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无声世界无尽的爱

时间:2022-06-04 05:31:16

献给无声世界无尽的爱

有位哲人曾说:“每一个聋哑孩子其实都是折了翅膀的天使。”

一个年轻的“义工教师”,用他那炽热的爱心,冰雪般的真诚走进了这个无声的世界,为折冀的天使插上了梦想的翅膀!他,就是郑元龙――一位来自瑞安市人民医院的29岁青年义工。

爱心,让他和慈善结缘

郑元龙是温州市龙湾区永强镇人,2002年从浙江商校制冷专业毕业后分配到瑞安市人民医院总务科任助理工程师。干的虽然是后勤工作,但瑞医院训“慈、博、缘”的深刻内涵却深深影响着他。工作之余,他喜欢上网。但和其他年轻人喜欢上网冲浪打游戏不同,从小乐于助人富有爱心的他,和四位朋友在网络上建立了一个“爱心愿望救助群”,他是群主。每天要关注救助群的最新动态。

2004年夏天,他们在瑞安慈善网上看到了贫困生的简介和救助标准,五人出资3600元资助了3名贫困学生。在随后的瑞安慈善总会组织活动中,郑元龙第一次真正地接触到了聋哑孩子。孩子们纯真的笑脸,无邪的眼神让他不由地心生怜爱。后来,通过市慈善总会同志的介绍,郑元龙又了解到聋哑学校普遍存在着教育设施落后,师资不足,学生课余生活单一等诸多难题。在市慈善总会领导的鼓励下,郑元龙决心到瑞安市聋哑学校做一名义工,利用空余时间教聋哑学生打篮球,做游戏,看课外书,做手工等等,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从开始的半月去一次,到每周去一次,再到几乎每天一下班就往聋哑学校跑,郑元龙成了聋哑学校里最勤奋的义工。

2006年12月的一天,聋哑学校的校长林金翠找到了他。原来教数学的女教师怀孕待产,学校却因为老师的工资待遇偏低而一直找不到合适的代课老师,校长万分焦急。当她看到这位如此“敬业”的义工,心里突然有了主意――何不让这位年轻人试试?在查阅了郑元龙的档案后,老校长终于下了决心。从此,郑元龙就成了瑞安市聋哑学校的一位“编外教师”。

真诚,让他成为聋哑学生的“孩子王”

郑元龙将要担任的是聋哑学校8年级数学课程的教学辅导工作。其实,郑元龙答应老校长做“编外教师”时,心里也是忐忑不安的,但他不忍拒绝老校长眼中的那份信任和期待。他想自己只能是“赶鸭子上架一一豁出去了”!

首先他要过的是语言关。平时和聋哑学生进行课外活动,只要简单的一些手语,再加上自己的肢体语言,学生基本上都能明白。但今后要给他们上课,可就不能这么简单应付了。郑元龙决心要学好手语。他回家立即看书查资料,上网看教学,对着镜子比划……他给了自己一周的时间攻关。一周后,郑元龙满怀信心地来到学校。但奇怪的是,上课时,学生们好像看不懂,不能完全明白他的意思。咦,这是怎么回事呢?他焦急困惑时,一位腼腆的小女生递上一张纸条:“老师,我们平时用的都是瑞安本地的手语,和你的有些不一样。”郑元龙恍然大悟。唉,真想不到这手语也有普通话与方言之分啊!这回他变聪明了,直接向他的学生请教。很快,郑元龙的手语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能应用自如了。

解决了语言交流问题,郑元龙觉得自己的教学水平亟需提高。于是,他从此放弃了自己的休息时间,拒绝了社会活动,啃书本、查网络,广泛吸取残障教育经验;他又主动向学校里的老教师求教,从他们的实践经验中去淘金。听课,学习做课件,一丝不苟。慢慢地,他觉得自己站在讲台上越来越像一个真正的教师了。

但同时,他也发现了新的让他头疼的问题。聋哑学生好像对他这位半路出家的老师不以为然,上课迟到,不认真听讲,作业拖拉等等时有发生。郑元龙想起了聋哑学校老校长对他说过的话:“爱是师德的核心。教师要在不懂得被爱的孩子的心田里灌输雨露,滋长爱心,使孩子愿意和老师彼此接纳,达到师生互爱,从而发挥爱的力量。”金玉良言使他茅塞顿开一一用自己真诚的爱去获取孩子们的信任,这就是最好的方法!

