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初中美术教学的体会和想法

时间:2022-06-05 11:56:24

乡镇初中美术教学的体会和想法

美术课是一种人文性课程。它不再把美术视为单纯的消遣娱乐或技艺,而是把它视为人类文化的积淀和人类想象力与创造力的结晶,具有极高的人文价值。人的全面而又有个性的发展是时代的要求,新课程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发展的完整性、独立性、具体性、特殊性。

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美术课教学,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对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而且对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良好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创造力都有着非常大的作用。

这几年通过“国培”,乡镇的美术教育有了很大的改变,很多美术老师开始在思考美术教育问题,也出现了很多的新方法和措施,许多教师开始用新的教学理念去进行美术教学。但是,从目前的状况来看,乡镇中学的美术课,仍然是整个学校教育中十分薄弱的环节。由于学校对于艺术课并不重视,所以一部分不负责任的美术老师去上美术课时很随便,喜欢上就上,不喜欢上就给学生自习,这样很难实现九年义务教育的美术教学目标。还有,虽然有的教师在上美术课了,但是他们只是按照教科书、教学参考资料来上,没有了教科书,就不知道教什么、怎么上课。教师必须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性作用,教师要有开发本土化、乡土化、校本化的课程能力。下面是笔者对乡镇初中美术教学改革的一些体会和想法。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新型的良好师生情感关系应该是建立在师生全面交往基础上的情感关系。它是一种真正的人与人的心灵沟通,是师生相互关爱的结果。它是师生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的催化剂,它是一种和谐、真诚和温馨的心理氛围,是真善美的统一体。创造这种新型的师生情感关系,需要从几方面来努力。

1.教师要真诚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特别是很大一部分的农村学生的父母去外地打工,这些学生缺乏关心和爱护。所以更需要教师关心每一位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笔者相信,教师的真情投入,必定会得到学生的真情回报。

2.展现美术教学过程的魅力,品味教学成功的喜悦。通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利用本土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增强学生情感体验,改进美术教学活动,使美术教学过程充满情趣和活力。

3.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教师要得到学生的爱戴,就得有内在的人格魅力。为此,教师要自觉提高自身修养,扩展知识视野,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使自己拥有热情、真诚、宽容、负责、幽默等优秀品质,努力成为富有个性魅力的人。

二、尊重兴趣,精心设计美术课堂教学

兴趣是学生成长中的能力倾向的信号,它因年龄、个人天赋、以往经验以及社会机会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发现这种能力倾向。因此,必须将兴趣作为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起点,同时,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努力达成兴趣的实现,从根本上说,这也是对学生个体的一种尊重。因此,关注农村学生的兴趣,明确他们的需要、兴趣和目的,并帮助他们利用周围现实的客观条件,以此作为探究的出发点。比如,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内容设计必须要符合农村学生认知水平。运用电脑、幻灯片等现代教学手段,变静止为运动,变抽象为形象,使农村学生获得更加生动、鲜明、丰满的直观表象,激发兴趣,帮助理解,加深印象。同时,节省教学时间,增大课时容量,让农村的学生学到更多的美术知识。

三、大力推行信息技术的应用

教学活动是借助一定的手段、工具展开的。纵观人类教育发展史,每一项新的教学技术的应用,都给教学活动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使教学活动在整体上得到丰富和提升。

现在我们这里乡镇初中学校,都基本配置有多媒体教学工具,美术教师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我们的美术课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每一个学期的第一节欣赏课,以前没有多媒体时,笔者都要找大量的图片和有关的资料,而且有时也没有办法找到想要的图片,上课上得很费劲。现在可好了,把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特点结合起来,可以使教学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还拓展学生的想象力。

四、加强美术教师素质培养,是进行审美教育的关键

发挥美术学科的审美教育作用,关键在于美术教师。目前农村的美术教师,虽然数量还是不足,但是这几年通过“国培”,教师的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基本上能完成美术学科的教学任务。县里面也可以多开展学校间的美术观摩教学,选派骨干美术教师参加全区中小学美术教学现场比赛等等。通过以上的种种形式培训,笔者相信美术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会有明显的提高。美术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教育科学,其重要性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所以应该加强教师素质的培养。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发展的时代、挑战的时代、竞争的时代。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会越来越受到重视,希望更多的人和有关部门来关注、研究、开拓农村美术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

[2]朱益明等.教师与研究性学习[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3.

[3]李彦福,蔡梓权.备课、说课、观课、议课与学反思[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7.

上一篇:体育高考生晨练分析与研究 下一篇:怎样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