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培酮与舒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时间:2022-06-04 12:01:01

利培酮与舒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摘 要:目的: 比较利培酮与舒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我院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患者92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采用利培酮治疗,对照组采用舒必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分(PANSS)、阴性症状量表评分(SANS)、不良反应及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PANSS量表和SANS量表各项评分及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 阴性症状 利培酮 舒必利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症状群所组成的临床综合征,发病率较高,约占住院精神病人的50%,属重性精神病,目前病因尚不明确,但与个体心理的易感素质和外部社会环境不良因素密切相关,主要表现为感知觉障碍、思维障碍、情感障碍、意志和行为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等,患者一般意识清醒、智能基本正常[1]。精神分裂症具有较高的致残性,病情复杂,病程较长,病情迁延不愈,呈反复发作、加重或恶化,部分患者向慢性综合征发展,出现衰退及精神残疾。在慢性阶段主要临床表现为思维贫乏、情感淡漠、意向减退、动作迟缓和社会退缩,这些症状被称为“阴性”症状。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治疗较为困难,预后较差,给患者及其家属造成极大痛苦,加重其家庭负担[2]。本文分别采用利培酮与舒必利对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进行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4年3月收治的92例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患者,均符合CCMD-3(我院使用的诊断标准为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经阴性症状评定量表及阳性症状评定量表评定,有两个及两个以上阴性症状群,且排除有严重躯体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药物依赖、妊娠及哺乳期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6例,男24例,女22例,年龄16-61岁,平均(35.1±4.2)岁,病程5个月-17年,平均(7.4±2.1)年,SANS总分为(63.1±6.9)分;对照组46例,男21例,女25例,年龄17-651岁,平均(36.4±3.9)岁,病程6个月-15年,平均(7.1±1.9)年,SANS总分为(62.3±7.2)分。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或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入院前服用精神药物患者停药1周作为清洗期,未服药患者直接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利培酮进行治疗,起始剂量为1-2mg,分早上、晚上两次服用,根据患者具体情况,2周内增加药量至4-6mg,平均(4.58±1.84)mg;对照组患者给予舒必利治疗,起始剂量为100-200mg,分早晚两次服用,根据患者病情及反应,2周内增加到600-1000mg,平均(755.62±146.86)mg,两组患者均以8周为1疗程,治疗期间不服用其他抗精神药物,用若出现锥体外系反应可服用安坦、心得安,有睡眠障碍者可给予苯二氮卓类药物。

1.3 观察指标判定方法

统计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PANSS量表、SANS量表各项评分和总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疗效。疗效判定:以SANS评分减分率评价临床疗效,SANS减分率≥80%为痊愈,50%≤SANS减分率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为σ=0.05。

2 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阳性因子、阴性因子、一般精神病理及PANSS总分分别为(10.17±3.13)分、(12.19±5.22)分、(21.49±5.52)分、(43.62±4.82)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

表1 两组治疗后PANSS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用药后SANS量表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治疗后SANS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3%,对照组为63.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0.4%,对照组为60.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相关研究发现,其阳性症状多与中脑边缘系统多巴胺(DA)功能亢进有关,阴性症状主要是由额叶及额前叶皮质多巴胺(DA)活性下降及5-羟色胺(5-HT)异常所致,是精神分裂症慢性化的重要标志,也是认知损害及功能缺陷的主要原因[3]。

舒必利为多巴胺受体亚型阻滞剂,为传统抗精神病药物,其左旋体具有抗精神病作用,可选择性阻断中脑边缘系统的多巴胺受体,增加DA更新,从而改善患者注意力,缓解阴性症状,但对黑质纹状DA通路及中脑-垂体漏斗结节DA通路影响较大,与α1、H1、M1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长期服用,易出现震颤、体重增加、头昏、血象异常等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4]。利培酮为苯并异恶唑衍生物,由氟哌啶醇发展而来,为二代抗精神病药物,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一线药物,具有D2和5-HT2受体阻滞作用,通过阻断5-HT2受体,解除5-HT对DA的抑制反应,使前额叶DA脱抑制释放,激动多巴胺D1受体,进而缓解阴性症状;同时降低中脑边缘系统的DA、5-HT活性,改善阳性症状,且对H1受体的作用较弱,避免体重增加,但患者易出现失眠现象[5]。

患者服用利培酮后,PANSS量表和SANS量表总分及各项评分均明显降低,且显著低于服用舒必利的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

参考文献:

[1]傅朝辉,易伟.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应用利培酮治疗的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10,10:101-102.

[2]周,陶领钢.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9):972-973.

[3]李启斌,李广林.齐拉西酮与舒必利治疗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对照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30):3248-3249.

[4]陈丽艳,刘湘林,何娟辉.齐拉西酮与舒必利治疗首诊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疗效观察[J].医学临床研究,2012,29(6):1202-1203.

[5]王俊仙.利培酮合并舒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疗效观察[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6):651-652.

上一篇:替罗非班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临床... 下一篇:原发性胆囊癌20例诊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