那些日子里,他在医院上了夜班也顾不上休息,一有空就往学校跑。改变教学思路,丰富课堂内容,自掏腰包买零食买习题买课外书,还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把自己在医院做维修工作时多余的废旧材料,改造成了实用的实验器材。学生们逐渐对他刮目相看。

郑元龙还邀请他们来家中作客。学生们一到他家,就仿佛进入了乐园。上网、看电视,看杂志,还有的帮忙淘米洗菜……忙个不停。租住的房子虽然不宽敞,但温馨自由的空气让孩子们觉得快乐无比!“开饭了!”哦,忘了买饮料,下楼买去!当郑元龙提着两大瓶雪碧上楼时发现,正值青春期的孩子们早已经将桌上的饭菜扫荡一空。好吧,再下楼买菜!当他再次回来,两大瓶雪碧又已经喝了个底朝天!大家互相对视,哈哈大笑!天真无邪的童心全写在脸上!郑元龙心中不禁涌起了一股暖流。他感到孩子们是多么可爱,对他们无论多么好都不过分。当夜,郑元龙就是他们的“孩子王”!乐了!“疯”了!

学习,生活上的贴近,拉近了他和孩子们心与心之间的距离。他们开始“谈”天“说”地,“辩”古“论”今,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学习方面也逐渐走上了正轨。

有一天,当郑元龙再次给学生们带来习题课外书时,有个学生问他:“老师,你经常给我们买书,买东西,你在这里一个月有多少工资呀?”

当她得知郑元龙做的是义工,没有一分钱的报酬时,小女孩流泪了……

当感动转化为一种力量时,它的能量是巨大的。学期结束,全班数学平均分91分,名列年级第一。连校长也对郑元龙竖起大拇指:“真想不到‘编外’的比‘编内’的还厉害!”

每年5月是聋哑学生毕业的时间,郑元龙总是最忙。他不仅要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还主动帮助毕业班老师进行心理辅导,既当老师又当哥哥。他还学习了摄影,买来了相机,给大家拍了很多照片,并利用自己的电脑特长,为毕业班学生制作了一本本精美的电子毕业纪念影集,并配上文字优美的注解,方便大家上网浏览。看着电子影集中自己率真的形象,学生们对他竖起了大拇指,高兴得手舞足蹈!郑元龙说,这是他最欣慰的时刻。

责任,让他努力做学生们心中最温暖的“太阳”

“我最喜欢郑老师,因为他经常坐下来和颜悦色地和我谈心。”学生小芬兴奋地在纸上写着。

郑元龙似乎有一把能打开聋哑学生心门的金钥匙。聋哑学生大多性格内向,孤僻。特别是高年级的聋哑孩子,进入青春期以后,甚至与自己的父母都不交流。而郑元龙却总是能帮助他们卸下沉重的心理包袱,点燃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他的谆谆教导像雨露甘泉,滋润着聋哑学生干涸的心田,让他们的内心充满生机。

小芬是一个文静内向的女孩,平时学习成绩十分优秀。但每次面临重要考试都特别紧张,常常发挥失常。郑元龙很疑惑,抓机会经常 约她见面谈心。逐渐了解到小芬虽然家境优越,父母也对她疼爱有加,但是父母又十分爱面子,来了客人总叫她躲在房间里,这令她觉得很自卑,也就常常不能很好地肯定自己。郑元龙不断开导她,讲自己升学时的故事,谈自己和父母的相处,用自己的例子为她“减压”。同时,他又跑到小芬家中,与她父母进行了沟通。

心病还要心药医。父母终于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给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了伤害,后悔不已。他们真诚地向女儿道了歉,也打开了女儿心中埋藏已久的心结。小女孩的脸上绽放出美丽的笑容!

