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降至9.9%个位之困待解

时间:2022-05-12 02:19:45

10月20日,我国今年前三季度各项经济数据正式。根据初步核算,我国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达20163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9%,比上年同期回落2.3个百分点。其中,除第一产业增长加快0.2个百分点以外,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时回落,幅度分别为3.0个百分点和2.4个百分点。

回溯历史数据可见,本轮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始于2001年,当年为95933亿,同比增幅为7.3%,直到2007年,我国GDP增长始终处于平稳递增的局面,达到246619亿,同比增长也达到本轮最高的11.9%。而到2008年,经济回调的趋势开始显现,前三季度平均9.9%的GDP增幅仅仅高于改革三十年平均值0.1个百分点,而且,这一数据的取得是处于经济回调的趋势并未见底的的前提之下的。

聚焦GDP增幅进一步回落的背后,究竟蕴含了哪些内容,又将对我国经济的方方面面带来哪些影响,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而从宏调的“双防”到“一保一控”之后,下一阶段的宏观调控将怎样前行?谜底亟待破解。

基本面良好?经济下行风险依旧

在刚刚结束的第五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国务院副总理表示,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仍然没有改变,正朝向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那么,经济基本面仍然良好的结论又是从何而来?具体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在10月20日刚刚结束的新闻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李晓超给予了详细解答。

李晓超说,首先,我国农业生产形势良好,粮食实现了连续五年增产。初步统计,我国夏粮产量12041万吨,同比增长2.6%;早稻产量3158万吨,比上年略增6.2万吨;秋粮在播种面积扩大和单产提高的共同推动下,再获丰收已成定局。粮食总产预计将创造新的历史记录,连续5年增产。

其次,工业生产增长虽然放缓,但企业利润仍稳定增长。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2%(9月份增长11.4%),比上年同期回落3.3个百分点。1-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8685亿元,同比增长19.4%。在39个工业大类中,34个行业利润同比增长。实现利润最多的5个行业分别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第三,固定资产投资平稳较快增长,投资结构有所改善。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6246亿元,同比增长27.0%,比上年同期加快1.3个百分点。

第四,国内市场销售增速继续加快,城乡消费均较快增长。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886亿元,同比增长22.0%(9月份增长23.2%),比上年同期加快6.1个百分点。分地区看,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3165亿元,增长22.7%;县及县以下零售额24721亿元,增长20.6%。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消费品零售额65573亿元,增长22.0%;住宿和餐饮业消费品零售额11055亿元,增长24.8%。

第五,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继续放缓,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出现回落。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上涨7.0%,比上半年回落0.9个百分点,九月CPI同比增长4.6%,为今年新低。

第六,出口增速有所回落,外商直接投资大幅增加。前三季度,进出口总额19671亿美元,同比增长25.2%,比上年同期加快1.7个百分点。贸易顺差1810亿美元,同比减少47亿美元。前三季度,实际使用外资金额744亿美元,增长39.9%,比上年同期加快29.0个百分点。

第七,城镇新增就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长。1-8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员848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70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04万人。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865元,同比增长14.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5%;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3971元,增长19.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0%。

综上所述,前三季度我国经济发展除了出口减速带来的贸易顺差骤减和CPI平均水平仍然偏高等,各行各业的发展都依然平稳,但这并不能使对经济放缓的担忧减弱。根据权威调查,经济进一步下行的风险已然加剧,超过八成基金总监认为今年我国经济增长将会在9%-10%之间,而明年我国经济更将下探至7%-8%。这表明投资界对2009年的下滑程度更加担忧。

而就在日前,中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预计,由于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未来中国出口还将进一步萎缩,明年的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将回落至8%左右,如果应对得当,可能速度不会骤减。这一说法得到了瑞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的认同。

万联证券宏观策略研究员孙亘表示,当前经济下行趋势已经基本确立,从8、9月数据来看,外需市场已经明显放缓,而国内投资市场名义上增长,主要是由于政府增加财政支出,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实际上房地产市场向下,对固定资产投资产生了负面影响。同时,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预计明年贸易顺差将出现负增长,出口增速有可能会回落到个位数。

从众多专家的分析与预测来看,我国本轮经济增长已然到了收尾阶段,2008年将是本轮经济增长的转折,而更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经济放缓态势仍未见底。如若没有更加强有力的宏观经济政策出台,在80年一遇的世界金融危机背景下,在我国实体经济受到影响的前提下,经济下探的趋势很难在短时间内峰回路转。

