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掘业上市公司对外担保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时间:2022-06-04 10:46:04

采掘业上市公司对外担保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近年来我国发生担保业务的上市公司逐渐增加,上市公司担保现象越来越普遍,担保已成为上市公司一种重要的财务行为,是影响企业财务状况的重要指标。笔者结合我国证券市场的实际情况,从上市公司治理视角以采掘业为例,研究我国上市公司对外担保的影响因素,并就如何规范采掘业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行为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一、上市公司对外担保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上市公司对外担保的现状 随着我国提供对外担保的上市公司数目越来越多,担保数额、期限的增加,由于对外担保引发的诉讼事项把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卷入其中,致使诉讼频繁、官司不断,不规范担保正日益侵蚀着上市公司的利润,损害着广大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将上市公司推向亏损、退市甚至倒闭的境地。

根据统计数据的情况,采掘业上市公司在对外担保方面存在着以下特点:从对外担保金额来看,采掘业上市公司对外担保的金额相对较大;从担保目的来看,近几年绝大多数对外担保是为了还贷;从被担保方与本公司关系来看,采掘业上市公司主要是为其下属子公司提供担保。

(二)上市公司对外担保存在主要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对外担保金额过高,存在违规担保现象。担保金额反映了上市公司对外提供信用的力度,担保金额越大,公司所丧失的“信用资源”就越多,带来的风险也就越高。我国上市公司对外提供担保的公司数目和所占的比例有逐年提高的趋势,同时上市公司对外提供担保的金额也在不断的增加。

(2)上市公司对子公司、对控股公司担保越来越频繁。近几年来,上市公司的对外担保中对子公司的担保日益成为担保内容的一大趋势,不论是业绩好的上市公司,还是业绩差的上市公司都有对子公司的担保,而且许多上市公司对其子公司担保的金额巨大,甚至有上市公司对子公司的担保金额远远超过其净资产的50%,这是属于严重的违规担保,这样的行为会反过来影响上市公司自身的业绩。

(3)上市公司之间存在互保现象。在上市公司的互保中,许多公司对于互保对象的选择并没有严谨的标准和程序,贷款使用的随意性较大,对互保贷款的用途也没有明确规定,致使其风险性随之增加,尤其是许多上市公司对自身的担保事项不予披露;有些上市公司借助互保来规避中国证监会的监管,采取相互连环担保,迂回担保等,引发了担保圈的形成。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1)股权结构对上市公司对外担保的影响。提出假设:

H1:第一大股东性质与上市公司对外担保程度正相关

H2: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上市公司对外担保的程度正相关

(2)董事会特征对上市公司对外担保的影响。提出假设:

H3:董事会与管理层人员重叠人数与上市公司对外担保程度正相关;

H4:独立董事人数与上市公司对外担保程度负相关

(3)公司经营活动能力的指标对上市公司对外担保的影响。提出假设:

H5:资产负债率与上市公司对外担保程度负相关

H6:总资产数与上市公司对外担保程度正相关

H7:净资产数与上市公司对外担保程度负相关

(4)“特别处理”对上市公司对外担保的影响。提出假设:

H8:被特别处理(ST)与上市公司对外担保程度存在关系,尚待检验

(二)变量定义与模型建立本文采用逻辑回归的方法,对于各个指标对上市公司担保总额(模型1)、担保比例(模型2)的影响,分别建立如下回归模型:

G=B0+B1DGi+B2CEOi+B3INDDi+B4STi+B5ASi+B6OEi+B7NPRTi+

B8BSi+B9EPSi+B10YDXZi+B11YDBLi+B12POCTi+B13POPLi + B14YEARi

+ε(1)

GP=B0+B1DGi+B2CEOi+B3INDDi+B4STi+B5ASi+B6OEi+B7NPRTi

+B8BSi+B9EPSi+B10YDXZi+B11YDBLi+B12POCTi+B13POPLi+B14YEARi

+ε (2)

其中,B0为常数项,B1~B14为变量系数,ε为残差。

变量说明:G为对外担保总额;GP为担保占经审计总资产比例;DG为董事会与管理层重叠人数;CEO为董事长是否兼任总经理;INDD为独立董事人数;ST为ST处理(是-1;否-0);AS为总资产数;OE为净资产;NPRT为净利润;BS为资产负债率;EPS为每股收益;YDXZ为第一大股东性质(国家-2,国有股-1;非国有股-0);YDBL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POCT为上市类型(A股-1;AH-2;AHN-3;B股-4);POPL为上市地点;YEAR为年度(若为2006年样本,取值为1;若为2007年样本,取值为2;,若为2008年样本,取值为3;若为2009年样本,取值为4)。

三、实证分析结果

(一)描述性统计本文选择139家采掘业上市公司作为治理特征变量,对其年报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采掘业上市公司股权集中程度相对较高,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均值达到51.96%,占上市公司持股比例一半以上。(2)在控股股东中96%是国有控股,这说明国有控股在采掘业上市公司中仍然占较大比例。(3)资产负债率均值为46.88%,整体负债率相对较高,最大值达到166.61%,说明采掘业上市公司中有的公司“资不抵债”,上市公司的资产状况存在问题,以至于其对担保的整体影响程度有待检验。(4)ST处理的上市公司占6%,说明采掘业上市公司中被ST处理的公司占上市公司的极少数。(5)董事长是否兼任总经理的程度为7%,说明河北省上市公司中董事长兼任总经理的情况较少。(6)董事会与管理层重叠人数最小值为0,最大值为6,但均值为2.36,说明董事会中普遍存在“内部控制人”,至于其对担保的影响程度有待检验。

