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体育课程教学中的“协同教学”模式

时间:2022-06-05 12:01:27

解读体育课程教学中的“协同教学”模式

摘 要: 采用协同教学,从学生个体来说:提供并增加了个别学习的机会,教师在一次活动中能照顾到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障碍,减少个别差异,每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学习和训练的机会。从教师团队来说:协同教学使得某一教师团队应运教学的需要而共同备课、共同商讨、互相合作,增加了互相交流的机会,同时也能互补不足,取长补短,发挥每一位教师的所长,优化解决学生问题的最佳方案。

关键词: 体育教学 “协同教学”模式 教学团队

当前,体育教学模式正由传统教学向现代教学转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容易造成教学时间不足、学生能力培养不够、教学效率低等弊端。体育教学本身就是一身二任的,它既要增长学生的体育知识,又要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因而传统教学要怎样超越自己以适应新的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的需要,成为体育课程中的重要难题。实际中,学生的年龄和身心结构基本相似,同时又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因此在体育课程中应采用“协同教学”模式,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与教学之间等进行全面考量分析。

1.协同教学的含义和特点

1.1协同教学的含义。协同教学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教师及教学辅助人员以一种专业关系,组成教学团队,彼此分工合作,共同策划和执行某一单元、某一领域或主体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形式。协同教学主要在于教师教学形态的改变,有利于发挥每个教师的专长,也有利于教学活动形式多样化,把大班教学、小组教学和个别教学组合起来。这种教学组织式与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和学科制有着不同的理念和方法。不仅教师组织形式发生改变,而且教学系统诸要素分工协同,共同完成某项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发挥整体协同效应。

1.2协同教学在体育教学中运用的特点。协同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弥补了班级授课制和个别教学之短,取其所长,兼顾学生的个别差异,既能提高练习密度和练习强度,又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使教师和学生都得到发展,是体育教学中的十分重要的教学形式之一。其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是多样性。一方面由于有两个及两个以上不同的教师组成的教学团体,在这种教育情况下,教师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具有互相弥补教学技能和使用灵活的分组以满足各个学生的需要,不同的教师为学生提供多种经验,学生能接受每一位教师不同风格的指导和训练,教师能依据每个学生特点,共同商讨辅导对策,提供学生适宜的练习形式和负荷强度。第二是整体性。不论单科或跨科,教师可把零星的、片段的概念或知识给予整合,成为有系统的、完整的概念或知识,传授给学生。第三是个别性。学生各有不同的个性特点,运动能力也有很大的差异,协同教学通过大班教学到小组练习再到独立练习,适应各个学生的个别差异,有利于因材施教。第四是具有合作性。以往的教学形式大多是任课教师独立作战,唱独角戏。协同教学则不同,协同教学最重要的精神是打破以往单兵作战或独立作业的教学形式,它动员有关教学人员和教学资源(学校场地、器材等)互相搭配,以小团队之方式合力完成教学活动,无论在课前准备、教学进行过程或是课后反馈,都可以由教师和学生来共同参与、设计和执行,因此可以充分发挥教学团队的精神。

2.协同教学对于体育教学的意义

2.1有利于教学改革的实施和深化。由于协同教学有着共同的目的,当实施教学改革时,无论是整体改革还是局部改革,每位教师对改革的目的都十分清楚,具体的实施方案也都十分明确,利用集体的智慧,各司其责,协同配合,必然有利于教学改革的实施和深化。

2.2有利于课堂教学中的互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处于一种相互促进、推动的状态。从信息传递的情形来看,体育课堂教学中的互动有四种形式,一是教师将练习信息传递给学生的单向型;二是教师与学生互相作用,获取练习信息,共同成为信息的输出者和接受者的双向型;三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作用,信息边输出和边接受的多向型;四是教师以学生身份参与体育教学,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每一位学习的成员都相互作用的立体型。多向、立体型的信息传递的效果最佳。因此,协同教学模式所追求的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互动,它包括师生、生生、个体与群体之间的互动。

