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与生态保护

时间:2022-06-05 05:21:50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与生态保护

摘要:水利水电工程不仅对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还能满足人民日常的灌溉、引洪、减缓旱情、水产养殖、旅游观光等需求。因此我国必须不断发展水利水电工程,但一定要注意发展过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对河道、水体可能造成的恶劣影响要重视并制定解决措施。解决时要从以下几点展开:应本着顺应自然发展的原则施工,要将对环境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工作人员还要树立高度的责任感。笔者通过分析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环境可能造成的恶劣影响,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可行的保护方案。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生态保护;环境影响;保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一、水利水电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1.对水质的影响

在水利工程的施工中,会产生较多的工业、生活废水,随意排放不仅影响地表水还会污染地下水,威胁着人们的用水安全:

1.1 工业废水在施工初期排放最多,工程地基挖掘及混凝土养护会使大量泥沙流入河中,增加泥沙含量和水体表面的漂浮物。

1.2 化学药剂的排放。主要以水泥 灌浆 为主 ,特殊 情况需采 用 甲凝 、丙凝和 环氧 树脂 ,并附有部分稀释剂和固化剂。

1.3 生活污水。主要包括施工人员的污水以及粪便等。

1.4 油污的排放。汽车、挖掘机 等大型流动机械 ,多以油料为动力,在施工过程中很容易造成油料泄露等情况的发生。

2.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水利工程施工时,需要许多大型器械,如:汽车、推土机、搅拌机等,这些机器工作时会排放许多尾气,材料运输、装卸时也会造成灰尘四扬,不仅给附近的居民带来了噪音污染,还由于漂浮物中含有许多有害物质,严重影响着人民的安全生活和植被的正常生长,对当地的环境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3.对噪声的影响

噪声的来源主要有三种途径,一种是砂石或混凝土搅拌时产生的有规律的、不间断的噪音,另一种是山体爆破时产生的巨大噪音,最后一方面是大型器械工作时产生的噪音。

4.固体废物污染

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要产生许多固体废物,如沙土块、石块、碎石料等,各种主观客观原因使这些固体废物散落在施工场所及其附近,严重污染了土质。还有参与建设的施工人员每天要产生许多固体废物,这也很大程度上污染了施工范围的土质状况。

5.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水利施工场所人员众多,密集性较高,且居住条件极不卫生,使各种细菌极易滋生蔓延,造成流行性传染病盛行。

二、工程建设期间应遵循的原则

1.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在水电水利施工中,一定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原则,要将保护环境和发展社会经济两方面协调起来,共同发展,做到保护与开发双管齐下。在传统的水利施工中,仅仅考虑了施工管理和经济效益,而现今的水利施工中综合考虑了施工、环境、安全生产等综合因素,争取实现工程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完美结合。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最大限度的减少对环境的损害,使得生态系统能持续、良性的循环。

2.共生互补的原则

水利施工时要密切考虑施工与环境的协调一致性,实现自然与人类的和谐共生、共同发展。将一般的地面施工作为例子,挖掘工程地基时需要占地堆放材料,施工过程中也需要相当大的场地,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必须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方案,最大限度的减少土地资源的占用,将企业的生产成本降到最低。

3.循环再利用原则

在施工过程中应对已使用过的材料进行变废为宝,从而保护生态环境。辟如利用弃碴填沟平地。

三、保护生态环境措施

施工过程中要时刻关注环境的保护,必须依照施工合同中对环境保护的条款规定,定期检查施工现场及其附近的环境状况,使施工地内外的树木、植被等尽可能的不产生变化。还要重视尘、毒、噪音的减排工作,有规划性的排放废料、生活和施工废水。施工方还应制定科学完善的环境保护方案,定期进行环境监测,并将制定的环境保护措施落实到实际施工过程中,还要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必要时要对其进行培训。

