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荒诞发现本真和探索幸福

时间:2022-06-04 08:08:42

在荒诞发现本真和探索幸福

【摘 要】《局外人》中作者向我们展现了一个荒诞世界和荒诞人在一个具有固定模式的道德标准和社会规范的世界里的生存方式。一个荒诞之人在一个所谓常人的世界中,拒绝那些除生存之外的所谓情感寄托、信仰、无视常人社会中的纲常制度,他认为一切均与自己无关,什么都无所谓,在死亡面前表现出的异常平静并且希望众人为他的死亡呐喊,就是这样一个荒诞的人物,在加缪的笔下赋予了他更多哲学意义,他肩负着加缪对于在荒诞中寻找出路的一个最佳阐释。本文将通过对加缪随笔《西绪福斯神话》中能理解的一些关于荒诞感的观点进行理解分析,并将加缪的《局外人》主人公在书中所表现荒诞行为以及在死亡面前做出的反击荒诞、蔑视死亡的观念进行浅谈和认识。

【关键词】荒诞之感;哲学与小说;局外生活;荒诞人的死亡

一、荒诞之感

加缪对荒诞的定义,在《西绪福斯神话》的荒诞与自杀中指出“一个用歪理来解释的世界,还是一个熟悉的世界,但是在一个突然被剥夺了幻觉和光明的宇宙中,人就感到自己是个局外人。这种放逐无可救药,因为人被剥夺了对故乡的回忆和对乐土的希望。这种人和生活的分离,演员和布景的分离,这是荒诞感。” ①另外,在荒诞的墙一节中也提到:“时间支配着我们,但是有些时候我们必须支配时间。人发现他自己已经三十岁了,他有了自己的位置。他承认他处于一条曲线的某一点上,而这条曲线已表明是要跑完的,他自身归属于时间,从这种攫住他的恐惧中,他认出了自己最凶恶的敌人。明天,他希望着明天,可他本该是拒绝的,肉体的这种反抗,就是荒诞。” ②这是加缪眼中的荒诞,在人类世界中,人渴望理解世界这个愿望与世界本身所存在的不可知性,人类渴望永生,但死亡确实注定的。正如人渴望看到明天,但却惧怕明天,因为明天只是离死亡又更进一步一样,荒诞便产生了。在加缪的观点里,如何面对荒诞又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在西绪福斯神话中加缪的观点可以看出,在荒诞面前他并不支持生理上的自杀。“自杀就是招供,招供他已经被生活所超越或者他并不理解生活。自愿的死亡,意味着承认,甚至本能的承认这种习惯的可笑性,承认或者没有任何深刻的理由,承认每日的骚动之物理性和痛苦之无益。自杀作为荒诞的一种解决的确切手段。但是荒诞一定要求通过希望或者自杀解决它吗?”生理上的自杀是与荒诞的彻底隔绝,意味着人的取消,而一切就完全无意义了。

他也不支持哲学上的自杀,在思想的信仰中,为了逃避荒诞而把荒诞神化或者说是上帝化。不可能掩盖明显的事实,不可能通过否定荒诞的方程中的某一项来取消荒诞。哲学上的自杀在加缪看来也并非一个明智的选择。

加缪从荒诞的发现中推出三种后果:一、挑战,也就是反抗。二、自由,行动的自由三、激情;这三种后果导致一种行为准则:“即重要的不是生活得最好而是生活得最多。” ③

要义无反顾的生活在其中,竭尽所能,反击荒诞。这就是加缪所面对的荒诞,正如他眼中称赞的西绪弗斯,面对着最无用最无望的惩罚,他用对神的轻蔑,对死亡的仇恨,对生命的激情,勇敢的反击虚无的荒诞。在荒诞中寻找着幸福,“登上顶峰的斗争本身足以充实人的心灵。要与荒诞共呼吸,承认它的教诲并寻出其血肉,在这方面,最典型的荒诞的快乐,就是创造。” ④

二、“局外人”默尔索的荒诞生活

小说分成两部,第一部在描述这主人公默尔索在日常生活是多表现出来的荒诞,他完全是一个生活在自己的行为准则规范中的人,他在面对世俗对关注的亲情、友情、爱情、事业等这些有这世俗规范和评判标准的东西面前所表现的无谓,让默尔索成为了一个生活在“常人”世界中的“非常人”。他在挑战他所面临的生活,用一种人性脱去世俗外套的本真来挑战荒诞。小说的第二部,是关于默尔索在外出海滩上误杀了一位阿拉伯人被捕之后,开始的一系列审判、、调查等。在这里默尔索依然保持着他的荒诞和“局外”蔑视着罪行、惩罚和死亡。

