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兴市外来人员子女对教师适应状况的调查分析及对策

时间:2022-06-05 05:06:42

东兴市外来人员子女对教师适应状况的调查分析及对策

1.背景

广西东兴市位于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和中越“两廊一圈”海陆交汇点,泛北合作“一轴两翼''的核心地带,处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东联西进,南下北上''的门户要冲,是广西立体交通“一枢纽两大港三通道四辐射”的咽喉要道,“三基地一中心''规划的重要口岸城市,也被设立为”国家级重点开放开发试验区,在国家各项优惠政策的指引下,我市社会经济各方面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大批的外地人员进入我市经商打工种地或从事其他工作,使得在我们东兴市也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就是外来务工人员。

与此同时,他们的孩子也跟随着来到我市,进入我市各中小学就读。随着外来人员越来越多,其子女的教育也成为日益重要的问题之一,引起政府、社会和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本文针对外来人员子女在学习中出现的教育问题特别是对教师的教学教育适应问题,通过多渠道资料搜索、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学生的家庭教育、适应校园环境、学习状况及心理问题、与教师的交流沟通构建和谐师生关系、适应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索、研究和分析。力求发现问题的成因和关键,并努力寻找和探求解决方法:力求构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努力提高教学教育水平,使学生打好扎实的基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他们更快更好地融入东兴市这个温暖大家庭中,健康幸福地成长。

2.外来人员子女对教师教育教学适应状况让人担忧

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由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学习上不能很好的适应教师当然也是由内外因共同引起的:学生自身的知识基础、学习习惯、适应能力强弱、以及他们的家庭一般都居无定所,流动性大、稳定性差,来自五湖四海,语言障碍,教材不同,同年级学生的年龄及受教育程度等更是参差不齐,再加上大多数家庭条件差、父母打工忙,缺乏照顾和关爱会导致学生自卑、缺乏安全感等心理问题……让外来人员子女对教师教育教学适应状况让人担忧。

这里,笔者着重以我校(东兴市第二中学)为样本,分析外来人员子女对教师教育教学适应现状。

3.调研基本情况与分析

就我校初中部而言,城市外来人员子女学生占到一半左右,为了了解我校城市外来人员子女能否更好的适应新环境下教师的教学与教育,我对学生进行了关于学习情况和思想心理状况、适应校园环境、与教师的交流沟通构建和谐师生关系、适应教师的教育教学手段及方法等问卷调查其中发放100分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90份。

3.1 心理上缺少归属感和认同感与自信心,不能很好的适应现有的教学环境,甚至产生一定的排斥心理。

为了调查城市外来人员子女对自己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我设置了以下问题:

3.1.1 喜欢留在东兴市吗?选择“喜欢”的有48.33%,但是选择“不喜欢,想回老家”的有1 3.33%,“无所谓,哪里都一样”的有38.34%;说明一半以上的外来务工子女没有归属感。

3.1.2 你对你现在的学校满意吗?选择“满意”的有6 1.67%,选择“不满意”或“没感觉”的有38.33%;说明将近一半的外来务工子女不能很好的适应校园环境。

3.1.3 你认为你在班级里的成绩如何?认为自己“优秀”的只有5%,“良好”的2 1.67%, “一般”的5 1.33%,认为自己“很差,几乎处处不如人”的竟然有16%。说明绝大多数外来务工子女缺乏对自己的认同感和自信心。

笔者认为外来人员子女心理上缺少归属感和认同感与自信心,不能很好的适应现有的教学环境是和以下的因素有关系的:

第一是子女的成长环境。外来人员子女的成长环境和本市子女有很大的差别。外来人员子女中的一些长年随着在外打工的父母到处漂泊,例如在初三级问卷中笔者设计这样的问题:“你转过几次学?”选择“两次以上的”竟有34.67%,这样好比居无定所,寄人篱下流浪的感觉,子女们认为反正自己在这个地方呆的时间不会太长学不学无所谓,或是根本没机会适应又得搬迁到别的城市了。

第二是家庭教育的简单化粗暴化。一部分外来人员作为家长则由于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再加上生活上的不如意,往往脾气暴燥,动辄打骂,在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上过于简单化,使孩子产生严重的逆反心理,因而自暴自弃、不思进取,致使孩子失去应有的关爱而放任自流。