2.3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把协同思想应用到体育教学,要求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系统中教师、学生、知识和课堂等要素的作用,教师要正确运用课堂,把体育锻炼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通过课堂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和锻炼方法。体育课堂教学各要素之间的协调、人际之间的多边互动,优化了课堂教学,从而使教与学有高效率。因此,高效既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也是协同教学模式自然的结果。

以上的教改、互动、高效是一般意义上的特点,由于学科、教师与学生的具体情况是有差异的,因此,在教学的特点的显现上也是有所不同的。

3.协同教学的几种模式

协同教学的实施,可以依据学生的情况、教学的内容、学校的场地器材和课程的设计等选择适当的模式。以下是笔者在永新少儿体校实习期间(五位实习教师配合:每次上课由一位实习教师主讲,另四位辅助教学;两位实习教师主讲,其余辅助教学;或者根据课堂需要角色进行轮换)经常使用的几种模式:

3.1维持课堂纪律型。良好的课堂纪律能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良好课堂纪律的形成有赖于教师和学生双方面的共同配合,是师生之间的双边互动,这样有助于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更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体育课的室外课与室内课有很大的区别,它需要调动学生活动的积极性,由于永新少儿体校学生与正常学生有很大区别,同一班的学生在身体、智力、知识、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兴趣、爱好、性格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所以教师更应该全面、深入地了解每个学生,以便为维持好的课堂纪律打好基础。对影响教学的违纪行为,或者突发事件,可以由主教或者辅教用言语或非言语提示,以不影响其他学生为主,以便照常上课。教师的反应可以是言语性的,如强化他人的好行为、叫名字、说出教师的感受、言语责备等;也可以是非言语性的,如目光接触、手势、身体靠近,还可走过去停留一下或者把手轻轻地放在学生的肩膀上。这些非言语线索传递了同一信息:“我看见你在做什么,我不喜欢你这样,老师喜欢活动积极又遵守纪律的学生。”

3.2充当学生榜样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教育是人生教育的重要方法。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可以把榜样教育作为教育的一种重要方法。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实际情况,形成“先树榜样,激发求知欲;后重表扬,学习兴趣继续培养;创设成功情景,转化能力”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榜样示范可以用在学习新内容前,也可用在练习的过程中。可以一个教师提出本堂课学习内容,另一个教师辅助示范动作。运用榜样示范法可以缩短教学时间,增加学生练习的时间和密度,有利于教师辅导,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学生学练的连贯性、完整性,更有利于教师对学生分别指导、及时纠错。这样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树立了学生能学好的信心,而且激发了学生学练的兴趣与积极性。

3.3分组教学型。分组(即“分层分组教学”、“分组平行教学”)教学是依据教学大纲的目标、任务和要求,以及学生的身体素质、技术能力等具体情况,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组并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依据不同的目标和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构建以学生主体活动、分小组学习为主要形式,实现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合作、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授课方法,教师很难照顾到全班每一个学生,更谈不上按照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只能按照一般的学生水平进行讲课。协同教学弥补了其不足,它能够根据不同学生的运动能力设定不同的学习目标,使学生进入自觉学习、主动学习的状态,学习的潜力容易被充分发挥出来,有利于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兴趣。协同教学能较好地解决课堂统一施教与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的矛盾,教学过程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与生理发展规律,以及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分组平行教学,是相对于简单、大家都易于掌握的学习内容来讲的,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讲授或练习同样的内容,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练习的时间和密度,也便于教师辅导练习。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在协同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学习情况,开展教学活动,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在实际教学中有较强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金文轩.体操教学与美育[J].青海:青海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7(1).

[2]樊勇.试论高校体育教学中的美育[J].四川体育科学,2001.6.

[3]邓牛顿.中国现代美学思想史[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

[4]王乃臣,朱江天,吕青山.论高校体育教学中的美育教育[J].长春大学学报,2002.10.

[5]刘慕悟.体育美学[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92.

上一篇:关于体操教学中的美育 下一篇: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的预防及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