小说中多个情节让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得不提的便是开篇。主人公默尔索参加自己母亲的葬礼。“按照法国的传统道德规范,任何在母亲下葬时不哭的人都有被判处死刑的危险。”但在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关于亲情,默尔索根本不知道自己母亲是什么时候死的“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昨天,我不知道。”在母亲的灵堂前,他抽烟喝咖啡,拒绝看母亲遗体,在母亲下葬的那天,理智而清醒并没有表现出一个孝子应该有的悲痛,在书中一直提到的只有那火辣的太阳晒得这片地方直打颤,既冷酷又无情,又令人疲惫不堪。关于枪杀案,他在无意中开枪杀死了阿拉伯人,但事实上他根本不知道自己怎么开了枪。“我只觉得太阳扣在我的头上,那把刀刺痒的刀锋总是隐隐约约地对着我。滚烫的刀尖穿过我的睫毛,挖这我痛苦的眼睛。”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走向了所谓的苦难之门。

他的反抗并没有因此而结束,在被捕和审讯中,默尔索依旧用自己的思想把这些事实上本来与他有着密切关系的事件中剥离开来,这就是他的荒诞。在调查开始至道审判的整个过程中,默尔索没有表现出任何的恐慌,他甚至几乎忘了自己杀过人。“出去的时候,我甚至想伸出手来跟他握手,幸亏我及时地想起来我杀了一个人。” ⑤这让我们觉得似乎很可笑,很荒唐。他蔑视着死亡,一切又有什么呢?总有一天,所有的人都会被判死刑。就是这样的蔑视,使他在死亡面前表现出从容和坦然。面对死亡的异常平静,对世界的动人的冷漠希敞开了心扉。希望众人为他的死亡呐喊。而他,在反抗中找到了归宿。

三、在荒诞发现本真和探索幸福

作者向我们所展现的默尔索是一个完全离经叛道,脱离世俗的荒诞人。他在颠覆着我们世俗所接受的道德标准、情感规范、法律正义以及等传统观念。他在行为到思想都在反抗着这个世界。加缪“确信一切解释原则的无用,坚信感性的表面所具有的教育信息。”在这一点上,作者正是秉着这样一个原则,他用平淡的语言,缓慢的语速,排除了强烈的感情宣泄,用一种极其淡然的笔调向读者展示了一个“非常人”的生活,我们暂且可以把这个主人公视为加缪对自己荒诞哲学的一个具体化典范。在我眼中,默尔索正是一个荒诞人的代表,他的行为,他的细想,他处事的态度。这一切完全符合加缪所提出的“演员与布景的分离”默尔索作为一个荒诞的“演员”他完全不处于自己所在的环境中,他自己把自己脱离,他漠视一切所谓的准则,演绎着自己的本质而抛弃道德的为伪装。他坚信“明天不一定比今天更好”因此,他选择反抗而非顺从。从这一点来看,我们是否可以把默尔索看作是人性的本真?他脱去自己世俗的外衣,坚强的生活在这个完全世俗的世界里。因此,边缘化、被道德生活所排斥是他的必然结果。

正如加缪眼中的西绪福斯是荒诞的英雄一样,默尔索选择的是反抗是蔑视,社会抛弃了他,然而默尔索宣布:“我过去曾经是幸福的,我现在仍然是幸福的。”“未来的生活并不比我已往的生活更真实”,只有义无反顾、尽其所能的生活才是面对荒诞的归宿,没有蔑视征服不了的命运。也正是这样,西绪福斯才是幸福的,而默尔索拥抱死亡才被视作幸福的坦然。

【参考文献】

①②④(法)加缪著,郭宏安等译.《西绪福斯神话》//《加缪文集》[M].译林出版社,2001.

③郭宏安.荒诞·反抗·幸福——加缪《西绪福斯神话》译后[J].读书,1987(01).

⑤(法)加缪著,郭宏安等译.《局外人》//《加缪文集》[M].译林出版社,2001.

上一篇:试论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现状及发展措施 下一篇:试论《浮生六记》沈复之性别超越意识及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