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顿:交响乐之父

时间:2022-06-05 09:57:33

人们习惯于把维也纳古典派音乐的代表人物归结为莫扎特、贝多芬和海顿三个人,他们虽为同时代的人,但海顿年长莫扎特24岁,年长贝多芬38岁。因此无论从年龄还是音乐史的进程看,海顿都处于先决的、重要的地位。

事实上,海顿正是身处巴洛克与古典承上启下的过渡时期,他对莫扎特的音乐才华高度重视,多次与其见面,并给予悉心的指导与提携。莫扎特对于海顿也是敬佩有加。贝多芬也曾经作为海顿的学生向其讨教学习。他们三人之间一直保持着音乐上的过往,比肩为古典音乐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海顿一生作有104首交响曲和103首弦乐四重奏作品,为交响乐的音乐体裁奠定了稳重而丰厚的基础,作品数量之巨后人无人可及,因此,他也被尊称为“交响乐之父”。此外,他的声乐、清唱剧、弥撒曲等也都留下不凡的历史印记。他十分善于开拓独奏乐器和演奏大师的潜力,对以往体裁加以发展、扩充和改造。他的弦乐四重奏体裁也相当富有开创性。海顿的交响乐作品具有深邃的感情和戏剧效果,充满优雅、睿智与幽默的情趣,为后世相关领域的音乐创作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但是一般评论家并不认为他是交响乐体裁的创造者,而认为是他把巴洛克前辈作曲家对于这一体裁的探索加以总结、完善,并建立起了一个稳固形式的。

海顿1732年 3月31日生于奥地利一个叫罗劳的偏僻山村。他的祖先是从捷克迁居到德国的移民,父亲是个农民兼制车轮,母亲在富人家做女佣,他们有12个子女(6人夭折),海顿排行第二。尽管家境贫寒,但是父亲爱好音乐,会唱一点歌,也会弹一点竖琴。受父亲的影响,海顿从小就显露了音乐的天赋,不仅能用清亮的高音童声演唱,还能用小提琴拉出好听的曲调。因此从5岁起,父亲就把他托付给在海因堡任音乐指导的亲戚弗朗克学习音乐。海顿在弗朗克那里接受了严格的训练,经常为此挨打挨骂,也正因为如此,弗朗克为他日后的音乐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恰逢斯蒂芬大教堂的乐长罗伊特到海因堡物色童声歌手,8岁的海顿由于音乐天赋过人,有幸被选进了教堂的唱诗班。斯蒂芬大教堂坐落在维也纳的市中心,是一座古老而著名的建筑,海顿在那里度过了他最初的音乐生涯。到了17岁那年,他由于变声而不能继续参加唱诗班的演唱了。不久,他离开了教会。这时的海顿举目无亲,无处投奔,几乎露宿街头。后来他还是在一个朋友的帮助下住进了一间阁楼,并靠教几个学生勉强维持生计,度过了人生最为艰辛的一段日子。可即使这样,海顿还是守着一架破旧的羽管键琴,勤奋地练习着键盘乐、小提琴,并认真钻研音乐理论。22岁那年,他有幸结识了当时有名的意大利作曲家波尔波拉(Nicola Antonio Porpora,1686~1768),并向他学习作曲、声乐和意大利语,同时兼做他的伴奏和仆人。苦熬了几年后,尤伦堡的贵族费恩伯格发现了海顿的音乐天才,邀请他参加自己府第举行的四重奏音乐会,并担任小提琴手,次年海顿生平第一首《降 B大调弦乐四重奏》面世了。后来又经费恩伯格的介绍,29岁的海顿受邀担任了莫尔金伯爵府第中的乐队乐长,工作是指挥与作曲,也是在那个时期他创作了早期的键盘乐与乐队作品。至此海顿有了固定的职位,生活也安定下来了。30岁时他与假发商的女儿玛丽亚·安娜结婚,不想这位妻子不仅对音乐一无所知,更是脾气暴躁,这对于海顿来说苦不堪言,由于两人长期不睦,他们身后并未留下儿女。

1761年,海顿经历了自己人生一个最为重要的转折点。由于莫尔金伯爵遣散了乐队,海顿受命为艾兹特哈齐家族服务,担任宫廷副乐长。保罗·艾兹特哈齐亲王是匈牙利人,热衷于对艺术的赞助。后来,保罗之弟尼古拉斯继承王位,他更是酷爱音乐,于1766年在离维也纳不远的艾森施塔特仿照凡尔赛宫修建了艾兹特哈齐宫(也称小凡尔赛宫),宫里还建造了一座歌剧院,在这里举行他自娱的音乐会。于是,海顿在那里开始了他长达30年之久离群索居、清静无忧的音乐生活。作为宫廷的乐长,海顿除了创作新作品外,还包括大量行政管理,如乐队的管理、指挥训练乐队与歌唱者、保管乐谱乐器等。据说他每天早晨6点起床、盥洗早餐后即坐在钢琴旁创作,直至午餐,下午2时出席贵族的音乐会、指挥或排练,直至晚餐休息,每天都要有5个多小时的创作时间。在这期间,他创作有60部交响曲、40首弦乐四重奏、5首弥撒曲和11部歌剧。海顿在这里工作直到尼古拉斯去世,1791年乐队解散。

海顿用这样的话总结他在艾兹特哈齐家族的音乐生活:“附近没有人影响我,我只好自己动脑筋创新。”在如此优越稳定的环境中,海顿得以潜心进行音乐创作。他的作品不仅数量浩繁,而且还注重创新。他的交响曲往往标以生动的标题,并富于有趣的诠释。他著名的《惊愕交响曲》(No.94)中的第二乐章,从寂静而缓慢的速度开始,然后突然管弦齐鸣,让观众如雷贯耳,猛然一惊。《军队交响曲》(No.100)是因乐曲开始吹起军队的号角而得名。《告别交响曲》(No.45)还留下一段趣事:尼古拉斯由于酷爱音乐,在小凡尔赛宫里沉迷于音乐,乐而忘返。而乐手因为想回家闷闷不乐,于是海顿就创作了这首作品。在作品的第五乐章他别出心裁地在乐队的编配上逐渐减少乐器,乐手也随着自己的声部休止而离开乐池,最后只剩下两名小提琴乐手。面对空荡荡的乐池,尼古拉斯恍然大悟,立即让乐手们返回了维也纳。除了传世的交响曲、四重奏作品,他为大提琴创作的《C大调大提琴协奏曲》与《D大调大提琴协奏曲》,至今仍是大提琴学生的必备曲目。

海顿在艾兹特哈齐宫的出色成就,使他声名远播。这之后,他多次出访欧洲其他国家,特别是在英国受到极为尊贵的接待。作为激励与感谢,海顿作有12部“伦敦”交响曲。此后,他一边为恢复乐队建制的艾兹特哈齐宫创作作品一边又创作了6首雄伟壮丽的弥撒曲。1797年他创作的《上帝保佑弗朗茨皇帝》被用作奥地利的国歌。他集一生之精力创作的清唱剧《创世纪》成为他晚年留给后世的不朽巨作。1809年法国攻占奥地利,同年5月31日,海顿在维也纳轰鸣的炮声中溘然长世,享年77岁。

上一篇:汉诺威的音乐魔力 下一篇:烟京共办音乐会老少齐奏唤春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