练。说实话,虽然从小爸爸就对我进行基本素质训练,希望我能成为一颗出类拔萃的武术苗子,但与郝渤等营养充足、身体强壮的伙伴比,我却更多地继承了妈妈的一些遗传基因,身体柔弱而无力,练拳时总是不如师兄师姐们练得舒展大方、劲力充足,几年来一直像个小尾巴一样跟在别人后头,参加全县武术比赛,很少有项目能进入前三名。为此,我遭受了爸爸的很多“白眼”。一个武术教练家的孩子却练不过其它人家的孩子,爸爸心里的感受可想而知。

记得从上小学时,静海五小每年都把我的武术表演列为“六一”儿童节的保留节目。每到临近表演前的一段时间,爸爸就加紧了对我的训练指导,由于原来训练时不注意造成的一些错误“定型”动作很难改正,爸爸很生气,经常对我严厉训斥,挨打也成为家常便饭。有一次,我被爸爸打急了,便哭着对妈妈说:“你为什么要和我爸爸结婚?你要是和别人结婚,我就用不着练武术了!”每到这时,妈妈除了开导我,还教我唱“我有一个坏爸爸,打起屁股啪啪啪”的儿歌,这首歌竟成了我童年最喜欢的歌。因为爸爸最怕爷爷,我便经常向爷爷告状,爷爷就批评爸爸说:“亚明天生就不是练武术的料,差不多就算了。”可爸爸却坚持说:“只要功夫深,铁杵也能磨成针。越是身体素质差,就更得比别人多下苦功夫。”虽说练武很苦,但通过练武,我的身体确实强壮了很多。

9岁的时候,县体委成立了长期业余武术训练班,我也开始来到体委的武术高班进行训练。后来,我们师兄妹12人正式拜县武协主席张运声为师,立志长期练武学艺。

武校充电

1999年冬,天津武术队为备战全国九运会武术比赛,到静海体育馆进行封闭式训练。为培养我的兴趣,爸爸经常带我去观看专业队的武术训练。通过观摩“南拳王”郎荣标、后起之秀胡立峰等武坛骁将的训练,我从中受到很大启发,这些名将有如此好的素质和骄人的成绩,却还如此刻苦训练、精益求精,我们初学乍练,就更需加倍努力了,我产生了到武校进行半专业武术训练的念头。可能是父亲考虑到我的确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专业训练以提高我的专业素质,我的想法竟得到了父母的支持。

武校的生活紧张而有序,每天不仅要上6节文化课,还要进行两次专项素质和专业训练。到武校仅两个多月,我横竖叉已能全部下去;下腰后不用人扶自己可以直起身来……不断取得的进步,使我的自信心不断增强,教练和父母也都感到由衷地高兴,而这进步背后的辛酸却只有我自己体会得到。记得有一次训练时,新来的杨教练给我搬腿,由于搬腿时的疼痛使我忍不住狠狠地掐破了杨教练的手。杨教练气急之下让我翻过身去,用近一米长的白腊杆狠狠地朝着我的屁股打了5下,每打一下都疼得我哇哇直叫,当时整个训练大厅充满了我喊叫的回声。我忍着疼痛坚持完训练,回到宿舍一看,被打的地方已经青紫了一大片。而正是这种严格的要求和训练,才使我无路可退,并最终培养了我克服困难、战胜自己的勇气。

生活的道路从来不会一帆风顺。2000年7月,第十六届世界精武体育大会在天津举行,我也有幸参加了潭腿项目的比赛。而就是这次比赛给我当头一棒,本来一心期盼着能取得一个名次来证明自己的训练成绩,结果得分却很低。心灰意冷之下,我执意从武校回到了县五小。当时我的想法是,在武术上既然没有出路,我就专心学习,走求学之路。爸爸很体谅我当时的心情,不仅没怪我,还为我放比赛的录像,帮我分析失利的原因。爸爸说:“在哪里摔倒,就应该在哪里爬起来!只有在挫折中能够奋起的人才不愧为英雄好汉!”也许是这次所受的挫折太刻骨铭心,我暗下苦功,在同年十月举行的县武术比赛上,以一套干净利落、劲力充足的少年规定拳在观众的热烈掌声中先拔头筹。接下来的剑术比赛更是技惊四座,再夺第一,到枪术比赛时更是无人能及。连夺3个第一,不仅使原来一起练武的师姐妹们感到惊讶,就连我自己也觉得像在梦里一般,因为这是我练武以来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如今却实实在在地出现在眼前。

文武并进

武校侯冬媚教练曾叮嘱我们要做文武兼备的好学生,我牢记并把从习武中获得的自信、坚强和勇于克服困难的进取精神投入到文化学习中,不仅补回了在武校学习时耽误的课程,还以较好的成绩考入了静海五中的尖子班。

进入初中,学习压力越来越大,学习的气氛也越来越紧张,我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抓紧一切空闲时间进行武术训练。2002年8月,我代表静海县参加了天津市第十届运动会武术比赛,在多名武校学生参加的激烈比赛中,获女子少年组枪剑全能第六名。我为武术付出得太多,但功夫不负有心人,武术也给了我极大的回报,是武术让我坚强,是武术给了我荣誉和自信。而这种荣誉感又促进了我学习成绩的提高,现在我的学习成绩已从初一时的年级四十名一跃成为年级十四名。在学校举办的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多科竞赛中,成绩都进入前十名,还参加了县级语文竞赛。艺无止境,学海无涯,马上就要进人中考前的最后一年了,我在跟父亲学练传统的八极小架和迷踪练手拳的同时,也对自己的文化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剑胆琴心”是我家客厅里悬挂的一条横幅,它由龚自珍《已亥杂诗》中的“少年击剑更吹箫、剑气萧心―例消”引申而来,喻意刚柔相济、任侠儒雅。文武之道,―张一弛,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我的亲身经历证明,习武不仅不会影响学业,如把握得好,还会促进学习成绩的不断提高。愿更多的青少年朋友喜欢武术这一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通过武术训练,强身健体,陶冶情操,努力把自己塑造成二十一世纪的文武全才。

上一篇:以攻为守 第7期 下一篇:谈“八打八不打”之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