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泰富外汇合约巨亏155亿港元

时间:2022-06-05 09:37:49

中信泰富外汇合约巨亏155亿港元

中信泰富公告称,公司为减低西澳洲铁矿项目面对的货币风险,签订若干杠杆式外汇买卖合约而引致亏损,实际已亏损8.07亿港元。截至10月17日,仍在生效的杠杆式外汇合约按公平价定值的亏损为147亿港元。换言之,相关外汇合约导致已变现及未变现亏损总额为155.07亿港元。

在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后,汇市波动剧烈,中信泰富因此遭遇巨额汇兑损失。该公司主席荣智健近日表示,2008财年公司可能因此出现净亏损。财务董事张立宪未遵守对冲风险政策来进行有关外汇交易,财务总监周志贤也没有尽到监督职责,两人辞去董事职位。

中信泰富是恒生指数的成份权,属于蓝筹股,此外,因为其大股东是国企中信集团,中信泰富也被视为红筹股。红加蓝就是紫色,于是一些香港的分析师把中信泰富戏称为“紫筹股”。

正是这只“紫筹股”,几乎是一夜间,成为金融海啸中受伤最深的中国企业。

对冲风险外汇合约巨亏

据中信泰富公告称,集团为了减低西澳洲铁矿项目面对的货币风险,签订若干杠杆式外汇买卖合约以对冲风险。自今年9月7日察觉到该等合约带来的潜在风险后,公司终止了部分合约。但今年7月1日至10月17日,公司已因此亏损8.07亿港元。

同时,中信泰富表示,目前仍在生效的杠杆式外汇合约按公平价定值的亏损为147亿港元。但合约期限截止到今年12月底,按当时公平价定值的亏损并不等同于目前的数据。公司将密切监察及留意实际情况,适当时将终止或重组该等合约。

一银行国际业务部人士表示,大型企业在进行数额巨大的海外收购时,由于付款时间较长且采用分期付款的方式,因而必须考虑本币及收购执行货币的汇率不确定性。为尽可能锁定成本,一般企业都会进行外汇衍生交易。

据了解,杠杆式外汇买卖合约是目前非常普遍交易工具。交易者只需支付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就可进行数十倍的额度交易,本质上属于高风险金融交易,外汇价格正常的波动会因杠杆放大。尤其在当前金融危机的肆虐下,部分国家货币汇率近3个月来波动剧烈。类似波动在经杠杆放大后,将更为惊人。

相关责任人辞职

“如果单纯出于避险的目的进行类似外汇保证金交易,亏损基本在可控范围内。”上述银行国际业务部人士如此判断。如果跟未来的实际交易行为做对冲,以最简单的“锁汇”为例,参与者损失的上限即为已支付的保证金金额。

一般来说,如果中信泰富在收购西澳洲铁矿项目是需要用外币兑换成澳元交易,会针对澳元对该货币的升值做对冲。

而事实是,澳大利亚在这次金融风暴中根本无法独善其身,9月份和10月份,澳大利亚储备银行连续两次降息,后一次的降息幅度达到100个基点,这是其继1992年经济萧条以来的最大降幅,澳元大幅跳水,持续贬值,目前已跌至0.66美元,跌幅超过30%。中信泰富并没有平仓,这意味着,如果澳元兑美元出现回升,中信泰富这项投资的损失有可能缩小甚至消除,但多数分析师预计澳元兑美元汇率还将进一步下滑,中信泰富的亏损黑洞还在继续扩大。

中信泰富10月20日的公告并未写明在哪些币种上遭遇汇兑损失,只显示对冲工具比较复杂,为若干杠杆式外汇买卖合约的组合,主要涉及的币种是港币和欧元。

中信泰富近日宣布,由于发生了上述外汇风险事件,集团财务董事张立宪和财务总监周志贤已辞去董事职位,10月20日起生效。莫伟龙于同日起获委任为集团财务董事。荣智健表示,上述合约的操作者对潜在的最大风险没有正确评估,相关责任人亦没有遵守公司的对冲保值规定,在交易前甚至没得到公司主席的授权。此外,持有中信泰富29%股权的母公司――中国中信集团,同意为其安排15亿美元备用信贷,利息和抵押品方面按一般商业条件进行。

该事件令香港证券界震惊,有券商估计中信泰富股价有可能大跌30%,甚至跌至1997年10元股价水平。不过荣智健公开表示,公司并没有通过在公开市场回购股票来提振股价的计划。但他也预计,受该事件拖累,公司本财年度可能出现净亏损。

凯基证券分析师蔡铁康指出,若这笔非经常性亏损计入财务报表,中信泰富的业绩不容乐观。在截至6月底的中期业绩报告中,公司披露总负债由2007年上半年286.54亿港元急升至419.06亿港元,净负债则从上年同期的206.09亿升至312.11亿港元。该公司中期净利润43.77亿港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2%。

太激进造成错选工具

根据公司预算,直至2010年铁矿开始运营,中信泰富澳大利亚铁矿项目的各种资本开支对澳元的需求为16亿澳元。但其买入的外汇合约高达90亿港元,按照公司的说法,铁矿运营之后,每年的开支也需要10亿澳元。

国泰君安港股分析师罗雷说:“2010年之后的开支,完全没必要用杠杆来做对冲,那时候铁矿已经运营了,澳元现金并不是大问题,不值得冒这么大的汇率风险。”

此外,根据协议,此合约有盈利的上限,但却没有止损点。如果澳元跌到0.5美元,中信泰富的损失就超过250亿港元。

公司大股东中信集团已同意为中信泰富协调安排15亿美元备用信贷,以加强公司的流动性能力。中信泰富也打算出售其子公司大昌行的股权。中信泰富持有旗下子公司大昌行集团56.67%的股权,按大昌行10月24日收盘价每股1.3港元计算,该部分股权市值仅为13亿港元。分析师判断,中信泰富可能还将出售一些非核心资产,以弥补公司流动性。

上一篇:银行业绩“拐点”暗藏 下一篇:“澳元门”拖累多家中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