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快反旅的坐骑

时间:2022-06-04 09:27:16

“回旋镖”8×8轮式装甲平台和“台风”系列装甲平台也是本次阅兵中的两大亮点。根据俄军新面貌计划所制定的2011-2020年装备发展计划,俄军将建立以“回旋镖”平台为主要装备的中型快反旅和以“台风”平台为主要装备的轻型型快反旅,两者与“T-14”、“库尔干人-25”所构建的重型突击旅和中型突击旅相辅相成,构成未来俄军精干灵活的地面突击力量。

从BTR-80到“回旋镖”

BTR-80是前苏联1980年代在BTR-70基础上改进而来的轮式装甲输送车。1984年开始装备,1987年莫斯科红场阅兵中首次亮相。BTR-80采用密闭式全焊接结构装甲车体的承载式车身,动力/传动后置。四个驱动桥为断开式非承载桥,采用与履带装甲车侧传动减速器类似的轮边减速器。双横臂独立悬挂,液压转向,中央轮胎调压系统,气液混合制动系统,涡轮增压式发动机最大功率191千瓦。

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针对BTR-80在阿富汗战争中暴露出来的火力不足问题,发展出了装单人30毫米炮塔的BTR-80A步兵战车。BTR-80A进一步改进之后,就形成了今天俄军大量装备的BTR-82A轮式步兵战车。

BTR-80A的火力比较强,但其车重只有14吨,装甲防护仅能达到正面防北约12.7毫米中间弹、侧面防7.62毫米中间弹的水准。这样的防护对于独立执行作战任务是远远不够的。另外14吨的车重对30毫米自动炮显得不够“稳”,影响了射击精度。为此俄罗斯在BTR-80的基础上研发了BTR-90轮式步兵战车。

在设计方面,BTR-90沿用了大部分BTR-80的设计,为承载更大的炮塔和提供较为全面的防护,对底盘尺寸进行了放大。BTR-90装一座与BMP-2相同的双人30毫米炮塔,战技指标显著提高,达到与BMP-2相当的水平。同时,BTR-90的初期设计车重增加了到了17吨。为了应对车重的增加,BTR-90采用了履带装甲车的扭杆悬挂。为了解决采用扭杆悬挂带来的行驶舒适性下降的问题,BTR-90的第一、第四对车轮安装了液压减震器。在转向方面,BTR-90与BTR-80相同,皆为第一、第二对车轮转向。

BTR-90的研发一直从1994年一直持续到了2010年,期间俄罗斯对其战技指标进行了多次修改,车重从17吨一直飙升到24吨,达到了与西方8×8战车相当的地步。

然而就在BTR-90处于研制阶段的上世纪90年代,西方对于高机动轮式装甲车提出了更高要求。除独立执行作战任务外,又开始大力推行底盘通用化,即在同一轮式底盘上安装不同的武器以便于执行支援步兵作战、反坦克、火力压制等不同的作战任务。

BTR-90却无法跟上这样的潮流。有两个问题比较严重。首先是动力舱后置不利于底盘的通用化,用作自行火炮底盘时无法方便快速地补充弹药。其次是过分追求外形低矮,导致车内空间狭小,不适合安装大口径武器系统。BTR-90无论是安装BMP-3的炮塔还是125毫米滑膛炮炮塔,炮塔座圈必须高出车体一块。因此俄罗斯在2000年之后便考虑放弃BTR-90,研制全新的轮式战车。

“回旋镖”设计简析

2009年以后,俄军在研究世界先进8×8步兵战车及其通用平台的基础上,对俄军“新面貌”计划所需的8×8轮式装甲平台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彻底终止了BTR-90的采购计划。

俄军要求,新的8×8步兵战车需要将搭载步兵送到离敌人足够近的位置,并掩护步兵发起冲击,从而缩短步兵冲击距离、减少步兵伤亡。动力舱前置、载员舱后置、步兵从尾门上下车的总体布局有利于这一要求的实现。第二,必须满足底盘通用化的要求,可以方便地搭载小口径自动炮炮塔、大口径反坦克炮、压制火炮及其它功能模块。第三,必须保留具备一定的两栖性能,能在河流和沼泽地域顺利通行。

