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运输进展的保障途径

时间:2022-06-04 11:48:03

公路运输进展的保障途径

本文作者:赵英涛 单位:晋州市运输管理站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生态、环境等问题逐渐成了影响人们生产和生活的“瓶颈”。公路运输的可持续发展是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这就要求公路运输要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与整个交通运输系统相协调,同时要与社会资源环境呈一种动态的协调关系。然而,就当前我国公路运输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公路运输的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公路运输现存问题

纵观我国公路运输业,在社会经济全面发展方面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现存的一些“不健康”因素,也大大限制了对人们需求的满足。据笔者调研分析,现存症结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服务产品低劣。从整个公路运输业而言,尽管有巨大的运输数量,但低层次的服务无法满足现今社会对舒适、安全、快捷以及优质服务等的需求;二是竞争实力差。自从我国放开公路运输市场后,国有、集体运输企业的规模呈现明显逐渐变小的态势,而个体运输业则以居多的数量呈现过度竞争的不良市场格局。该状况在国际市场上明显不具备竞争力。三是公路运输法律法规、监督机制严重滞后。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管理的混乱以及监督的不力,导致“宰客”、垄断以及“卖客”等现象时有发生。四是市场准入、退出机制的形式主义。集中表现与过分放开,不加管制;以及市场只进不出等现象。

二、我国公路运输可持续发展的保障策略

(一)建立健全法律法规

当前,我国公路运输业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远远滞后于其发展速度。法律法规匮乏、不完善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公路运输业的发展。因此,笔者建议,国家政府部门尽快出台相关方案以查漏补缺。首先,法律法规的建立健全要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政策的调控、法律法规的约束,能够使公路运输在结构、质量、总量以及效益等多方面得到协调发展,发挥其基础、先导和促进作用,不断向可持续发展推进,进而满足社会全面经济发展的需求。建议国家,在合适的时间尽快出台《运输车辆管理条例》、《公路运输管理条例》以及《公路运输法》等。其次,市场进入和退出机制的完善。我国《公路旅客货物运输开业技术经济条件》颁布至今已有20年之久,相关条件与当今社会的发展不相适应,国家要对其尽快加以完善。从市场进入机制而言,可对车辆、场地、资金等再一次提高标准;市场退出机制方面,对于资质不达标、特重大交通责任事故等的经营者,要予以清退。

(二)强化生态,减少污染

保护环境,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是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笔者认为,该问题应该从三个方面着手去做:一是国土资源利用。公路运输的各个环节(规划、设计、建设及营运等)都要杜绝或减少对于国土资源的负面影响,如耕地的滥用、水资源的污染以及植被的破坏等;同时,要在重点区域、节点部位强化多种绿化模式的应用,以达到减噪、滞尘的效果;此外,要在公路沿线或周边加强绿化工程,以地域特色为目标,加大乡土树种的应用,采用复层混交种植模式,建设碳汇工程,注重城市内外廊道的有机密布与衔接(嵌块体),这样有利于增加绿地率、生态结构的稳定性以及各物种的潜在共存性,进而构成生态网络体系。二是为减少土地资源不必要滥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和相关技术规范不要实行“一刀切”;要以地理环境、气候等的不同,体现出相对柔性的一面。三是降低污染。大力提倡环保节能技术的研发和新产品的使用,使汽车污染最低化。

(三)加强队伍建设,营造文化氛围

队伍建设和文化氛围是维系公路运输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首先,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制度的实施。重要专业岗位要实行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制度,以确保行业要求;其次,要加强政治素养的提升。要通过政治理论学习,不断转变观念和工作作风。再次,要重视全员培训工作,效率的提升、服务质量的提高都需要有优秀的人才做后盾。员工的工作技能和综合素质直接关系到近远期目标能否实现。因此,要采取相应措施,对员工分层次、分批次展开培训工作,以提升员工的工作技能;还要针对行业特点注重对储备人才的培训,以保证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四)强化科研力度,注重产品研发

我国公路运输业的全面建设,还是要注重科技创新的应用。通过创新,在运输中应用新技术、研发新产品,用于提升我国公路运输的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可包含多种方面,如运力结构的合理化设置、智能交通运输体系以及政府信息系统等的建设与应用。此外,我国公路运输还要拓宽建设资金渠道,实施公路运输建设渠道多样化、融资多元化、多方位筹措公路运输建设资金,促进我国公路运输可持续发展规划顺利实施和推进。

三、结语

21世纪,公路运输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经济全面发展的必然需求,我国政府和公路运输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通过宏观环境和微观措施协调促进,进而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

上一篇:公路运输经济进展途径 下一篇:公路运输空载状况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