第三是形成不良学习习惯。叶圣陶老先生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但是一些学生由于长年随父母到处“漂”,大多数父母忙于生计,早出晚归或连上夜班,往往无暇也无力顾及孩子的家庭教育;孩子失去应有的关爱而放任自流,时间一长,学生就容易养成各种不良习惯。

第四是子女自身心理因素的影响。对外来人员子女心理上的关注,是现阶段外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上最欠缺的一个环节,但也恰恰是最不可忽视的。随父母远离家乡的孩子,在为这里的一切感到新奇的同时,也伴随着深深的自卑。在调查中学校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外来人员子女或心情忧郁、沉默少语、自卑感强。

也正是以上种种因素让外来人员子女无法适应产生归属感,在他们大多数人身上看到的是自卑而看不到自我认同感,不能很好的适应现在的校园环境,甚至排斥身边的一切,把自己“封闭”起来。

3.2 与教师的沟通交流的情况。

为了调查城市外来人员子女和任教教师的沟通和交流能力,笔

者设计如下的问卷问题:

老师和你的关系如何?选“老师对我很好”的有4 1•67%,选一般,“老师不是太了解我”的有55%,选“老师对我不公平”的有3.33%。

和老师沟通有困难吗?选“有”占16.67%、选“没有”的占66.33%、选“从来没有沟通过,不敢沟通”的占1 7%。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找谁商量?选“老师”的有28.33%、选''父母,,的有3.33%、选“同学”的有56.67%、选“其他人”的有11.67%。

你认为在学校和谁的关系最好?选择“老师”的有5%、选“同学”的有88.33%、选“和谁都不好”的有1 1.67%。

通过以上问卷题目外来人员子女的答题的结果统计来看,我们不难看出多数外来人员子女在与教师的沟通方面是不错的,但是仍然有相当一部分的外来学生与现在的教师沟通交流存在着严重的障碍,笔者认为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是前面提到的外来人员子女们缺乏归属感和自我认同感是其中一个因素。

第二是许多学生常常由于家庭经济水平差、说普通话不标准,也听不懂标准普通话,说话口音重造成学习上的困扰。这样也影响了学生和老师的相互理解、交流。

第三是多数外来人员子女学习成绩、学习和卫生习惯都较差,接受能力又比较弱,因此学校一些老师的心理上存在着不乐意、不情愿,潜意识里还存在着的歧视,并在教育教学时流露出来,讽刺、挖苦的话语和冷淡、轻蔑不尊重的态度会使外来人员子女增加了心理负担甚至产生恐惧感,使他们不愿意打开心门与教师进行交流,更谈不上与教师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了。

3.3 对教师缺乏认同感。

为了调查城市外来人员子女对教师的心里认同感设计以下问题:

你认为你们原来学校的老师和现在的老师在教学上有差别吗?选“有,很大”的占50%、选“没有”20%、选“有一点”的占30%。

你喜欢你的老师吗?选择“非常喜欢”的有33.33%、选“不喜欢,我恨他们”的有8.33%、选“一般”的有58.34%。

从以上调查结果我们也不难看出绝大部分外来人员子女从心里都能认可自己的老师,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和学习知识带来良好的动力;但是我们在调查中也不难看出仍然有一部分的外来人员子女对本地教师存在不认同感,说明了这部分的学生,在适应环境能力较弱,沟通能力欠缺,依赖性大惰性大,懒得理会身边的一切事情,得过且过,当然他们不会在乎对老师的任何认同与否了。

3.4 对教师教育教学方法的适应。

为了调查城市外来人员子女对教师教育教学方法能否适应,笔者设计如下问题:

你能适应现在老师的教学方法吗?选择“能适应”的有50%、选“比较能适应”的有43.33%、选“不太适应想回老家”的有6.67%。

你对老师的正确教导态度如何?选择“虚心接受”的占50%、选择“勉强接受”的占25%、选择“想接受,但是自己做不到”的占25%。

从以上调查结果可以看到大部分外来人员子女都有较好的学习适应能力,他们的基础知识一般比较扎实,能很好的适应新环境新教师新教法;但是也不可否认有相当一部分的外来学生是没有能很好的适应现在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究其原因有他们自身的因素也有教师因素在里面:

首先是外来学生们来自五湖四海,有来自广西其他市县的、广东、湖南、江苏、江西、四川、河南、黑龙江、陕西、福建、浙江等省。由于他们以前各自所学的教材不统一,进度不统一,使他们一时无法适应本地的教材:加上学生的自觉性又不够高,课后不会自觉复习或找同学、老师答疑解惑,所以学习的新知识没办法及时