随着技术的发展,动力系统的体积已经减小了很多,前置动力舱并不会显著增加车高,为俄研制新一代8×8提供了必要条件。

从2010年2011年,俄罗斯先后考察了意大利“半人马座”轮式战车,芬兰帕特利亚公司的AMV轮式步兵战车和法国VBCI步兵战车,并与法国联合研制了ATOM轮式步兵战车。这些与西方的交流活动开拓了俄罗斯的眼界,提升了俄罗斯的研制能力。在此之后,俄罗斯新一代轮式步兵战车的研制正式开始,并被命名为“回旋镖”。

“回旋镖”选用了I型传动,其原因有以下几点:①I型传动结构简单,与BTR80/90系列有传承,有利于减小研发难度;②方便加强车底防护和防雷;③俄罗斯计划的轮式压制火炮只有120毫米榴迫炮,这种低膛压、低后座火炮对降低火线高的要求较低;④俄罗斯的轮式步兵战车不需要像VN-1那样兼顾浮渡和空运要求,不必非常严格地控制车重和体积,其尺寸和重量只要能满足伊尔-76空运即可。

“回旋镖”采用双横臂独立悬挂、电控机械自动变速箱和350千瓦级的涡轮增压柴油机。全车重量在25吨左右,公路最大行驶速度95千米/小时。在加挂复合装甲后,“回旋镖”可以达到正面防30毫米脱壳穿甲弹,侧面防14.5毫米机枪弹的水平。目前已经装备俄军的“回旋镖”有安装30毫米炮武器站的步兵战车型、12.7毫米机枪遥控武器站的装甲输送车型。

两者的武器站基本可以和“库尔干人-25”通用。在未来,将出现采用“回旋镖”底盘的2S25轮式125毫米突击炮和2S31轮式120毫米自行榴迫炮。

“台风”装甲车

“回旋镖”的底盘通用化虽然解决了中型“快反”旅主战装备问题,但价格不低。如果将自行防空系统、部队指挥通信系统等等其他辅助装备也安装在“回旋镖”上的话,对于目前的俄罗斯来说有些昂贵。普通越野车辆的防护性上又不能满足要求。于是俄罗斯提出了低成本中型装甲输送车的需求,以搭载防空、控制平台等装备与“回旋镖”协同作战。同时低成本的中型装甲车可以作为轻型旅的作战载具,用以完成快反、反恐、维和等低烈度任务。

“台风”装甲车将包括24吨级的6×6和8×8中型车和14吨级的4×4轻型车。前者主要用来担负兵员输送或承载一线指挥通信所,也可以作为轮式自行防空系统、155毫米自行火炮的底盘等。后者则用来担负武装巡逻、侦察等任务。目前有两家企业参与了“台风”的研制中,分别是卡玛兹公司生产的“台风-K”和乌拉尔厂生产的“台风-U”。

两种车辆加挂附加装甲之后,可以达到全向防14.5毫米机枪弹的能力。“台风-K”还有一种低成本的轮式装甲战车衍生型号,两者外形尺寸几乎一样,只是装甲车正面取消了原来的垂直玻璃,变为有装甲防护的楔形驾驶舱,正面防护由原来的防14.5毫米机枪弹提高到防30毫米穿甲弹。

“台风”在设计上主要突出低成本概念,车辆底盘、防护组件等都被设计成了模块化结构。底盘的大部分构件可以和同级别的无防护卡车底盘通用,防护组件可以根据适应威胁的不同分级安装。其人员输送车可以在加装防雷组件和乘员防冲击座椅之后,达到防8千克TNT爆炸的防雷标准。尽管俄罗斯官方介绍中并没有专门强调防雷反伏击能力,但从其设计理念上可以看出,这是一种介于轮式步兵战车和无防护卡车之间的中间型产品。因其由中型卡车发展而来,且不具备浮渡能力,而被俄军方归入了勤务支援性车辆之中。

“回旋镖”和“台风”性能算不上突出,但其将沿袭了几十年之久的苏式动力舱后置布局扭转过来,就是一个最大的进步。这种对人员防护性的高度重视,体现出了俄军达成“新面貌”改革的诚意和决心。

上一篇:一个村庄的十年蜕变 下一篇:苏军地面遥控平台作战之探索