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材中情境创设的思考与建议

时间:2022-06-06 03:09:31

关于教材中情境创设的思考与建议

[摘 要]现行的小学数学教材中,有些情境创设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不利于操作探究,信息表述欠严谨与科学。提出情境创设必须遵循科学性、严谨性的原则,实现数学知识与生活有机融合,遵循学生思维发展的特征。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材 生活化 情景创设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5-013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的教学理念已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接受。可以说,从教材编写到课堂教学都“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使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寻求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因而,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将学生置于情境之中,进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自主构建知识,成了教材编写和教学设计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教材中有些生活化情境的创设也不尽如人意,现对教材中一些情境创设谈几点见解。

一、有的情境创设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

生活情境创设不是简单地联系了生活就行,必须注意的是,不是联系成人的生活,而是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最起码也得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

例如,关于质量单位的认识,青岛版教材和西师版教材给出的都是“世界上最小的鸟――蜂鸟质量问题”的情境。绝大多数小学生,包括教师,恐怕都没有见过蜂鸟。既看不到,又摸不到,更不能掂掂试试,怎能使学生对“克”形成感性的认识?当然,这样的设计有普及百科知识和借助学生的猎奇心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但兴趣的激发点有可能会转到蜂鸟长成什么样等外在形状上,从而影响学生听课的质量。

再如,青岛版教材的“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中“为什么要修隧道呢?”的情境,难以让学生从中抽象出知识,更何况隧道还不一定是笔直的;另一方面,修隧道更重要的原因是当地的地形条件复杂,不利于在地面上修路,或修地面上的路从经济角度考虑不划算等诸多因素造成的。这么复杂的问题就是简单的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问题吗?再者,现实生活中,两城市间的道路,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而修成笔直道路的有多少呢?

二、有的情境创设不利于操作与探索

创设情境不只是贴近学生生活,将学生置于生活情境之中就行,更重要的是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前提下,有利于学生操作与探索。因为,根据皮亚杰的阶段理论,小学生的推理、探究还得借助直观景象和操作活动,否则,即使联系了生活,学生也不能很好地自我构建知识。

例如,青岛版教材关于“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就创设了“把一张长24厘米,宽18厘米的纸剪成边长是整厘米的正方形,且没有剩余”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分别用边长是1厘米、2厘米、3厘米……的正方形纸片摆一摆”。表面上看,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又符合学生喜欢动手的特点,有利于操作和探究。可是,简单计算后就会发现,这分别需要边长为1厘米、2厘米、3厘米……的正方形纸片432张、108张、48张……难道让每个学生准备好几百张纸片?即使准备了,真要摆一摆?一节课的时间恐怕也不够,即使时间足够,学生摆的时候要做到不重叠、不留有缝隙恐怕也很难。因此,设计虽然贴近学生生活,但不易操作且不具有可操作性。

再如,关于面积的教学,各种版本的教材几乎都创设了用各种图形摆一摆的操作与探究情境。浙教版三年级下册教材就创设了用1平方米的正方形摆一摆求篮球场面积的情境;沪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材就创设了学生用纸摆一摆来测量教室面积的情境;青岛版与人教版在三年级下册教材中分别是至少用96个、45个不同图形摆一摆比较面积大小;等等。这些情境创设意图是好的,可操作起来有些不现实,有点为生活化而生活化,为操作而操作的意味。这不仅不利于落实教学目标,而且真要操作也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与教学目标的达成。其实,学生对面积的理解不在于摆的图形的多少,所以没必要创设摆那么多图形的情境。

三、有的情境创设中信息表述欠严谨性和科学性

严谨性和科学性应是教材编写必须遵循的前提性原则,数学教材更应该遵守这一原则。因此,教材中的情境创设必须经过精心设计,对引用的材料必须考察和验证其真伪,因不严谨的表述或失去科学性的情境创设会误导学生,甚至束缚其创新能力的发展。

例如,对质量单位克、千克的认识,西师大版的“1枚1角硬币约重1克”的提法就十分不科学。因我国的第一、二套人民币里根本没有1角硬币,第三、四套人民币里的1角硬币的重量分别为2.62g和2.20g,第五套人民币里的1角硬币有1.15g和3.20g两种。可见,只有第五套的1.15g接近1克。其实,若要让学生形成对1克的感知,用第二套人民币里重量为1.08g的2分硬币更好。还有教材中“世界上最小的鸟是蜂鸟。最小的蜂鸟约重2克,最大的不超过20克。”这与青岛版教材“世界上最小的鸟是蜂鸟,孵出来时还不到1克呢!”就产生了矛盾。其实,二者的表述都不严谨。另外,青岛版教材将第一版中最大的袋鼠大约重“40千克”,改为第二版的“90千克”,说明编者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没有彻底纠正。再者,据中新网2015年9月12日报道的波多黎各的吉娃娃蜜莉(Milly)狗,4岁半时体重仅170克,获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成为世界上最小的狗。这说明教材中“世界上最小的狗大约重1千克”是错误的,更何况刚出生的小狗还可能不到170克,也可能还有更小的狗没被发现呢!需要指出的是,这样最大和最小的信息表述还有可能封堵了学生探索大自然奥妙的大门。

四、关于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几点建议

首先,情境创设必须遵循科学性、严谨性的原则。无论是教材“信息窗”中情境的创设,还是教学设计中的情境创设,都必须遵循这一原则。否则,就有可能对学生的学习形成负面的干扰,不利于学生知识的建构,影响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其次,情境创设必须实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有机融合。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当然可以创设新颖、奇特的教学情境,但着力点必须落在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上。这就需要找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最佳结合点,使它们能有机融合在一起,不能为了生活化而进行简单的拼凑与嫁接,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学生的进一步学习与探索。

第三,必须遵循学生思维发展的阶段特征。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其思维的逻辑性还必须依赖于具体的经验,因此要创设能看得见、摸得着、好操作,能进行亲身感受与体验的情境,使学生在形成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学习与理解数学知识。

总之,数学教学应注重生活化情境的创设是新课标教学理念的要求与体现。科学的情境创设有利于把枯燥和抽象的数学知识以生动、形象、直观的形式呈现出来,烘托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教师要以精益求精的精神,创设科学且符合学生心理特征,而又看得见、摸得着、易操作的教学情境,进而实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融合,促进学生的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4.

[2] 山东省教学研究室.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M].青岛:青岛出版社,2015:2.

[3] 宋乃庆,主编.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版)[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1-2.

[4] 山东省教学研究室.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M].青岛:青岛出版社,2015:55.

[5] 山东省教学研究室.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M].青岛:青岛出版社,2015:29.

(责编 金 铃)

上一篇:把握三个度,优化学生合作学习效果 下一篇:激发学生质疑,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