1.防止空气污染

严格依照国家有关标准控制污染,采取各种措施尽量减少地基挖掘中产生的灰尘污染,采用高科技的施工技术来尽量减少灰尘的产生。材料运输过程中也应尽量减少扬尘及材料掉落产生的灰尘污染。尤其是在粉煤灰的运输、装卸中,一定要保证其密闭良好;在其出口时还要使用袋式过滤器,尽量不使用袋装水泥,搅拌机等器械也应安装除尘器。此外,还要对机械车辆定期维修和养护,贮油库的管理一定要合乎规范,避免汽油、柴油挥发,最大程度的减少大气污染。

2.防止水质污染的措施

应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为依据,根据国家水资源保护有关标准,严格控制进入水体污染物排放总量和污废水浓度,对混粘土等产生的废水进行沉淀和稀释,防止直接排放污染水体,机修含油废水一律不准直接排入水体,并对每月的污水进行检测,防止污水超标的情况,从而保障用水健康。

3.防止噪声污染

要将噪声降低到国家规定的范围内,必须采取科学的减噪降振方法,一切进入施工现场的车辆和机械设备的噪声必须符合国家制定的有关标准。还要尽量将施工安排在白天,将可能对居民造成的损害降到最低,尽量不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

4.固体废弃物处理措施

固体废弃物一定不能随意的倒入河、沟、耕地等,避免阻塞河道和占用耕地,还要防止运输车将材料撒落在运输途中及施工场地上,施工附近要定期清理,保护周围居民的生活安全。

5.加强生态调度,补偿河流生态, 缓解环境影响

选择合理的水利水电工程运行模式,一定要将生态调度渗透到工程运行中去,以更好的保护生态环境。生态调度要将水量、水质、水温问题考虑到水利工程运行中去,一定要通过科学的方法减少下游流量的变化、减少水量下渗、气体过饱和等负面因素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危害。正确处理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在我国已被逐渐提上了日程。在水利工程的设计初期就应该考虑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具体保护方案有分层取水以改善下泄水温、通过泄流调度保证水量的稳定等。

6.改进规程规范,建立环境友好的技术体系,多途径恢复和保护生态与环境

降低水利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需要采取诸多措施,这就需要制定一个综合方案,并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使用人工增殖方法、使用胶凝砂砾石坝可以有效的降低工程材料的需求,使用气垫式调压井避免对植物的破坏,还要建立多自然河流实验研究室,还可以种植灌木丛来减少混凝土渠系的使用,还能采取建设人工湿地的方法来更好的保护生态系统。

7 加强江河湖库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研究,建立水生态监测体系

从国际先进的水利建设经验我们知道,一定要对水流、生态及其相关程序运行进行长期的检测,同时要保证检测技术的规范性,还要实现检测结果的实时共享。但现在我国的生态环境环境检测技术仍然比较落后,而检测体系的完善又需要大额资金的投入,所以我国现今检测技术的发展主要是在已建的水文和水质监测站网进行,并且在中小型流域、典型河段进行试点检测工作,在长期检测过程中逐步积累工作经验,提高检测水平。对于刚建的、设施完善的大型水利工程,还要依靠业主单位进行适当的信息补充。早已完成的水利工程,则需要经过细致的调查,结合工期制定生态与环境监测网系统,并采取适当的解决措施,制定科学的解决方案。

四、结语

对水利水电工程进行环境保护需要在查清工程影响区域的基础上进行,对症下药,才能最大程度的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并且要在此基础上,最大程度的发挥水利工程的优势,实现工程与环境的完美协调与统一,发挥水利工程对地区经济的促进作用,实现资源的持续、循环利用,实现开发与保护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东升.建设项目环境评价与保护[M].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7.

[2]周宜红.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监理概论[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3]孙小丹,马玲.新时期水利水电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初探降低施工噪声的措施[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4.

上一篇:加强建筑工程项目全过程的工程造价控制 下一篇:浅议外墙后贴岩棉板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