(二)线性回归分析运用spss软件处理,模型(1)、模型(2)的总体参数情况见表1。从有关上市公司对外担保总额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公式1)的参数分析中可以看出,该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效果,回归系数(R Square)为0.544,修正后的回归系数为0.488,方程存在较强的线性关系,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从有关上市公司对外担保比例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公式2)的参数分析中可以看出,该模型也具有相对较好的拟合效果,回归系数(R Square)为0.476,修正后的回归系数为0.412,方程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但是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这说明可能存在没有完整涵盖影响对外担保比例的因素的情况。由于建立这两个模型意在从公司治理角度解释对采掘业上市公司对外担保的影响因素,所以模型(1)和模型(2)是可行的。表2、表3分别为模型(1)、模型(2)的方差分析表(即F检验表)。

模型(1)中F值为9.764,F的显著性(Sig.)为0.000,表明在a=0.001水平上,采掘业上市公司对外担保情况几乎全部被解释,说明有很好的回归效果。模型(2)中F值为7.449,F值的显著性(Sig.)为0.000,表明在a=0.001的水平上,采掘业上市公司对外担保比例程度的影响因素已解释部分明显大于未解释部分,虽然没有完整涵盖影响对外担保比例的因素,但是也有较好的回归效果。通过两个模型比较可以看出,模型(1)要比模型(2)更好一些。

四、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综合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上市类型与采掘业上市公司对外担保总额在0.01水平上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与采掘业上市公司对外担保比例在0.05水平上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其担保额顺序为B股、AHN股、AH股、A股。

(2)总资产数与采掘业上市公司对外担保总额在0.01水平上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总资产数量越多,其对外担保额度越大。说明了上市公司的资金实力越雄厚、经营效益越好,越容易受到被担保方的青睐。

(3)净资产与采掘业上市公司对外担保总额在0.01水平上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说明上市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在一定程度上越大,能反映公司的规模较大、业绩较好,也侧面的反映出上市公司治理模式的合理规范。规范的公司治理会使公司在对待对外担保事项时更加谨慎,降低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

(4)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采掘业上市公司对外担保总额在0.05水平上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由于采掘业上市公司96%为国有股持,股权集中度越高的公司,发生过度担保的可能性越小,说明股东的持股比例越高,就越有动力遏制损害公司价值的行为,不愿从事大量导致信用资源流出的对外担保行为。

(5)资产负债率与采掘业上市公司对外担保比例在0.01水平上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资产负债率越高,其对外担保数额越大。资金短缺促使上市公司采用各种方式进行融资,进而增加了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行为发生的可能性。

(6)ST与采掘业上市公司对外担保比例在0.05水平上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业绩差是ST上市公司的一大主要特点。正由于业绩差,这些公司不符合市场上较高的融资门槛。因此这些经济情况不太乐观的企业更倾向于向其他上市公司提供信用担保作为交换条件,获得其他上市公司的信用担保,取得对外融资。

(二)采掘业上市公司对外担保的规范建议针对上述结论,笔者认为可从下方面着手对我国采掘业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进行规范:

(1)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对外担保的立法。证监会连续颁布的2000年的“61号通知”、2003年的“56号通知”和2005年的“120号通知”从基本上反映了我国上市公司对外担保市场在现阶段的现实需求。但证监会的与担保有关的三大通知对违规担保行为只起到了抑制作用,但未起到有效的遏制作用。因此,建议将以上通知上升为法律或行政法规,并且在现阶段颁布更加符合我国证券市场有关对外担保的相关法律法规。对于那些关对外担保存在严重问题或是没有履行关键的审议程序等行为的上市公司应该严肃处理。

(2)严格控制上市公司的负债情况。资产总数与净资产对采掘业上市公司对外担保总额影响显著,其实也反映了上市公司负债情况与对外担保总额的联系。而且资产负债率与对外担保总额也存在显著影响,这个比率越高表明上市公司资产中负债占的比例越高。结合文中的分析可知,采掘业的上市公司依然存在净资产为负却对外提供担保的情况,显然与通知不符,也说明了监管部门对违规行为处罚力度不够。因此,建议从公司的自身角度考虑,可以选择多渠道融资手段,从长远的角度看,科学、合理的规避不必要的风险;从证券市场的角度考虑,可以按照不同的筹资对象将筹资成本分成不同等级,这样也为上市公司的融资提供了多种选择方式。

(3)加强上市公司对外担保的内部控制。根据“61号通知”规定:“上市公司应当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未经公司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决议通过,董事、经理以及公司的分支机构不得擅自代表公司签订担保合同。”而现实中依然有一些上市公司在审核对外担保时程序较简易,缺乏规范性。因此,建议上市公司在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建立一个适应自身公司业务发展特点的对外担保内部控制机制,同时也要充分发挥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作用,确保独立董事的真正独立。上市公司还应建立被担保企业的档案,时刻关注被担保企业的盈利能力等各种指标,以此来提高上市公司的对外担保风险的识别能力,降低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1]宋绍清:《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性研究》,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博士论文。

[2]宋冰、张斌:《论公司对外担保中的中小股东保护》,《法学杂志》2009年第1期。

[3]陈宏:《中国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行为研究》,厦门大学2006年博士论文。

[4]陈世文、熊建设、吴静:《试论上市公司对外担保的风险及规避方法》,《企业管理》2008年第3期。

[5]汪子文、刘端、杨芳:《上市公司担保行为及财务风险的实证研究》,《金融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4期。

[6]林小驰、王立彦:《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行为的股权结构特征解析》,《南开管理评论》2007年第10期。(编辑 刘姗)

上一篇: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研发投入的价值相关性研究 下一篇:资本成本:公司理财行为的技术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