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应处理好“四大关系”

时间:2022-06-04 11:55:51

备课应处理好“四大关系”

摘 要: 备课是为了辅助教学、为了给学生带来精彩课堂教学而准备的,并且备课内容要更新,教学方式要转变,教学理念要更新,帮助学生提高综合能力,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目前,我国的新课程改革正在逐步推行,在教育教学的理念、方式及教学内容方面都在不断地更新中。基于此,本文针对备课应该处理好的“四大关系”展开详细的研究和讨论。

关键词: 新课程 备课 “四大关系”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和发展,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内容、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模式是每一个教师面临的新挑战。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创造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处理好“四大关系”是新课改理念在学生教育教学中的深入贯彻与落实,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分析能力。由此可见,教师处理好备课关系是课堂教学的关键,是广大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中最重要的课题。

一、备课与教案的关系

在备课的过程中一定要处理好备课与教案之间的关系。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应该成为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研究者,做教育教学课程资源开发的开发者,对此,教师一定要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打破常规,摒弃原来的狭义观念,认真贯彻和落实新课改的要求,树立全新的备课观。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该整合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模式,通过适当的情景教学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引导和启发学生思考,不要被教材束缚,摒弃陈规、打破传统、大胆创新,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主观创造能力。教师要创新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方法,为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的和谐构建提供重要的教学途径。

二、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的关系

在备课的过程中一定要处理好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之间的关系。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外乎两种:一种是接受学习模式,另一种是探究学习模式,这两种学习模式各有各的优缺点。接受学习模式的优点是让学生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学到比较多的知识,缺点是学生在接受学习过程中严重影响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并且学生对短时间内学到的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探究学习模式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因此,教师一定要认真对待备课工作,详细分析教材,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的方式,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三、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在备课的过程中一定要处理好预设和生成之间的关系。预设就是教师在上课之前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思路进行有计划性、有目的性的安排和设想。生成就是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一种教学情境的交换,就是师生互动教学,就是在教师预设的方案中产生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等。课堂教学是预设和生成之间的辩证和统一。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往往过于追求预设,忽视课堂教学中的生成。很多教师认为,只要是完成备课内容,强调课堂教学的结构一定要严谨、语言必须精炼,准确掌握好课堂教学的进程,完成教学任务就可以,这种模式下的教学比较机械化、封闭化,学生严重缺少自主性。实际上,教师只要构建引导和启发为主的教学模式就可以,针对学生的学习内容加以引导和启发,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适时的点播,将探究式、自主式、体验式、合作式等教学方法导入课堂教学之中。

四、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阶段备课的关系

在备课过程中一定要处理好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阶段备课的关系。教师应该根据不同教学情况的发生不断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策略,不断促进教学活动的发展。换个角度讲,这个阶段就像是耕耘阶段,这一阶段的反映往往是最关键的,具有较强的个性化特点。因此,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的身心发展情况着手,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差异,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方案,重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随之就是收获期,所以这个阶段还需要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对学生知识的整体情况进行全面的掌握,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逻辑思维和应用能力的全面培养,提倡教师在每节课后必须进行教学反思。

综上所述,正确处理好备课中的备课与教案、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预设与生成及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阶段之间的关系,就能促进教师有效的开展课堂教学的反思,实现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专业化成长。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读书和思考,深切体会自身在教育教学职业生活当中的重要价值意义。

参考文献:

[1]肖川.教师:与新课程共成长.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8(1).

[2]陈大伟.有效观课议课.天津教育出版社,2010,4(1).

[3]任勇.你能成为最好的教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1).

上一篇:为数学课堂注入一泓活水 下一篇: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