其实,每个聋哑孩子的身后都有一个不为人知的辛酸故事。在与聋哑学生接触的几年时间里,郑元龙深深地体会到了他们内心的苦痛和坚强,同时他也感受到自己作为一个新时代知识青年身上所背负的责任!

他深知,每个家庭都是社会的一个细胞,每个人又是家庭的一个细胞。只有家庭和谐了,社会才会和谐。要教好特殊学生,只有爱心是不够的,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对残障孩子来说,真正的教育是人格教育,即教会他们怎么做人,如何回报社会。在学校支持下,郑元龙决心通过开展各式各样适合聋哑学生年龄特点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培养他们融入社会生活的能力。多给孩子创造展示自我的舞台,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体验成功的喜悦,克服自卑,树立自信,正确面对困难与挫折,笑对人生。郑元龙坚信,自己所做的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周末,郑元龙经常带学生出去散心,带他们走出自己的狭小天地,为他们提供接触社会的机会。

爬山――是他们最钟爱的一种。流着汗,喘着气,站在山顶,俯瞰瑞安城的美景,将心情放松,将忧愁放下!一次次的登顶,一次次的超越,一次次的释怀!孩子们总是能在郑老师的眼中读到那份良苦用心!

他还通过朋友联系到市区一家有名气的健身房,软磨硬泡做通老板的思想工作,为他的聋哑学生争取到免费锻炼的机会。当他带着学生走进健身房,同学们都非常激动。这是他们平生第一次来到健身房!看到各式健身器材一字儿摆开,大家都爱不释手,玩到天黑才难舍地离开。

郑元龙还常带着他们逛商场,吃肯德基。有一次,当他们一起边打手语边走进一家便利店时,店里的服务员嘀咕了一句:“来这么多哑巴,该不会是小偷吧?”郑元龙听到了,他正色地对店员说:“他们不是小偷,他们是我的学生!”

面对社会的歧视和误解,郑元龙总是这样开导他的学生:“命运既然已经安排我们是聋哑人,就应该正视这个现实。学会接纳自己,更重要的是要不断地完善自己,要付出比别人多几倍甚至是几十倍的努力。同时也应该懂得欣赏自己,肯定自己。只有自强不息,才能赢得成功和别人的尊敬!”

现在已经考上南京市聋哑高级中学的金秀建,是郑元龙最得意的学生。他学习成绩优异,性格外向,又酷爱体育。但在郑元龙刚刚接触他的时候,他还是一个沉默寡言、整天郁郁寡欢的男孩。郑元龙发现,他假期从不回家。难道他家里有什么事?郑元龙一定要上他家里看看!走进金秀建的家,郑元龙的心流泪了……家徒四壁,这哪像是个家呀!金秀建的父母都是聋哑人,没有正式工作。父亲又喜欢赌博,赌输了常拿他出气。奶奶虽然爱他,但年龄大了,对秀建已力不从心了。从此,郑元龙对金秀建更多了一份关爱。

明媚的阳光照耀在桐溪水库的水面上,波光粼粼。春游的游艇上,秀建心情特好,他用手语说出了心里话。原来在他的心里,一直有一个冠军梦……他说,每当看到残奥会上升起五星红旗,心中总是充满了感动。

“郑老师,我想去参加残疾人运动会。”

“好啊!短跑是你的强项啊!”

春游回来后,聋哑学校的操场上就能经常看到师生两人勤奋的身影。郑元龙的制冷工作是三班倒的。为了陪秀建练习跑步,他进行了调休。每个周日,他都要和秀建在一起。

终于,2008年10月,在嘉兴市举行的浙江省残疾人运动会上,传来了令人振奋的好消息!

“我获得了百米短跑第二名。感谢老师帮我实现了梦想!”获奖后的第一时间,金秀建给郑元龙发来了短信。

泪如泉涌。郑元龙用这种人类最原始的方式来庆贺学生的成功!

