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紫砂概述

时间:2022-06-05 09:35:23

摘 要:一件紫砂壶的内涵须具备以下三个主要因素:完美的形象结构;精湛的制作技艺;优良的实用功能。形象结构是指壶的嘴、扳、盖、纽、脚,应与壶身整体比例协调。精湛的技艺是评审紫砂壶艺优劣的准则。

关键词:紫砂壶;内涵;技艺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06-0128-01

宜兴是中国的陶都,紫砂陶的故乡。她位于太湖之滨,上海、南京、苏州、杭州等名胜地的腹地,山明水秀、景色迷人、物产丰富,素有“陶的古都,洞的世界,茶的绿洲,竹的海洋”之称。宜兴又处于亚热带,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特别有利于陶瓷生产。

因上帝对宜兴的厚爱,赐予丰富的制陶条件,地下蕴藏着得天独厚的紫砂土。

宜兴陶瓷传说云云,早在四、五千年前原始社会晚期,我们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烧造陶瓷了。商周时期已有几何、印纹陶和早期的青瓷出现,到秦、汉、宋、明、清至今,陶瓷生产演进迅猛。紫砂陶始于北宋,盛于明清,繁荣于当今,经历代陶人的努力,人才辈出,造型各异,种类繁多,层出不穷。

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必须有油、盐、柴、米、糖、酱、醋,茶也不能少,中国人生活习惯中并有“茶饭”,即先茶后饭的俗语。同时,每当客人来访,由主人奉上一杯好茶敬客,表示亲切热情,茶被视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饮料。饮茶清心提神,有益健康,因此,饮茶器――茶壶也深得上层阶层及文人雅士的喜爱,并历经他们的参与,紫砂陶从普通的民间艺术逐渐演进,发展成为富有独特民族风格的紫砂陶文化,这是天时地利注定的。

我们在拥有自己的鉴赏标准的同时,也就获得了选择紫砂茶壶的自由,选用紫砂壶,参照上述几条标准还需要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而定。茶壶的好坏和其价位一般来说是成正比的。壶艺爱好者和收藏家,拥有较强的经济实力,收藏名家和稀贵壶(即具有文物历史收藏价值的),其标准自然和一般选用不同。一般选用,要注意以下几点。

1.看造型、外观。不论是什么形状的茶壶,要注意嘴、把、体的均衡,最要紧的是自己要认同,满意或者接受。因为自己的选择,即使是参考了别人的意见,也无例外的包容了你的审美观点和态度。如果在拥有一定数量藏品时,就会在泥色的变化,造型的类别变化上有扩展地选择。

2.看质地。其颜色不管是哪种泥色,要温润,这种温润感觉往往多有共识,即好看的,大家一致认为舒服。有的色彩一看就是死色不活,或差一点点,即烧高几度或低几度就好了。如靠人为加工打磨抛光,或用皮革油擦出来就不可取。胎骨要适宜养壶,新壶本身无异味,有带鞋油等味的皆不可取,当然要查一下有没有毛病疵点,包括盖子内外子口,壶里壶外,尤其重要的是壶嘴内的畅通及壶身相接处的内孔是否阻水。

3.看功能。注意出水的流畅与否,流不流“口水”认真讲,有很多作者对流涎水之嘴做过研究试验,各有自己一套经验之谈,但要讲有绝对把握还很难说,故只能有基本要求,不要苛求为好)。壶盖紧密不紧密,倾倒时有无落帽之忧。从目前的紫砂市场情况看,全手工的茶壶远比模具成型的茶壶更具工艺性。对于壶艺爱好者,收藏家或有经济实力预购特种工艺茶壶的人来说,要注意手工制作和模具制作的区别,要注意制作者的水准与所制壶的整体质量。这也是选壶时要注意的。全手工制作的圆壶,因为是采用打泥片的成型法,只有一道泥接头,故在壶身的装把处有一条并不明显的竖的接线,不细心观察就看不易出,而用模具制作烧造出来的壶,在壶嘴和壶把处各有略明显的一条接缝。这种接缝不论在烧造前如何用刀修平,出炉后均会从里向外显现出来。要说明的是,一些异形复杂的壶,借助模具作雏形,这是属技术发展的进步。对模型的应用也不能绝对化,生搬硬套地作赏壶的唯一标准,否则又要钻牛角尖里去。历史作品没有模子,全是手工的,连最普同的日用品,也是用全手工制作的。模型的使用应该说对紫砂壶的造型准确起到了规范的作用。不过应该肯定制作技艺水平的高低,倒在于有没有手工制作技能,如果只能用模制作,这说明制作者技艺低下,故现在论壶艺的标准在于制作者的实际水平档次,这个档次又不全等于个人的职称,又不等于全凭广告宣传乱吹擂的“大师、奇才、神手、名人、名作”。紫砂壶的保养壶的保养一般便通称为养壶。新壶显现的光泽往往都较为暗沉,然而紫砂天生具有吸水性,倘若任其吮吸壶内的茶液,时间久了,便能使壶色光泽古润。如果养壶的方式得当就能养出其晶莹剔透、珠圆玉润的最佳艺术效果。

价格昂贵一件紫砂壶的内涵须具备以下三个主要因素:完美的形象结构;精湛的制作技艺;优良的实用功能。形象结构是指壶的嘴、扳、盖、纽、脚,应与壶身整体比例协调。精湛的技艺是评审紫砂壶艺优劣的准则。优良的实用功能是指容积和重量的恰当,当壶扳、执握、壶的周围合缝,壶嘴出水流畅,同时也要考虑色地和图案的脱俗和谐。一把价格昂贵的紫砂壶如不细细养护,其价值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大打折扣。养壶是茶事过程中的雅趣之举,其目的虽在于“器”,但主角仍是“人”。养壶即养性也。“养壶”之所以曰“养”,正是因其可“怡情养性”也。

参考文献:

[1]卞宗舜.中国工艺美术史[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2]曲延波.中国明清紫砂壶艺鉴赏[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3]韩其楼.紫砂壶全书[M].北京:华龄出版社,1980.

[3]顾景舟,徐秀棠.宜兴紫砂珍赏[M].香港:三联书店,1992.

上一篇: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间美术 下一篇:浅析东北民歌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