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企业财务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时间:2022-06-05 11:02:58

电子信息企业财务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摘 要】 电子信息企业面临国内外两个市场的激烈竞争,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重要组成部分的财务竞争力,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促进作用。文章在对财务竞争力内涵和电子信息企业财务特征分析的基础上,从综合实力、创新能力、国际化能力、生态环境保护和财务能力五个层面构建电子信息企业财务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 电子信息企业; 企业核心竞争力; 财务竞争力; 指标体系

国内外学者已经开始重视企业财务竞争力的理论研究,但关于财务竞争力的内涵、特征、评价指标、评价方法等问题至今尚未达成共识,这给实践中运用理论研究成果评价企业财务竞争力的强弱带来了困惑。同时,不同行业的财务特征具有明显的差异,从而决定了评价各行业财务竞争的指标也不尽相同。本文以电子信息企业为例,根据财务竞争力内涵和电子信息企业财务特征构建电子信息企业财务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一、财务竞争力的内涵和特征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长期整合内部、外部资源的过程中形成的,蕴涵于企业内质中的,具有支撑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竞争优势的能力。资源是指企业拥有的物力、财力、人力等各种物质要素和非物质要素的总称,包括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能力是企业在组织过程中通过配置和优化资源,以实现企业目标的才能和技能。资源和能力虽然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要素,但拥有资源和能力的企业却不一定具有核心竞争力,因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取决于企业资源和能力的整合程度是否优于其他企业。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将企业财务竞争力定义为:在企业动态理财过程中,通过对财务资源和财务能力的有效整合,使企业保持长期竞争优势的能力。财务资源是指企业拥有的资本以及在资本筹集和使用过程中形成的专有资源,包括资本、知识资源(如人力资源、组织管理资源、知识产权等)、财务关系和财务信息资源等。财务资源能否形成企业财务竞争力,关键在于它的专有性的高低和配置的合理性。财务资源专有性越低或配置越不合理,对企业财务竞争力的形成和发展所起的作用就越低,反之,财务资源专有性越高且配置越合理,对企业财务竞争力的形成和发展所起的作用越强。财务能力是企业施加于财务资源的作用力,包括财务营运能力、财务管理能力和财务应变能力。财务能力在企业财务竞争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所起作用的大小,取决于它的独特性。而财务能力的独特性又与财务人员的素质密切相关。

根据财务竞争力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企业财务竞争力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持续性。企业财务竞争力是在长期理财过程中积累和形成的,昙花一现的财务优势不能作为财务竞争力强弱的衡量标准。2.创新性。企业财务竞争力是为企业发展服务的,必须能满足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变化和发展提出的各项需求。只有那些组合能力强、创新可能性大、适应速度快的财务优势,才能沉淀为真正的财务竞争力。3.成长性。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财务竞争力是财务优势长期进化的结果,必然具有自我积累、自我完善和自我成长的特性。凡是僵化的、封闭的、缺乏成长性的财务优势都不可能成为企业的财务竞争力。

二、电子信息企业的财务特征

电子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的支柱产业之一。近十多年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产值的年增长速度一直保持在20%以上,远高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电子信息产业因具有传统产业无法比拟的增量效应和乘数效应而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发展的原因在于它所具有的突出的产业特征和财务特征。就财务特征来说,电子信息企业与传统产业相比,具有以下一些财务特征:

(一)资金密集,风险较高

电子信息产业具有产业规模大、技术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强等特征。因此,在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化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有资料显示,一个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化项目建设仅固定资产投资少则几百万元,多则几百亿元人民币。但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不少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化项目惨遭失败,这使得电子信息企业呈现出高投入、高风险的财务特征。

(二)研发经费投资大,制造成本相对较低

电子信息产业是知识和研究开发密集型产业。有关研究资料表明,电子信息技术水平每3年提高一倍,科研资料的平均有效寿命只有5年。技术更新频率快、技术寿命短的特点,要求电子信息企业必须以科技研发为先导,重视并加强研发人员培养和研发资金投入。与传统产业相比,大多数电子信息产品在研发阶段往往需要投入较多的研发人员和研发资金,如2010年我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共有研究开发人员25.5万人,占全部员工数的19%;研发经费投入达到737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4.8%。其中,居我国百强企业之首的华为技术有限公司,2010年研发经费投入203亿元,占其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超过10%。大量的研发经费投入,为电子信息企业创造出了大量的科研成果和自主知识产权,并为提升电子信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虽然电子信息企业在研发阶段资金投入大,但研发成果一旦进入生产制造阶段,其制造成本相对较低。

(三)固定成本大,变动成本小

如前所述,电子信息企业在项目建设阶段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投入,巨额投资使产品制造成本中的固定成本较大。与传统产业相比较,电子信息企业产品固定成本较高,而变动成本较低,有的电子信息产品如芯片产品,其固定成本占制造成本的比重达到70%左右,而变动成本仅占制造成本的30%左右。

(四)生产规模扩大,盈利空间缩小

一种新的电子信息产品在生产的初期,其产品处于垄断地位,通常产品定价较高,利润空间较大。一旦产品受到消费者青睐,企业就会扩大生产规模,而生产规模的扩大,其产品的制造成本和销售价格也会随之下降,但产品销售价格下降速度往往比制造成本下降速度快,从而使产品的利润空间缩小。

三、企业财务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现状与不足

目前,关于财务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文献并不多见,已有的研究文献也存在较大的分歧和不足。朱晓针(2007)根据上市公司运行特点和《国有资本金评价规则》,从财务生存能力、财务发展能力、财务潜力三个方面构建了财务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周亮等(2008)根据国内学者对公司财务竞争力指标体系的研究和上市公司年报披露,提出了用每股收益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等18个指标评价上市公司的财务竞争力。刘真敏等(2009)根据财务核心竞争力的涵义和特征,从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发展能力、投资能力、资本结构等方面提出了评价财务竞争力的评价指标。朱成 ■ 等(2010)根据形成财务竞争力的因素结构,从财务生存能力、财务发展能力、现金流量、财务潜力四个方面构建了财务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上一篇:产业价值链收益结构特征及外在表现形式研究 下一篇:基于增值会计理论完善ERP财务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