消化吸收。

其次是与教师的师德师风、业务水平与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有关。由于外来人员子女学习成绩、学习习惯都较差,接受能力又比较弱,因此学校一些老师的心理上存在着不乐意、不情愿,缺少亲和力,用冷漠取代热情、不能做到一视同仁;一些教师授课方法过于呆板“填鸭试”教学、课堂语言平淡无味、缺少幽默与风趣,不善于调动课堂气氛,使得整个课堂死水一潭,教师只顾着赶进度,不提供学生一些适当的学习技巧和方法,不能从根本上做到因材施

教,这些因素都会让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更谈不上对教师的适应了。

4.探索解决方法与建议

针对调查过程中出现的外来人员子女对教师适应状况不容乐观结果,笔者认为要想进一步提高外来务工子女学习上适应教师的能力,需要从多方面做努力,因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不仅仅是在学习上对外来人员子女的关注,更应该在生活上、精神上更关心他们。整个社会、学校、

家长也要给予孩子们更多的关爱,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4.1 高度重视家庭教育,转变家长观念,切实履行监护职责

首先,家长要以身作则,正确面对眼前的困难。在家的时候不要经常抱怨对工作等方面的不满,以免让孩子承受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同时要以自己勤奋的工作态度,勉励他们努力读书学习,让他们知道只有付出才能收获。

其次,家长要转变家长观念,加强同子女的沟通。家长要保持良好心态,提高自身修养,提高家庭教育的有效性,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并给予情感上的支持。

4.2 进行心理辅导,增强自信意识,增进归属感与自我认同感身心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要想外来子女们能更好的适应教师的教育教学,心理健康则是实现这个目标的前提。针对外来务工子女来到一个新环境后,难以与老师、同学交流、对新环境不熟悉这一问题,学校可以每周开设一次心理辅导课,教给他们与人相处的方法和熟悉新环境的方法,要求他们主动地与人交往,用一种积极而乐观的、能够欣赏和赞美别人的态度与人相处,要求他们主动地熟悉环境,以主人翁的身份面对环境,从而增强外来人员子女适应环境的能力。使他们时时体会到集体的温暖、同学的友谊、老师的关爱,从而保持健康、乐观的心理状态,增强外来务工子女的归属感和自我认同感。

4.3 教师应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提高师德师风水平,努力给外来子女们营造构建平等和谐学习环境。

4.3.1 教师思想的转变――“多关爱一点,多理解一点,多帮助一点”

笔者始终相信:“亲其师而信其道。”当教师以平易近人的姿态同他们共享喜怒哀乐,以真诚善良的心灵为其示范领航时,外来民工子女自然就会消除恐惧、自卑的心理,采取“多表扬,少批评”的方法,他们才会主动地向教师吐露心迹、敞开心扉地亲近我们,从而接受我们的教育。

4.3.2 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因材施教,优化教学方法

首先,教师要针对外来人员子女的学习基础,优化课堂教学内容。由于学生原有的学习基础较差,教师不能只根据现有的教材来进行授课,老师应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在教学中适当地加入一些学生以前没掌握好的知识或他们从未接触过的常识。校方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案或改变教材、授课方式,布置作业时适当降低难度。适当降低教学要求,删除一些较难理解的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4.3.3 教师要根据外来人员子女的特点优化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师就应该充分利用学校的多媒体资源,在课堂上通过各种直观教具和电教设备,让学生利用各种感官参与学习,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在教法上,教师也要开动脑筋,大胆创新,课堂语言风趣生动、语气抑扬顿挫、富有幽默感,教师甚至可以合理地设计一些教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自然地、积极地学习与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活跃课堂气氛,做到寓教于乐,让他们更好地适应教师的教育教学,真正发挥外来人员子女们课堂的主体的作用。

“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总理的言语里透露着对孩子们的无限关爱。总之,对于东兴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作为学校、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和家长、社会一起,用特殊的爱去关爱这些特殊的学生,让他们同样拥有一片美好的蓝天,让他们飞得更高、更远;让他们的生活更美好,更健康!

参考文献

[1] 陈再跃 《上海外来务工农民工子女教育状况的调查报告》

http://www.shk.goV.cn/shhkkw/infodetai/

[2] 陶行知全集(第一卷)〔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杜,1991.

收稿日期:2011-06-03

上一篇: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探析 下一篇:如何指导小学生写好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