为防深度回落?宏调有望进一步放松

GDP增长9%是高还是低?这个问题其实很难回答。经济学家祝保良认为,我国经济增长在8%以上才算理想,而在今年初,总理也曾提过经济增长高于8%的目标。这不仅是关于经济软着陆本身,更牵扯到各行业的方方面面。当前,我国经济的主要矛盾开始由防止通胀向抑制通缩转变,而最核心的问题又要回复到如何全力保增长上来。只有这样,才不至于经济增长深度回落,造成硬着陆的不良状况。

在“保增长”已经成为宏调主要目标的背景下,业内人士普遍表示,未来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会不断出台,如降息、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等货币政策以及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减税等财政政策,将努力扩大内需市场。而就在日前,相继出台的出口退税率上调1%,房地产交易税费大幅下调,贷款利率下调等措施已经惠及到了各行各业,让我们看到国家为保持经济增长所做的一系列努力。

李晓超认为,今年前三季度GDP9.9%的增长速度,是我们国家在国内天灾频仍和国际金融环境复杂的前提下取得的,可谓难能可贵。在复杂的宏观经济面前,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对于应对经济危机和保持经济增长方面更是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宏观经济政策从最初紧缩货币时期的“双防”(即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到今年上半年各项经济指标公布后的“一保一控”(即保持经济增长,控制通货膨胀),都是国家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中应对困难和科学探索的结果。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学家祝宝良近日也表示,过去5年“高增长、低通胀”的局面已一去不返,如果今年第四季度中国经济的增速在9%以下,目前以微调为主的调控政策可能会有较大转向。

正如专家普遍预计的那样,从国家近期频繁出台的税费调整政策而言,宏观政策的进一步放松也成为题中之意,其最终目的仍然不离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避免硬着陆的初衷。而宏观调控更为明确的保增长政策的出台,还需我们试目以待。

实体经济遇冷?百姓或受影响

虽然,GDP增长速度只是一个单纯的数字,但却包含着多层含义。不管是决定其水平高低的各行各业,还是与居民生活相关的CPI,都有着必然的联系。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使经济体之间蝴蝶效应在世界经济环境中更趋明显。最简单的例证就是,目前在欧美等国,金融危机正往实体经济蔓延,初步显露出演变为经济危机的征兆。而随着这些国家消费需求的大幅放缓,中国出口必然将继续受到影响。作为长期以来拉动我国经济的进口马车,其阶梯性下滑对经济影响巨大,从而也将进一步影响我国的相关行业和众多从业者。

根据摩根大通首席经济学家龚方雄的测算,如果我们的出口从20%以上的成长变化为单位数的成长,我国的经济增速就可能从12%变为8%到9%。今年外部经济环境的恶化和需求的萎缩使我国经济增长的出口马车一度受阻。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在新闻会上公布的具体数据显示,前三季度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2.5%,比去年同期下降8.9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1.2个百分点,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

事实上,国际环境对经济增长影响程度这一点早在我国1997年以后的宏观经济数据中得到过验证。正是由于1997年金融危机后国际经济环境的骤然变化,我国在1998年经济增速仅为7.8%,1999年更是下滑至7.1%的近年来最低点。可见的事实是,从1978年以来,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GDP年平均增速为9.8%,1998年和1999年的低增长带来的直接效果便是官方和学者公认的经济增长8%的“心理底线”。而根据耶鲁大学陈致武教授的观点,对于中国老百姓而言,GDP增速为10.4%,百姓能感觉到的增长率约为6.2%。因此,如果GDP增速下滑,百姓腰包“缩水”之感将会十分强烈。值得一提的是,还有包括炒股在内的财产性收入对居民的影响。经济形势下滑,股市暴跌,对于中国老百姓而言,过去一年的事实已经充分证明,“亏损”乃是全民不能承受之轻。

单单从平均数据来看,9.9%的GDP增长速度仍然可以说是平稳较快的发展。而连贯起来看,第一季度为10.6%,上半年为10.4%,前三季度为9.9%,而九月份破月的数字仅仅为9%。从现在的趋势来看,我国经济连续八年不断增长的趋势也将告一段落。

因此,在当前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产生不利影响的时刻,就需要密切关注吸引外资、出口增长,以及投资者和消费者信心等方面,并采取相应措施。只有如此,才能够尽可能地让我国的实体经济得到好转,使国民所受影响尽可能减小。

上一篇:美国经济复苏路漫长 下一篇:前三季度工业经济增速放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