此后,金秀建变得更加勤奋上进,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

2009年6月底的一天,再过半个月,金秀建所在的九年级毕业班就将迎来升学考试。偏偏在这个骨节眼上,他收到了金秀建发来的短信:“老师,我不想考了。经济条件不好,我不能再拖累你们了!”

郑元龙下班后,饭也顾不得吃,就匆匆赶往学校。师生之间展开了激烈的思想交锋。手语,有时无法完全表达心意,他们就用文字补充。郑元龙苦口婆心,循循善诱。不到一小时,课桌上堆满了一叠叠的字条。最后,郑元龙胜出。

金秀建说,郑老师用海伦・凯勒,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故事说服了他。

海伦是美国20世纪著名的盲聋女作家和演讲者。她凭借坚强的意志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大学教育的盲聋人。

“我太自私了。在困难面前,我丧失了前进的勇气。听了郑老师的劝导,我决心考上好学校,决不辜负学校和老师们的培养。”

纸条上的文字工整、有力,一笔一划,述说着聋哑孩子心中的坚定和希望!

终于,金秀建实现了自己的诺言,考上了南京市聋哑高级中学――这所华东地区最好的聋哑学校。

郑元龙去金秀建的老家,做通了亲戚们的思想工作,解决了秀建学习期间的部分生活费用。他又送秀建到南京,在学校里为他争取到了助学金,解决了学习上的后顾之忧。

如果说,聋哑学生是一棵棵小草的话,那么郑元龙,就是他们成长中温暖的太阳!

坚持,让他收获感动和爱情

从2006年至今,郑元龙坚持了整整四年。四年来的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四年来的风雨无阻,郑元龙用他的执着和信念书写着自己不平凡的人生篇章!

记不清,自掏腰包为聋哑学生买了多少本习题课外书,做了多少实验材料;

记不清,自己带领聋哑学生爬了多少次山,进了多少次健身房;

记不清,自己多少夜在灯下研读心理学,记笔记作课件;

记不清,自己多少次亲自下厨,为学生烹饪可口的佳肴;

记不清,自己家访了多少学生家庭;又给多少学生做过心理辅导……

这些郑元龙都已经记不清了。但他却清楚地记得每位学生的名字,记得他们的家庭情况,记得他们每人的特长,记得他们给予自己的每一个美好回忆!

忘不了每年教师节收到鲜花时的喜悦;忘不了劳累生病时孩子们眼神中的那份关切;也忘不了生日时调皮鬼们制造的连连惊喜;更忘不了学生获奖时自己眼角淌下的滚滚热泪……

郑元龙说:“和聋哑学生相处,更多的时候,我觉得其实不是我在感动着他们,而是他们在感动着我。聋哑学生虽然有时会比较敏感,但他们很懂得关心别人。他们也很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见解。”

2010年的10月1日是郑元龙订婚的大喜日子。说起自己美丽的未婚妻,郑元龙说,这还得感谢“慈善”这位“红娘”!原来,他的未婚妻詹素琴是瑞安市马屿镇一中的一名科学教师,也是因为到聋哑学校做“编外教师”,才认识了郑元龙。同样炽热的爱心,共同的理想和信念让这两颗年轻的心越走越近,终于擦出了爱的火花!

郑元龙开玩笑说这是他做义工的“意外收获”。市慈善总会的张益老师得知此事后也和他开玩笑:“现在找到了志同道合的爱人,高兴不?不会再怪慈善耽误了你的终身大事了吧,哈哈!”同时,他又是这样评价郑元龙的:“做慈善,捐款捐物的人很多,像郑元龙这样真正付诸行动的还不是很多;做慈善,有行动的一天两天很多,像郑元龙这样常年坚持下来的实在难能可贵;做慈善,有为名利作秀的,像郑元龙这样不求回报的很值得宣扬。慈善事业太需要这样了不起的年轻人了!”

是的,正是有了像郑元龙这样有爱心和责任心的年轻人,我们的慈善事业才会呈现出勃勃生机!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郑元龙的故事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传扬,同时也感动着越来越多的人……

上一篇:爱心温州.情满瓯越 下一篇:“兴业证券”节省上市庆典费用支持灾区加快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