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发童颜古无比,知足常乐享百年

时间:2022-06-04 11:31:30

杨绛,文学大家钱钟书先生的妻子、著名作家、翻译家。杨绛本名叫杨季康, 祖籍江苏无锡,191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市。1935年留学于英法,三年后回国,曾在清华大学任教。1949年后,在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其主要文学作品有《洗澡》、《干校六记》、《堂吉诃德》等作品和译著,2003年出版回忆一家三口数十年风雨生活的《我们仨》,96岁时成书《走到人生边上》。

生活处事 简朴低调

杨绛老师不喜交际,也不愿接受外界的采访。我是在钱钟书的堂弟钱钟鲁先生的帮助下得以见到杨绛老师的。

杨绛老师居住的小区,安静、祥和,她家是该小区中唯一没有封阳台的。据钱先生介绍,这是“老人为了坐在屋里能够看到一片蓝天”。钱先生还说,杨绛对名利没有任何追求,不善也不喜应酬,她就想安安静静写作,平平淡淡度日。

见到杨绛老师时,她正在锻炼身体。眼前的老人,鹤发童颜,神清气爽。说明来意后,她找到助听器,在八仙桌前坐定,然后慢慢的和我们聊了起来。

我说:“杨老师,这么多年您一直深居简出,为人很低调啊。”

她说:低调是自然而然的事。有一年,我的新著出版,出版社有意请我召开作品研讨会。我说:“我把稿子交出去了,剩下怎么卖书的事情,就不是我该管的了。读过我书的人都可以提意见的。”她谢绝了出版社的邀请。

“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这是杨绛非常喜欢的名言。在许多朋友眼里,杨绛生活俭朴、为人低调。记者看到,杨绛的寓所没有进行过任何装修,旧式的柜子、桌子,室内虽无昂贵的摆设,却有浓浓的书香。

杨绛说:“我家没有书房,只有一间起居室兼工作室,也充当客厅,但每间屋子里都有书柜、有书桌,所以随处都是书房。我很满足于这样的简朴生活方式。”

对文化的信仰、对人性的信赖,使杨绛保持着一种达观的人生态度。杨绛表示,自己当下最重要的事,是整理钱钟书的手稿文集。低调处世的原则,潜心学术的态度,让低调的杨绛一直是中国文化的醒目符号。

胸怀宽广 知足常乐

谈到养生,老人饶有兴致。她说,百年来,她经历过很多人世变故、天灾人祸,但她却总能本着一种处乱不惊的乐观心态安然度过。

“我没有订牛奶,每天给他们亲手做豆浆。要打得非常非常细,我还会做杏仁酱,那个杏仁酱好吃着呢,我自己做豆浆,我还发明花生可以搁在里头,核桃也可以做……”说这些话时,杨绛露出了一丝孩童般满足的笑容。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才是淬炼心智、净化心灵的最佳途径。她认为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的,这种快乐把忍受变为享受,是精神对于物质的大胜利。

淡泊宁静 童心未泯

“您是知名作家,也可以多和读者交流,或者在电视上开个讲座,为什么要这样平静度日呢”我不解。

她说,“我只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关于她的作品畅销,她说:“那只是太阳晒在狗尾巴尖上的短暂间”。她说她最大的渴望是人们把她忘记。

孔子说过“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我问百岁的杨老师如今身在境界第几重。

她说:“我也不知道自己如今身在境界第几重。现在我感觉每一天都是新的,每天看叶子的变化,听鸟的啼鸣,都不一样。我每天都能从日常的生活中得到新体会。八段锦早课,感受舒筋活络的愉悦;翻阅报刊看电视,得到新见闻;体会练字抄诗的些微进步,旧书重读的心得,特别是对思想的修炼。要求自己待人更宽容些,对人更了解些,相处更和洽些……”

钱先生说,如今杨绛还常和他的两个孙女一起玩,耐心地给她们讲童话故事;和她们一起玩电动玩具,一起玩“挑绳”……如此高寿的杨绛真是童心未泯啊!

亲人离世 忘我写作

“钱钟书先生去世后,您一定很痛苦,您是怎样度过这段难过的时光呢?”她说,她决定化悲痛为力量,翻译柏拉图对话录之一《斐多》。她“试图做一件力所不能及的事,投入全部心神而忘掉自己”。

2002年冬,杨绛又定下心来写《我们仨》。她几乎是伴着眼泪写完的。钱钟书、杨绛、钱瑷“我们仨”,跃然纸上,情意昂然。“我们三人就此散了。就这么轻易地失散了。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现在,只剩下了我一人。我清醒地看到以前是我们家的寓所,其实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杨绛的写作,果真如她自己所说,是“做自己想做的事”。如此,全身心地投入超然忘我的境界,烦恼也就无从生起了。

食饮有节 坚持锻炼

杨绛严格控制饮食,少吃油腻。因此体检各项指标都合格,就是血脂偏低。于是她经常买了大棒骨敲碎煮汤,再将汤煮黑木耳,每天一小碗黑木耳,以保持骨骼硬朗,现在的她还能弯腰两手着地,这是许多人难以达到的。

杨绛习惯早上散步,过去每天坚持走七千步,现在心力渐衰,但还坚持做体操“八段锦”;她时常徘徊树下,低吟浅咏,流连忘返,吸取清爽怡人的新鲜空气。因此,杨老师虽已百岁高龄,仍是头脑敏捷,走路轻快。

百岁走来,对人生已是洞彻通透的杨绛说:“我心静如水,我该平和地迎接每一天,过好每一天,准备回家。”

她真的老了,过着一个普通老人的生活,耳朵听力有些背,视力也下降了,已经闭门谢客。总有认识或不认识的朋友打电话过去,她也会温和地聊几句,然后说她的胳膊有些酸了,让人不好意思再打扰。我想,我们真的不必再打扰,只是静静地读一读她和钱锺书的书就足够了。杨老师的笔调依然清新优雅,冷隽幽默。钱钟书、杨绛、钱瑗“我们仨”,他们性格各异,志趣相投,都将读书治学作为自己人生的追求。他们的善良、智慧和正直,他们对生、老、病、死的透彻豁达,使人深受启发,受益匪浅。

结语:人生七十古来稀,能活过百岁的人更是难得。长寿的人总有自己的养生之道,而好的习惯和心态的确可以让人受益终生,愿天下老年人也能以此为鉴,安享百年。

上一篇:跆拳道威力击破的力学分析 下一篇:揭秘古代最残忍的避孕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