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子之乡:大行孝道两千年(上)

时间:2022-06-05 05:09:07

从西汉汉高祖6年(公元前201年)设广汉郡沈乡以来,今天德阳市旌阳区的孝泉镇,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这座城乡面积52.5平方公里的四川省历史文化名镇,是中国著名的孝子之乡。

孝子之乡的前世今生,要从中国“二十四孝”中的“一门三孝”讲起。

东汉年间,沈乡姜诗带着母亲妻儿在江阳(今泸州)作县官,姜母多病,想喝家乡的江水,吃家乡江水里的鲤鱼。孝顺的姜诗于是辞掉官职回乡,靠教私塾为生。姜诗与妻子庞三春不分寒暑不辞辛劳,天天往返七八里到江边担水、捕鱼,为母亲治病。在庞氏因谗言被迫寄身尼姑庵时,七岁的儿子安安终日担忧,每天从上学带的口粮中抓出一把米积攒成袋后悄悄送给母亲,还代母亲为婆婆挑水。姜氏一家的孝行感动了上天,住家旁边突然冒出一股泉水,味如江水,泉水中每天还跃出一对鲤鱼,成全了一家人的孝心。

宋代开始,“一门三孝”便在民间流传,元代时被郭居敬收入《二十四孝》,“涌泉跃鱼”“安安送米”的故事不胫而走。“羊肠七里,一肩江水劳往复。通衢三街,日积白米慰慈恩”家喻户晓。

“一门三孝”是故事,却事出有根有据。

宋以前的众多文献诸如当时的《后汉书》卷84中《列女传》《东观汉记》即有描述,之后东晋《华阳国志》、北魏《水经注》、唐《法苑珠林》等,也都明白记载了其地其人其事。而宋代郑少微《孝感庙记》则记叙了沈乡地名的变化:“今(指宋英宗时)汉州德阳县西北四十里有镇,东汉姜诗故宅在焉,故号‘姜诗(镇)’。治平中(公元1064年-1067年),知绵竹县事郭震者,谓诗行甚高,宜讳其名,白部刺史易之,镇遂号‘孝泉’。”宋代的孝泉镇,也就是今天德阳市旌阳区的孝泉镇,位于成都以北75公里处,距德阳市区19公里。

“以孝治天下”,最典型的朝代是汉朝。

汉代将“孝悌”纳入“三纲”,由伦理进而政治化、制度化,对中华文化影响深远。汉家的皇帝谥号,自惠帝以下都称孝,如孝惠帝、孝文帝、孝景帝、孝武帝,一直到东汉的孝灵帝、孝献帝。汉代选举制中的“举孝廉”分为察廉与举孝,即考察发现廉洁的官吏予以表彰、提拔,通过里、乡等推选孝敬父母、敬爱兄弟、勤于种殖耕耘的人予以表彰奖励,直至选拔为官吏。孝道是汉代官学和民间私学讲授的重要内容,学校设置《孝经》师,许多学生被推举为“孝悌力田”的乡官,通过他们又把孝道推广到民间,社会风气为之一新。

四川古代自然与人文的开发,与两位蜀郡守休戚相关。一是秦朝的李冰,他打造都江堰,成就了物质上的“天府之国”;一是汉朝的文翁,他首创官学,教化子弟,奠定了蜀地人文的精气神。文翁招收的学官弟子,大部分是来自基层的孝子,他还采用绘画、石刻等形式普及孝道。孝风蔓延,以至于《后汉书》所载的列女十七人中,“出于蜀者”便占到四位,其中广汉郡姜诗的妻子、安安的母亲庞氏尤为著名。

有了名人,便有了古迹和祭祀,姜诗故里在东汉便开始为一门三孝立庙,香火不断。汉顺帝永建五年(公元130年)御赐金匾,名声大显。宋宁宗甚至将姜诗封为“汉至孝广文王”,到宋英宗时,原来的姜诗镇更名为孝泉镇,原来的姜诗庙改名为“孝感庙”。民间历时30多年扩建的新孝感庙“为屋五十楹,益浚其泉流,择旁寺僧之洁勤者莅之。宏敞肃密,千载陈迹,一朝如新。”一间或一列房为一楹,五十间或五十幢房屋,规模堪称壮观。

中国偏远西南的孝泉小镇,先后被汉明帝、明成祖、清乾隆等帝王写诗褒扬,也受到韩愈、苏轼、李调元、谢无量等一大批文人墨客的称颂,而使它得到最广大传播的是戏剧。

一门三孝在明代被演绎为传奇(南戏)搬上舞台,明代《远山堂明曲品》,清代《新传奇品》《今乐考证》和王国维《曲录》等均有著录,《古本戏曲丛刊初集》还收录了明富春堂的《新刻出像音注姜诗跃鲤记》四卷。

根据传奇《跃鲤记》移植的川剧《三孝记》(又名《辩非记》)高腔大幕戏,成为后来川戏的基本流行剧目“江湖十八本”之一,全剧共28场,其中第23场,以《安安送米》为剧名,经常作为折子戏单独演出。直至1950年代,重庆出版社出版的88辑大型《川剧》丛书,还收录了《安安送米》作为经典传世。

姜家两代孝子孝媳的故事,由艺术接力,不断演变,在漫长的时空中影响深远。《三孝记》特别是《安安送米》,为老百姓耳熟能详,感动着一代又一代四川人、中国心。

少年安安的故事在戏剧中被表现得倍加曲折,一门三孝连同中华孝文化也是步履坎坷。

2000多年来,孝泉的孝文化建筑历经沧桑。

四川盆地在明末清初兵燹大劫难后,名胜古迹基本毁灭,孝泉庙宇也“栋宇无存”。经过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的大移民恢复重建,成都平原才喘过气来。孝泉再建的三孝庙宇古迹芦林、邻姑庙、安安读书处、孝泉、孝泉洞等等,好多是老百姓根据戏剧重新指认的。虽然如此,它那浓郁的民间气息,更显示出一种顽强的力量与存在。

近百年来,中华传统文化遭遇了无数狂风暴雨,孝行、孝道也被以“反封建”“革命”的名义屡屡成为靶子。狂飚时代的一个毛病便是玉石俱焚,泼洗澡水连孩子一块倒将出去。到了“”,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孝泉的地名被取缔,庙宇、景观被捣毁,曾经作为美名佳誉的“孝子贤孙”一语,更被贬到、恶到、丑到极点,世人避之唯恐不及。

安安无辜,孝子何罪?

中国传统文明是礼乐文明。礼为什么如此重要?因为它培养着人的敬。如孔子所说,孝不仅仅是奉养,关键要有敬(“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所有的礼都是用来体现敬的,而敬的基础在爱,父慈子孝、兄友弟恭,都是亲情、敬意的相融。

中华民族的生存壮大,需要根系文明的延续发展,需要血缘基因的流淌传承,孝道是非之争,大可以化繁为简,弃其糟粕,取其精华,旧瓶装新酒就是。(待续)

上一篇:养护眼睛话饮食 下一篇:高职院校关于课赛结合教学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