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分析

时间:2022-06-05 09:49:29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分析

【内容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进行,传统的教学理念已经逐步在发展,并形成新的、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同时也逐步形成一系列的、科学的、系统的教学方法,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作为新型教学理念之一,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认可,并贯彻于教学工作中。因此,笔者将以传统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的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探讨学生主体性在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的有效应用,以便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设计 学生主体性 分析与应用

基于学生主体性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是在新型教学理念――“课堂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指导下进行的。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提高认识,加强对教材与学情的分析,并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以学生的视角进行教学设计,从而使教学设计更加符合学生发展,更加有利于课堂实践的有效开展,充分起到指导、基础、参考等作用,也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创造性、实践能力等的养成。

一、传统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的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受到“教师为主”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多是采取“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模式,并围绕教师在课堂中的行为进行各个教学要素、环节的组织与安排,这种教学设计完全将学生当成完成教学目标的工具,导致学生被动地学习,其学习效果与教学效果也达不到最佳;另外,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必须要对教学信息进行加工与处理,确定教学重难点。这种情况下,教师只是针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并没有全面地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从而出现“信息堆积”情况,教学设计表现出一种无序、无结构的特点,这种教学设计方案难以很好地提高教学设计的有效性与实用性,对提高教学效果与学习效果也是不利的。

二、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有效措施

学生主体性,是利用各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并将其转化为学习的内驱力,以便更好地提高学习效果。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主体,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开发与利用是现代新型教学理念之一,在这种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小学数学教师也将一改传统教学设计的弊端,全面分析影响教学效果的各种因素,并将学生主体性充分地利用起来,以便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有效性。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应该怎样有效应用学生主体性呢,笔者将作出几点探讨。

第一,调整教学设计的重点,注重对学生主体性的应用。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过程中,必须全面地分析本节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以及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等,从而确定教学设计的重点,围绕学生主体性这一主题,设计各种教学方法,以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积极作用,促进教学设计实用性的提高。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中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内容设计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设计重点放到“想想做做”上,重点指导学生根据需要解决的问题正确选择信息,并熟练进行三位数乘法的笔算,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提倡多样化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内驱力。小学四、五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好奇心旺盛的年级,他们对新奇的事物接受能力较强,所以,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情景教学法,问题导入法、小组合作法、任务驱动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驱力,从而指导学生自主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学习与练习中,逐步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为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奠定坚实基础。如,在五年级“认识负数的意义”教学设计中,教师要结合前后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巩固旧知识的基础上,利用谈话导入与问题情境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进而由兴趣转化为学习的内驱力。“这节课我们要讲的是负数,大家可以说说我们以前都学习过哪些数(小数、分数、自然数)?举例说明(最常见的是自然数,小数有个特殊的标记小数点,分数有个特殊标记是分数线),那么你知道负数有什么特殊标记吗,它又表示什么意思呢?这就是我们主要探讨的问题”。

第三,注重积极的教学评价,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教学评价是较为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一定不能忽视对教学评价的利用。有效地利用教学评价,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多设计积极的语言鼓励学生,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促使其主动学习,这也是利用学生主体性,提高教学效果与学习效果的关键手段。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过程中,必须全面思考学生的情况,将发挥并提高学生主体性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对待,从而设计出更加科学、完善、有效的教学方案,为教学实践的展开提供坚实基础与有力指导。虽然现阶段,我国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相信,随着相关教学工作者对教学理念的研究,必将不断地改革传统教学理念,将学生主体性放到更为重要的位置上,从而指导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效助力。

【参考文献】

[1]李晓梅.《关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0,(08):38-40.

[2]朱国荣.《论基于学生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J].小学教学研究,2011,(01):56-57.

[3]余文署,周连荣.《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例谈》[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09,:59-61(14).

[4]张秀玲,祭秀荣.《如何进行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J].新课程(教研),2011,(06):48-50.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淮城镇城北小学)

上一篇:低中年级小班学生自主作文初探 下一篇: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