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第三季度全肠外营养处方分析

时间:2022-06-04 03:38:31

我院第三季度全肠外营养处方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我院全肠道外营养处方,为我院全肠道外营养处方提供参考。方法统计我院2013年第三季度全肠道外营养处方对其处方配比及使用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我院2013年第三季度全肠道外营养处方798份,处方基本符合规范,不合格处方58份,占总处方数的7.27%。结论我院2013年第三季度全肠外营养处方经过药师审核把关,进一步保证了处方的合理性,提高了临床营养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全静脉营养液(TPN);处方分析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5.640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2901-02全肠外营养(total potential nutrition,TPN)是指通过静脉输注直接为自身消化系统障碍患者,提供日常所需的糖,脂肪,氨基酸,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等营养要素的一种治疗方式[1]。由于全肠外营养液是多组分、预混合、一袋式静脉输注的营养液体,其在组分配比,成品稳定性,个体化方面存在着特殊要求[2]。自2012年6月,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正式成立以来,通过电子审方平台,我院所有的全肠外营养液处方都须通过药师审核才能配置。为进一步规范我院全肠外营养支持,现将我院2013年第三季度全肠外营养处方分析如下。

1资料统计与分析方法

1.1数据来源我院2013年第三季度全肠外营养处方共计798份。

1.2分析参考文献《肠内肠外营养学临床指南》、《危重患者营养支持指导意见(草案)》。

2结果

2.1全肠外营养使用科室分布肝脏外科167份(20.93%)、周围血管科145份(18.17%)、腹腔镜内分泌外科128份(16.04%)、肿瘤外科98份(12.28%)、血液肿瘤科76份(9.52%)、神经重症监护室66份(8.27%)、肿瘤内科63份(7.89%)、特需病房48份(6.02%)、新生儿科7份(0.88%)。

2.2TPN处方组成不合理情况存在不合理用药处方张数58份,占总处方数的7.27%。不合理处方情况见表1。

不合格类型处方份数总处方数占比存在配伍禁忌30.38%糖脂比70.88%热氮比101.25%电解质用量151.88%维生素用量50.63%丙氨酰-谷氨酰胺用量182.26%由表1我们可以看到,处方不合理情况主要有:存在配伍禁忌,不合格处方3份,占0.38%,糖酯比不合理,不合格处方有7张约占0.88%,热氮比不合理处方10张。约占1.25%,电解质用量不合理处方15张,约占1.88%,维生素用量不合理处方5张,约占0.63%,丙氨酰-谷氨酰胺用量不合理处方18张,约占2.26%。

3讨论

3.1存在配伍禁忌在统计中我们发现,有3份处方开具时,出现了组分存在配伍禁忌。其中有一份处方同时包含维生素K1与维生素C,经过沟通医生误以为肠外营养袋液体体积较大,二者即使存在配伍禁忌亦可混合。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维生素K1具有氧化性,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二者若混合于同一体系内即可发生化学反应,而不会因为液体体积大而避免反应。

3.2糖脂比不合理葡萄糖是人体重要的供能物质,而脂肪除了提供热量外,还能为机体提供必需脂肪酸[3]。单一使用脂肪乳或葡萄糖供给热量,均会给患者的治疗带来不利的临床结局。在TPN处方设计中二者一般供热热量比例范围是1:1-3:1。为保证全肠外营养液的稳定,葡萄糖的最终浓度应不大于23%。在统计中,大部分处方采取了较为合理的糖脂比例,但我们也发现临床医师在开列个别处方时没有注意采用合适的糖脂比。

3.3热氮比不合理氨基酸是人体合成蛋白质的重要原料,在能量供给充足的情况下,氨基酸可进入组织细胞,参与蛋白质的合成代谢。健康人体对氨基酸基本需要量为0.8-1.0g・kg-1・d-1[4]。热氮比值是为保证氨基酸得到充分有效利用,在处方设计和审核中应该注意的一个比例值,一般情况下热氮比为100-200kcal:1g。[5]在统计中我们发现,热氮比不合格处方10张,其中2张处方热氮比过低,8张处方热氮比过高,这表明我院在近期全肠外营养液处方主要存在氨基酸用量不足和热氮比过高的现象。

3.4电解质用量不合理在全肠外营养液处方中,一价阳离子浓度应小于150mmol/L,镁离子浓度小于3.4mmol/L,钙离子浓度小于1.7mmol/L[5]。K+、Na+等1价的金属离子虽然作用较弱,但如果达到一定高的浓度,也会产生“破乳”。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血电解质监测结果,计算电解质补充量,而欠缺考虑营养液中离子浓度对营养液稳定性的影响。

3.5维生素用量不合理成人每日所需维生素量通过静脉补充没有确切的剂量,一般按口服量计算。目前,市场上的维生素制剂多为复方制剂一般1支剂量已经足够患者1日的需要。不应过量使用,以免带来副作用。

3.6丙氨酰-谷氨酰胺用量不合理适当剂量的丙氨酰谷氨酰胺应用于全肠外营养支持,能明显改善患者氮平衡,提高患者免疫力,降低感染率,缩短病程,减少住院天数。一般推荐丙氨酰谷氨酰胺剂量0.35-0.57g・kg-1・d-1[5](按谷氨酰氨计算)。统计中,我们发现部分处方虽然含有丙氨酰谷氨酰胺,但使用量太低,不能获得应有的疗效。

参考文献

[1]蒋朱明,蔡威.临床肠外与肠内营养[M].第1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10-15.

[2]吴肇光,吴国豪,靳大勇.实用临床营养治疗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85-113.

[3]孙琼华,黎海花.脂肪乳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J].药学服务与研究,2007,7(1):79-801.

[4]张炜,郭龙.复方氨基酸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J].中国药师,2006,9(7):651-652.

[5]赵世峰,杨波.我院全肠外营养处方质量分析[J]江西医药,2007,42(9):825

上一篇:孟州市6299份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档案分析 下一篇:对妇幼保健院科室绩效核算运行结果探讨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