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中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时间:2022-06-06 02:21:53

探讨中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摘要:慢性萎缩性胃炎作为慢性胃病的一种,是多种病因导致的胃粘膜炎症及萎缩性病变,其本质是胃粘膜上皮被反复破坏后在粘膜特异性再生的作用下胃粘膜发生改建,最终导致胃粘膜变薄、腺体萎缩,胃粘膜上皮皮生化等,具有病程长、易复发、迁延难愈、易癌变等特点。文章就慢性萎缩性胃炎进行一下分析论述。

关键词: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分析

0.前言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具有发病时间长、易复发、迁延难愈、易癌变等特点,其病理特征为胃粘膜的上皮组织和腺体萎缩导致粘膜肌层增厚,粘膜逐渐变薄,胃粘膜上皮皮生化、细胞增生甚至癌变。临床表现多样性,无特异性,大部分患者伴有恶心、泛酸、食欲减退、胃胀痛,严重者伴有消化道出血、贫血等。其发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年龄越大越容易患此病。

1.西医治疗

1.1 药物治疗

西医治疗方法主要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药物治疗关键是对于其病因进行额,通常治疗方法有根除幽门螺杆菌H P感染,改善胃动力,保护胃黏膜,补充叶酸、B 族维生素等。一般认为根除H P 感染,可有效防止胃黏膜进一步萎缩和肠化生,但是对于其是否能够逆转胃黏膜的萎缩、肠化则存在较多争议。有研究显示慢性萎缩性胃炎根除 H P 感染后可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同时终止胃固有腺体的进一步萎缩、肠化生并使其已有的病变腺体发生恢复和逆转。但也有报道称 H P 的根除只能减轻和控制其炎症程度,却并不能改善现有胃黏膜的萎缩和肠化状态。

1.2 内镜下微创治疗

与药物保守治疗相比,内镜下的微创治疗则具有“快速、彻底”的优势。近年来内镜介入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更为其治疗萎缩性胃炎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在临床上应用内镜下治疗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氩离子束凝固术APC是一种将电流通过离子化的氩气导向靶组织,以达到去除组织病变的一种新型治疗技术,目前广泛应用于内镜下止血和胃癌癌前病变的治疗。

2.治疗方面的认识

2.1 分型论治

李春红[1]将本病分为6型治疗:肝胃不和型治以疏肝理气,和胃解郁,方药用柴胡疏肝散加减;脾胃虚弱型治以温中健脾,益气和胃,方药用香砂六君子汤合黄芪建中汤加减;脾胃湿热型治则以清热化湿,和中醒脾,方药用三仁汤合连朴饮加减;胃阴不足型治则以养阴益胃,和络止痛,方药用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加减;胃络瘀阻型治则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方药用失笑散合丹参饮加减;脾虚气滞型治则以健脾理气,活血化瘀,方药用四君子汤合四逆散加减。

2.2 专方专药或经验方治疗

胡守平[2]用贝蒲莪泻心汤加减,基本药物:浙贝母10~15g,蒲公英15~18g, 莪术10~15g, 党参15~24g, 姜半夏10~15g,黄连6~10g,干姜3~6g,枳实6~10g,丹参15~18g,砂仁3~6g,平地木18~24g。若痛甚,加白芍15~30g,炙甘草9~15g以缓急止痛;脘胀者,加佛手15~24g,木香3~6g以理气宽中;若痞满食少者,加神曲、炒麦芽、槟榔各15g以消食除痞;若大便燥结者,加制大黄、桃仁各6g以通便;恶心嗳气者,加旋复花、姜竹茹各6g以和胃降逆;若舌红少苔者,加沙参、麦冬、乌梅各15g以滋阴生津。每日1剂,水煎服,每汁200mL,共煎2次,然后混均分早晚分服,30天为1个疗程,轻度患者一般治疗3个疗程,中重度患者伴有肠上皮化生和非典型增生治疗6个疗程。治疗CAG患者42例,结果近期治愈15例(35.71%),显效13例(30.95%),有效8例(19.05%),无效6例(14.29%)。

2.3 中西医结合治疗

由于西医学和中医学在本病的治疗方面各有侧重、各具优势,中西医结合疗法逐渐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并被广泛应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治疗中。大量的临床研究证明,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CAG 较之单纯西医治疗或中医治疗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能够做到扬长避短、优势互补,更好改善临床症状,逆转黏膜萎缩、肠化,取得满意疗效。

江宁区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将76例经胃镜证实为CAG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与对照组36例,治疗组口服中药怡胃汤(黄芪、丹参、白术、党参、茯苓、鸡内金、赤芍、白芍、生蒲黄、木香、枳壳等),同时配合西药果胶铋口服,对照组仅以果胶铋口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2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2.4 中成药治疗

江宁区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采用胃舒胶囊(方药组成:木香、炒砂仁、柴胡、炒白芍、茯苓、炒白术、佛手、郁金、炒川楝子、牡蛎、玉竹、鸡内金、神曲、灵脂,用法:剂量每次3g,每日2~3次,空腹开水冲服)治疗68例,有效率达94%,病理疗效有效率可达88.8%。

2.5针灸及其他治疗

针灸疗法作为中医学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在改善萎缩性胃炎的症状、逆转胃黏膜病变方面拥有着较好的临床疗效,占有不可取代的地位。江宁区第二人民医院针灸科将 80 例萎缩性胃炎患者分为针灸治疗组与西药对照组进行平行对照治疗,结果发现针灸治疗能有效保护胃黏膜,调节患者免疫功能,使细胞向正常转化。江宁区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在服用香砂六君汤与丹参饮加减方的基础上合用药线点灸疗法治疗本病,达到增加机体免疫力,促进病变黏膜修复的作用,有效率为 96.66% 。

3.结束语

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实施中医治疗对症治疗,发挥整体调节作用,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消除炎症反应,修复胃粘膜病变部位,促进腺体再生,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

少,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一种有效途径,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春红.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辨证治疗[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23(4):336-338.

[2] 胡守平.贝蒲莪泻心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2例[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22(5):459-460.

上一篇:浅谈如何提高医院护理质量 下一篇:中医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